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506-002-2)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郑晓英倪明吴颜科冒文娟陈瑜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污泥
  • 5篇颗粒污泥
  • 5篇好氧
  • 5篇好氧颗粒
  • 5篇好氧颗粒污泥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反应器
  • 2篇SBR反应器
  • 1篇大型溞
  • 1篇低浓度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序批式
  • 1篇序批式活性污...
  • 1篇序批式活性污...
  • 1篇氧化钛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厂
  • 1篇脱氮
  • 1篇强化混凝

机构

  • 7篇河海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郑晓英
  • 5篇倪明
  • 4篇冒文娟
  • 4篇陈卫
  • 4篇陈瑜
  • 4篇吴颜科
  • 2篇王明阳
  • 1篇吴乾元
  • 1篇张文龙
  • 1篇朱小山
  • 1篇李轶

传媒

  • 3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纳米二氧化钛和铜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被引量:9
2016年
为进一步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TiO_2)与铜(Cu^(2+))的相互作用和生物效应,选取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研究nTiO_2与Cu2+对Daphnia magna的联合毒性效应和Daphnia magna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nTiO_2与Cu^(2+)对Daphnia magna的72 h半致死浓度(LC50)和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22.742 mg/L、16.739 mg/L和11.635μg/L、10.129μg/L。当nTiO_2与Cu^(2+)共存时,其联合作用的72 h-LC50和72 h-EC50分别为12.721 mg/L、8.827 mg/L和12.405μg/L、10.559μg/L。nTiO_2与Cu2+联合作用于Daphnia magna后,Daphnia magna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这表明,机体的抗氧化体系受到活性氧自由基(ROS)攻击已经崩溃,无法为Daphnia magna提供保护,氧化伤害是nTiO_2与Cu^(2+)联合毒性的关键原因。
李轶殷亚远WANG Chao朱小山吴乾元张文龙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大型溞联合毒性效应
强化混凝法对乡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和SS的控制
2014年
针对乡镇污水处理厂出水TP和SS不稳定的问题,该研究考察了不同混凝剂(铝铁盐、聚合氯化铝及硫酸铝)对TP和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试验探讨了混凝剂投加量、混合液污泥浓度和pH值对混凝效果和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7.1,TIP浓度为3.0±0.2mg/L,好氧池混合液污泥浓度为8000mg/L时,投加40mg/L的聚合氯化铝可实现出水SS和TP同时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结合该厂的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建议该乡镇污水处理厂好氧池内活性污泥浓度宜控制在5000—6000mg/L之间,可确保系统的生物降解和混凝沉淀均能有效进行,出水TP和SS稳定达标。当工业废水排放导致乡镇污水呈酸性(pH≤5)时,仅通过强化混凝不能实现出水SS达标排放,建议采用铝铁盐并增设过滤装置以实现出水SS和TP达标排放。
倪璟叶巢少峰吴颜科曹吴苏郑晓英潘静冒文娟
关键词:乡镇污水强化混凝混凝剂SS
低浓度Cr(Ⅵ)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特性的长期影响研究
在5个SBR反应器中,分别投加0.0、1.0、3.0、5.0和10.0 mg/L Cr(VI),研究其长期作用(历时65天)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对3.0 mg/L以下的Cr(VI)长期作用...
倪明郑晓英陈卫陈瑜王明阳曹素兰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污染物降解
文献传递
Zn(Ⅱ)长期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与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SBR反应器,系统地研究不同质量浓度Zn(Ⅱ)长期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和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ρ(Zn(Ⅱ))≤5 mg/L时,Zn(Ⅱ)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与污染物去除功效影响较小;当ρ(Zn(Ⅱ))≥10 mg/L时,Zn(Ⅱ)会导致好氧颗粒污染物去除功效降低,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沉降速率、污泥粒径与结构发生改变。10 mg/L以上的Zn(Ⅱ)长期作用会导致污泥粒径变小,结构松散,进而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最终引起ρ(MLSS)下降。Zn(Ⅱ)作用76 d后,投加10 mg/L和15 mg/L Zn(Ⅱ)的反应器内NH+4-N、COD去除率分别减低为84.3%和75.1%、90.1%和85.7%;ρ(MLSS)分别降至3 658 mg/L和3 225 mg/L;SVI分别升高至94 m L/g和99 m L/g;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降至0.58 mm和0.37 mm,部分颗粒污泥解体。
郑晓英吴颜科陈卫冒文娟倪明陈瑜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污泥性能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Cr(VI)长期胁迫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在5个SBR反应器中,通过对好氧颗粒污泥污染物去除功效、颗粒形态结构与粒径以及胞外聚合物组成的跟踪分析,研究Cr(VI)质量浓度0、1、3、5和10mg/L长期作用(历时65 d)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对质量浓度3mg/L以下的Cr(VI)长期作用具有良好的抵御机制,而质量浓度5mg/L以上Cr(VI)则严重威胁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使其结构趋于扁平化并逐渐解体。虽然Cr(VI)质量浓度越高各反应器的COD和TN去除率下降趋势愈明显,但在实验末期,各反应器对COD和TN仍保持着较高去除率,分别为97.43%、96.89%、95.43%、93.69%、90.46%和95.11%、94.31%、91.97%、87.68%、82.59%。EPS中胞外多糖在保护微生物、抵抗Cr(VI)毒害方面起主要作用,面临Cr(VI)胁迫,胞外多糖的含量明显增加,而胞外蛋白含量基本不变。胞外多糖与胞外蛋白比值的增加以及结构性多糖的消耗是降低好氧颗粒污泥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郑晓英倪明陈卫陈瑜王明阳曹素兰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污泥稳定性胞外聚合物
Cu^(2+)对好氧颗粒污泥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以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在SBR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考察不同质量浓度Cu2+(0mg/L、1mg/L、3mg/L、5 mg/L和10 mg/L)冲击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质量浓度从0mg/L上升至10mg/L,好氧颗粒污泥的理化特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质量浓度为1mg/L和3mg/L的Cu2+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小,而质量浓度为5mg/L和10mg/L的Cu2+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随着Cu2+质量浓度的增加,好氧颗粒污泥的丝状菌逐渐增多,污泥浓度不断下降,沉降性能急剧恶化;密实度降低,结构越来越松散,粒径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且在质量浓度为10 mg/L的Cu2+作用下颗粒污泥解体。
巢少峰冒文娟郑晓英吴颜科倪明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CU^+SBR反应器
Zn(Ⅱ)长期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在SBR系统内,通过对不同Zn(Ⅱ)投加量(0、3、5、10、15mg/L)长期作用下好氧颗粒污泥比氨氧化速率、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比反硝化速率、EPS、TTC-ETS和SOUR的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了Zn(Ⅱ)长期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Ⅱ)≤5mg/L时,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和微生物活性影响较小,而10mg/L以上Zn(Ⅱ)会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反应速率和微生物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当与Zn(Ⅱ)作用80 d后,投加15 mg/L Zn(Ⅱ)反应器内好氧颗粒污泥比氨氧化速率、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比反硝化速率抑制率分别达到45.6%、37.9%和27.4%,好氧颗粒污泥TTC-ETS和SOUR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9.1%、43.6%。通过对比Zn(Ⅱ)抑制颗粒污泥TTC-ETS和SOUR的IC50,可以得出TTC-ETS活性在反映Zn(Ⅱ)毒性作用的灵敏性大于SOUR活性。随着Zn(II)投加量增大,好氧颗粒污泥EPS及其主要组成PS和PN分泌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与PS相比,PN增加较快。
郑晓英吴颜科陈卫冒文娟倪明陈瑜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ZN(II)微生物活性SBR反应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