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463)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晓顾树程常春康郭娟张曦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增生
  • 3篇骨髓
  • 3篇骨髓增生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干细胞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异常综合征
  • 2篇增生异常综合...
  • 2篇通路
  • 2篇综合征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表型
  • 2篇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增生异常...
  • 2篇表型
  • 1篇遗传学
  • 1篇增殖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常春康
  • 4篇顾树程
  • 4篇李晓
  • 3篇郭娟
  • 2篇费成明
  • 2篇张曦
  • 2篇赵佑山
  • 1篇贺琪
  • 1篇吴凌云
  • 1篇宋陆茜
  • 1篇张征
  • 1篇杨莲萍
  • 1篇贺琪
  • 1篇肖超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表型、分化功能和细胞遗传学特征,并通过分析MDS衍生的MSC(MDS—MSC)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特征探讨MSC参与MDS发病及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2例初诊MDS患者及7名正常对照者骨髓,通过贴壁培养体外分离扩增获得MSC。通过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及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抗原及成脂、成骨分化培养,初步分析其免疫表型特征及其多向分化潜能,进一步通过胰酶一Giemsa(GTG)显带技术分析MDS—MSC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并采用流式细胞术DNA定量分析方法证实相应结果。结果MDS—MSC保持细长纺锤形的形态学特征,表达CD73、CD90、CDl05等MSC相关抗原,不表达CD34、CD45等造血细胞的抗原特征,仍保持成脂、成骨分化功能。MDS—MSC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率高(22例中有14例,64%),改变类型多样,其中以染色体物质缺失多见(93%),克隆性缺失占50%,此外发现2例患者染色体发生结构改变。MDS造血细胞异常核型组13例患者中12例(92%)检出MSC异常核型,高于MDS造血细胞正常核型组的33%(9例中检出3例)(P〈0.05)。造血细胞与MSC间没有出现完全一致的畸变类型,但是存在累及同一染色体却出现不同畸变类型的现象。结论MDS—MSC保持MSC原有表型特征和分化功能,但存在多种类型细胞遗传学畸变。染色体缺失可能是其遗传学不稳定的特征,缺失染色体相关基因单倍体剂量不足可能是MDS发病机制之一,MSC具有与造血细胞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遗传易感性,提示MSC在MDS发病机制中有潜在作用。
宋陆茜郭娟贺琪杨莲萍顾树程张征张曦吴凌云李晓常春康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分型
雷那度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雷那度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物学功能和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雷那度胺(10μmol/L)加入MSCs中培养,收集细胞检测雷那度胺处理前后MSCs的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及其对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的增殖周期、免疫表型及其对CD3+T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结果雷那度胺干预不影响MSCs的生长速度、增殖周期和免疫抑制功能;与干预前比较,雷那度胺干预后的MSCs免疫标记有所不同:CD29、CD73的平均荧光强度增高,CD44的平均荧光强度减弱。结论雷那度胺在体外实验中能够影响MSCs表面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有助于其在不影响MSCs的生长、增殖和免疫抑制功能的情况下,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
郭娟赵佑山顾树程费成明常春康李晓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免疫抑制功能
IGF-IR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克隆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为了明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克隆细胞增殖中的作用,首先通过分析IGF-IR在MDS患者骨髓各组份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克隆细胞增殖的关系,探讨IGF-IR作为MDS克...
贺琪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克隆细胞增殖标志物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铁调素的表达与调节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2年
铁调素调节细胞铁的外向转运,其表达受机体信号因子(如血清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以及炎症、低氧等疾病状态的影响。这些刺激通过肝实质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Ⅰ型跨膜糖蛋白HFE,转铁蛋白受体1和2,铁调素调节蛋白激活BMP-SMAD、JAK-STAT和HIF1等信号通路,改变铁调素基因的转录,调节铁调素的表达水平。但目前对调节铁调素表达的分子机制还不明确。本文从影响铁调素表达的信号因子及参与其表达调控的信号通路两方面入手,对铁调素表达的调节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常春康张曦肖超顾树程李晓
关键词:铁调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功能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 M SC)成骨分化功能及其在M 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M DS患者及正常人的BMMSC,并在体外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MMSC成骨分化转录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Osterix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成骨诱导分化第7、14、21天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骨桥素(Osteopontin,OPN)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mRNA表达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成骨诱导第3、7、10天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诱导分化第21天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低危MDS组BMMSC成骨分化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成骨诱导分化第3天低危MDS组ALP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成骨诱导分化第21天茜素红染色显示,低危MDS组钙结节含量也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成骨诱导分化不同时间点成骨早期标志ALP、BSP和后期标志OPN、OCN在低危MDS组中的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而高危MDS组在一系列成骨分化检测指标上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危MDS组BM MSC成骨分化能力明显减弱,而高危M DS组相对正常。异常的成骨分化功能可能是造成低危组M DS骨髓支持造血能力减弱的重要原因。
费成明顾树程赵佑山郭娟李晓常春康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成骨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