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878056)

作品数:31 被引量:361H指数:13
相关作者:白绍良傅剑平杨红韦锋陈滔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重庆大学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建筑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3篇抗震
  • 20篇钢筋
  • 20篇钢筋混凝
  • 20篇钢筋混凝土
  • 19篇混凝土
  • 12篇抗震设计
  • 8篇混凝土框架
  • 7篇钢筋混凝土框...
  • 6篇地震
  • 6篇柱节点
  • 6篇梁柱节点
  • 6篇抗震性
  • 5篇抗震框架
  • 5篇抗震性能
  • 4篇地震反应
  • 4篇动力反应
  • 4篇粘结
  • 4篇土结构
  • 4篇轴压
  • 4篇轴压比

机构

  • 28篇重庆大学
  • 3篇重庆建筑大学
  • 2篇华东建筑设计...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中国建筑西南...
  • 1篇中国中元国际...
  • 1篇中国中元兴华...

作者

  • 30篇白绍良
  • 13篇傅剑平
  • 11篇杨红
  • 9篇韦锋
  • 3篇陈滔
  • 2篇李英民
  • 2篇陈小英
  • 2篇李刚强
  • 2篇邹胜斌
  • 2篇王珍
  • 2篇吴勇
  • 2篇张川
  • 2篇杨红
  • 1篇刘光明
  • 1篇皮天祥
  • 1篇张笛川
  • 1篇王峥
  • 1篇罗宁
  • 1篇朱爱萍
  • 1篇雷汲川

