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451001)
-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徐宝强童峥嵘袁其平张弘孙云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电磁脉冲使细胞膜电穿孔结合药物治疗肿瘤及电磁参量的初步优化被引量:1
- 2006年
- 利用电脉冲结合抗肿瘤药物(盐酸阿霉素和博莱霉素)对小鼠实体肿瘤(S180)进行处理后,发现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最高抑制率为95%。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得到了电磁脉冲的优化参数。为电化学治疗(Electrochemotherpy,ECT)提供了最新证据。
- 王保义张弘王子淑徐宝强
- 关键词:电穿孔ECT肿瘤治疗
- 电化学疗法治疗荷卵巢癌裸鼠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电脉冲结合低剂量顺铂的电化学疗法(ECT)治疗裸鼠SKOV3细胞异种种植瘤.6个疗程后,电化疗组的抑瘤率、肿瘤减小比例均高于仅用电场组的各数值,与药物组和对照组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剥离肿瘤比较发现:电化疗组和电场组肿瘤表面几乎没有血管分布,对照组的血管则非常丰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病理切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受体KDR,结果表明,经过电场处理的肿瘤的VEGF受体KDR明显下降,肿瘤血管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 张弘何蓉张羽徐宝强
- 关键词:电脉冲顺铂
- 电化学疗法用于小鼠S-180治疗的研究
- 2007年
- 电化学疗法是将电穿孔与化学药物相结合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电穿孔可通过脉冲电场瞬时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等外源物质进入细胞,增强细胞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治疗肿瘤的效果。我们采用LN-101基因脉冲导入仪及配套的针电极,通过电化学疗法对接种有S-180的小鼠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应用抗癌药物博莱霉素(BLM)的电化学疗法(ECT)组的抑瘤率为70.4%,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抑瘤率显著提高。
- 童峥嵘龚元元徐宝强孙云赵军发袁其平孙倩王世贤
- 关键词:电化学疗法电穿孔肿瘤治疗
- 基因脉冲导入技术及应用
- 2005年
- 本文首先介绍了细胞电穿孔的基本原理和天津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基因脉冲导入仪,重点介绍了细胞电穿孔诱导基因转移在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酵母上的应用及电穿孔技术的一些特殊应用。基因脉冲导入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 孙云苏明皓袁其平童峥嵘徐宝强
- 关键词:膜电位基因转移技术应用脉冲动物细胞
- 电化学治疗小鼠S-180肉瘤的最佳电磁脉冲参数比较(英文)
- 2006年
- 背景:电化学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而有效的工具。这种技术非常容易控制和操作,而且对正常组织副作用小。特别对治疗浅表肿瘤非常有效。在电化学治疗治疗过程中,电磁脉冲参数的选取与构成是非常关键的。目的:利用电化学治疗植入S-180肉瘤的昆明鼠,获得电磁脉冲治疗的最佳参数。单位: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无线电物理教研室。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5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实验室完成。选择昆明鼠106只随机分为12组,电压5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μF组各9只,电压7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μF组各9只,电压900V、脉冲数为5、电容分别为6,10,14μF组各9只,电压700V、电容10μF、脉冲数分别为7,9组各8只,对照组9只。方法:博来霉素多点腹腔注射入肿瘤块(0.04mg/只),用针状辐射器加上电磁脉冲,每隔2d治疗1次,共3次,18d以后处死小鼠。照射前和照射后第10,18天,测量肿瘤体积,公式为肿瘤体积(mm3)=3.14159×长×宽×高/6。抑制率(%)=(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照射后平均肿瘤体积)/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100%。相对生长速率=照射后肿瘤体积/照射前肿瘤体积。主要观察指标:肿瘤体积;抑制率;相对生长速率。结果:纳入动物10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当电容是6μF,脉冲数是5而电压变化时犤以第10天为例,电压为500,700,900V时肿瘤体积分别为(66.99±91.17),(62.58±71.83),(78.43±73.91)mm3犦,电压700V时总体效果最好,而电压900V时总体效果较差。②当电压和脉冲数固定而电容变化时(以电压700V,脉冲数为5为例,电容为6,10,14μF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92.14%,90.90%,84.97%),电容6μF时效果最好,电容14μF时效果最差。③当电压和电容固定,而脉冲数在变化时犤以电压700V,电容10μF,第10天为例,脉冲数为5,7,9时肿瘤体积分别为(80.66±38.17),(41.33±36.40),(39.86±23.
- 王保义张弘王子淑徐宝强
- 关键词:电化学
- 基因脉冲导入仪在电化学疗法中的应用
- 2007年
- 本文介绍了电化学疗法的原理和天津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基因脉冲导入仪LN-301的系统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脉冲导入仪LN-301及配套的针电极在小鼠身上进行了电化学疗法实验。通过电化学疗法对接种有S180的小鼠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抗癌药物环磷酰胺(CTX)和博莱霉素(BLM)的ECT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0.9%和70.4%,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抑瘤率显著提高。
- 龚元元孙云童峥嵘袁其平徐宝强赵军发
- 关键词:电化学疗法肿瘤治疗
- 基因脉冲导入仪的原理及应用
- 2005年
- 在过去的20年,电穿孔技术的机理和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而且细胞电穿孔是一种生物工程新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理工大学研制的基因脉冲导入仪的原理及其应用。
- 徐宝强苏明皓袁其平童峥嵘王德会刘建民
- 关键词:脉冲基因生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