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YY009)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2
相关作者:朱健平蔡晓东李伟荣陈文娟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哲学
  • 2篇哲学诠释
  • 2篇哲学诠释学
  • 2篇释学
  • 2篇诠释学
  • 2篇翻译
  • 1篇译论
  • 1篇译作
  • 1篇原作
  • 1篇视域融合
  • 1篇视阈
  • 1篇童话
  • 1篇女性主义译论
  • 1篇自我
  • 1篇论语
  • 1篇解构
  • 1篇二元对立
  • 1篇《论语》
  • 1篇安徒生
  • 1篇安徒生童话

机构

  • 4篇湖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朱健平
  • 1篇陈文娟
  • 1篇李伟荣
  • 1篇蔡晓东

传媒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赵景深在选择翻译《安徒生童话》过程中的自我造型研究
2013年
长期以来,赵景深作为译者为译界研究者所忽视。人们在不断地进行"自我造型",赵景深也不例外。在选择翻译《安徒生童话》的过程中,赵景深受到各种"非人化的历史力量"的形塑,包括来自家人、友人、社会精英和"五四"儿童文学氛围等外在的力量,以及来自赵景深内心的回应。这些力量的合力共同塑造了赵景深对安徒生童话的热爱、精神共鸣及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
陈文娟朱健平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
“视域融合”对译作与原作关系的动态描述被引量:27
2009年
译作的形成经历了两次视域融合。第一次融合中,译者前见的介入使融合所得的新视域不同于原作视域;第二次融合中,目的语文化视域的介入使刚形成的新视域再次变形。这样,译作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原作,它在目的语文化中的作用也不同于原作在源语文化中的作用,即译作具有独立性。但原作在具有未定性的同时还有确定性,含有标准读者的同时还有隐含读者,译者视域中除独特视域外还有公共视域,因此译作所反映的源语文化虽然受到扭曲,但仍有部分得以保留,并在目的语文化中发挥作用。
朱健平
关键词:翻译视域融合哲学诠释学
哲学诠释学对女性主义译论的解构被引量:9
2011年
长期以来,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缺少与其他理论的对话。女性主义译论的本质不是强调差异,而是试图创造新的"二元对立",即创造与现存语言对立的女性语言。从哲学诠释学视角看,它忽视了译者的独特视阈对话语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忽略了有差别的男性独特视阈及其公共视阈。女性主义译论应与其他理论展开对话,唯此才能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
蔡晓东朱健平
关键词:女性主义译论哲学诠释学视阈二元对立
试析《论语》向西方世界传播过程中的诠释精神被引量:1
2009年
明末清初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论语》被交流媒介——传教士逐步传往西方,因此,在早期的传播中,其最突出的诠释精神就是基督化倾向。后来,随着西方哲学家和汉学家对《论语》翻译与研究的深入,在其传播过程中又表现出另外两种比较突出的诠释精神,即怀疑精神和求实精神。
李伟荣
关键词:《论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