传媒

  • 14篇重庆建筑大学...
  • 4篇重庆大学学报...
  • 3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工程力学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柱变轴力加载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通过对平面框架弹塑性动力反应的分析,本文对地震作用下框架柱的轴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中使轴力与弯矩成比例变化的加载方案与框架柱的实际受力情况最一致,而假定轴力与水平侧移成比例变化则会带来一定的误差,但仍可作为近似的变轴力加载方法。
杨红白绍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地震作用
中低剪压比框架节点抗震机理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为了识别节点核心区的传力机理,特别是其中水平箍筋的作用和轴压比的影响,作者所在的研究集体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完成了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的抗震性能系列试验。现首次陆续公开发表此项研究成果。介绍了6个接近足尺的中到低剪压比(Vj/fcbjhj≤0.20)试件的试验结果。其中主要的新结论是:(1)核心区水平箍筋除去平行受力方向箍筋参与形成抗剪桁架机构外,所有箍肢还随组合体位移延性增大对核心区斜压混凝土发挥越来越大的约束作用,对核心区斜压型剪切破坏起重要控制作用;(2)在剪压比未超过0.17的节点中,轴压比的增大能扼制核心区交叉斜裂缝的发育,减缓梁筋贯穿段的粘结滑动和屈服渗透,提高节点发生剪切破坏时组合体的位移延性;但剪压比大于0.17后,除减小粘结滑移外,其余有利作用基本消失,但尚无不利作用;(3)节点的剪切变形在组合体总变形中占有大小不等的份额,不容忽视。首次给出了合理的节点抗震性能评价准则及方法。
傅剑平陈小英陈滔白绍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抗震设计梁柱节点
7度半、8度半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通过对按新规范设计的典型7度半、8度半烈度区框架结构进行多波输入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并考察其在非线性动力反应下的抗震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规范中的有关抗震措施进行了校核。
谭毅吴勇罗宁白绍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抗震设计动力反应荷载
框架高剪压比中间层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完成了5个接近足尺的不同轴压比的高剪压比钢筋混凝土框架中间层中节点平面梁柱组合体的低周交变加载试验,弥补了国内外抗震节点试验在剪压比高参数区试验数据的不足。通过较全面测试和分析梁筋在节点中的粘结及滑移规律、节点水平箍筋各肢的受力规律以及组合体的滞回耗能及刚度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了这类节点的剪力传递机构特征、损伤发育特征及其综合抗震性能,为完善设计规范和在框架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中建立更合理的分析模型和滞回模型提供了依据。
傅剑平朱爱萍陈小英白绍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抗震性能梁柱节点剪压比轴压比
板筋参与梁端负弯矩承载力问题的探讨被引量:67
2002年
针对板筋参与梁端负弯矩承载力这一问题 ,对比分析了各国规范的不同规定和国内外已有的试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板有效宽度是一种计算折合宽度 ,不是板的实际参与宽度 ,也不是板参与梁抗弯时所能达到的屈服宽度。根据按中国规范设计的典型框架所能达到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可取梁侧每边六倍板厚范围作为板的有效宽度。在考虑板筋参与梁端负弯矩承载力的同时 ,应注意参与受力板筋的锚固问题和横向钢筋的设置问题 。
吴勇雷汲川杨红白绍良
关键词:板筋
各国设计规范对基准设防地震和结构超强的考虑被引量:18
2007年
归纳了单自由度体系R-μ-T规律和多自由度体系的R-μ基本规律,指出在确定设计地震作用时,除了考虑结构延性能力的影响外,还应考虑结构超强的影响;在对比了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新西兰4国规范考虑结构超强的思路后,建议中国相关设计规范也应考虑结构超强的影响。然后对美国、加拿大、欧盟、新西兰和中国5国规范采用的基准设防地震作用水准进行了对比评述,讨论了加拿大NBCC 2005和美国IBC 2003规范采用预期最大地震作用作为基准设防地震作用的合理性。还强调了R-μ基本准则是保证结构抗震性能的基本准则,在设计地震作用参与的荷载组合对结构设计起控制作用时必须遵循,而中国现行规范有关条文不符合R-μ基本准则的缺口急待修补。
韦锋李刚强白绍良
关键词:结构超强
中等偏高剪压比抗震节点传力机理及性能试验被引量:12
2005年
介绍已经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系列中的7个中等偏高及较高剪压比接近足尺试件的试验结果.其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按我国规范9度区抗震抗剪设计方法设计的中等偏高剪压比(Vjh/fcbjhj=0.20~0.28)框架节点具有足够的延性,其所在的组合体的非弹性耗能能力也是可以接受的;2)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对该区中沿2个对角线方向交替斜压的混凝土发挥了重要约束效用,且约束效应随节点区非弹性变形的增大而提高;3)轴压比增大虽对贯穿节点梁筋段的粘结及滑移发挥一定的有利作用,但在大于0.25的剪压比范围内,随着剪压比的增长,轴压比的增大所带来的减小节点发生剪切破坏时位移延性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从而对控制节点抗震性能的这一关键指标具有越来越大的不利影响.
傅剑平张笛川陈滔白绍良
关键词:抗震设计梁柱节点
T型截面短肢墙梁中间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在已有异形柱节点和矩形柱节点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3个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梁中间层中节点在中等轴压比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着重研究了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按异形柱节点抗剪公式设计的不同剪压比和配箍率的短肢剪力墙节点的承载能力、延性能力和破坏特点。验证了异形柱节点设计公式对短肢剪力墙梁节点是安全的,从而为短肢剪力墙节点的设计提供依据。
傅剑平都洪钢白绍良
关键词:抗震性能
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级差设计法的实质被引量:11
2000年
在讨论了目前各国在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使用的承载力级差设计法期望达到的抗震目标后 ,将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三项主要措施 ,即“促成有利耗能机构的级差系数 m”、“防脆性破坏级差系数 n”和屈服区延性构造措施。在讨论了级差系数 m、n的实质性含义后 ,结合各国对这三项措施采用的不尽相同的具体实施方案 ,从各实施方案可望达到的抗震效果的角度 ,对这些实施方案作了对比分析和评价。
杨红白绍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
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节点各机构传递剪力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4
2005年
如何正确筛分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节点中两种传力机构,即斜压杆机构和桁架机构在节点不同受力阶段分担的节点剪力份额,是各国研究界在节点传力模型研究中至今未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其核心问题是能否找到一种符合节点受力规律且力学概念清晰的确定这两类机构分担剪力份额的方法。本文在系列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节点传力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梁、柱简支杆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在已知节点周边梁、柱端正截面受力状况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梁端为对称配筋或非对称配筋时节点核心区两类传力机构分担的节点剪力份额。对比分析表明,这一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傅剑平张川白绍良
关键词:剪力抗震钢筋混凝土节点核心区传力模型斜压杆简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