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209)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琳王博曾晓辉唐旖旎刘志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体育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循环载荷
  • 2篇低强度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髌骨
  • 2篇髌腱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愈合
  • 1篇止点
  • 1篇损伤动物模型
  • 1篇损伤康复
  • 1篇损伤愈合
  • 1篇自然科学基金
  • 1篇腱病
  • 1篇微细结构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生长

机构

  • 5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4篇王琳
  • 3篇王博
  • 1篇温春毅
  • 1篇徐斌
  • 1篇李海伟
  • 1篇刘宁
  • 1篇熊开宇
  • 1篇高维纬
  • 1篇王琳
  • 1篇吕维加
  • 1篇唐旖旎
  • 1篇曾晓辉
  • 1篇梁戈
  • 1篇刘志宇

传媒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腱止点过度使用性损伤组织:形态学及生长因子的变化被引量:4
2017年
背景:髌骨髌腱结合部过度使用性损伤十分常见,目前学术界对该病的发病及愈合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拟通过对髌腱止点处进行反复牵拉建立过度使用性损伤动物模型,从组织形态学及生长因子变化角度探讨过度使用性损伤及愈合的机制。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4只,左右后肢均作为对照;损伤造模组、自然愈合组和低强度干预组各8只,左后肢进行循环载荷训练。损伤造模组训练4周后立即处死;自然愈合组训练4周后继续休息4周处死;低强度干预组训练4周后改换低强度继续训练4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循环载荷训练对兔髌骨髌腱结合部损伤形成及愈合过程中组织形态学、生长因子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损伤造模组细胞排列紊乱,潮线消失,胶原纤维波浪状结构消失;自然愈合组及低强度干预组织学形态虽未能恢复正常但较损伤造模组更好;(2)3个实验组的纤维软骨带厚度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损伤造模组细胞浓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自然愈合组(P<0.05);(3)结果表明,髌骨髌腱结合部过度使用性损伤造模成功后,休息4周仍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伤后进行低强度训练有利于改善愈合质量。
梁孝天曾晓辉王博唐旖旎郝智腾王琳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在体动物模型及诊断标准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建立成功的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动物模型及客观可靠的诊断标准对于识别肌腱病的启动因素、病理生理特征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动物模型大都是通过自主运动和非自主运动建立,两种建模方式均存在不足。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动物模型的诊断多依靠肌腱的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力学改变。增加自主运动实验动物的依从性和发展特定姿势下的自主运动,是建立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动物模型下一步的研究重点。高分辨小动物超声在过度使用性肌腱病动物模型诊断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李海伟刘志宇陈振王琳
关键词:肌腱病动物模型
低强度循环载荷训练对髌骨髌腱结合部损伤和髌骨微细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循环载荷动物模型,比较休息和低强度运动对髌骨髌腱结合部(patella-patella tendon junction,PPTJ)损伤及对髌骨的影响。实验方法:12只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筛选分组分为4周循环载荷组(LD-RST,n=6),8周循环载荷组(LD-LI,n=6),左后肢进行实验,右后肢为空白对照。实验过程中,前4周两组实验动物统一接受强度为7.17N/S共24小时的循环载荷。在实验的第4周后,LD-RST组停止实验,LD-LI组将强度改为4.2N/共24小时的循环载荷。8周后所有动物统一进行取材,将取材后组织进行Micro-CT进行并进行H&E染色,使用图像采集系统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H&E染色测量纤维软骨带厚度LD-LI组和LD-RST组没有显著差异,LD-LI组的胶原排列比LD-RST组更加紧密整齐。骨量和骨小梁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4周休息不能促进髌腱结合部损伤的恢复。4周低强度的循环载荷没有加重损伤和髌骨增生,并且对肌腱的重建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王博王琳
关键词:循环载荷
运动相关骨腱结合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14年
研究目的:骨腱结合部损伤为常见损伤,常见有髌腱腱病、跟腱损伤、网球肘和肩袖损伤,并且治疗困难。骨腱结合部损伤动物模型建立对探索这类损伤预防、伤后训练安排,寻找有效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及本人研究成果撰写而成。结果:这类损伤动物模型以大鼠、大白兔多见,损伤建立的方式有手术和运动2类,主要以运动导致损伤为主要综述内容。已有的损伤种类包括急性损伤、过度使用性损伤及急性损伤后的继续训练。运动损伤模型的关键是运动负荷的控制,但是过去的模型以定性描述为主。采用拉力传感器、测力台等手段对循环载荷强度与数量、起跳力的监控,定量化描述运动负荷,探索负荷量与损伤发生之间的关系。已有通过循环载荷建立的过度使用性损伤模型、通过针刺等方式建立的急性损伤模型、为描述伤后训练安排与急性损伤之间关系的伤后训练模型、跳跃与髌骨髌腱结合部损伤的模型。这些定量化运动负荷与损伤关系的模型将为今后的积极性恢复、训练负荷安排、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论:这类模型临床种类较多,但是与运动训练相关的理想模型还不多见,这类模型的发展趋势是运动载荷定量化,这类模型的建立将为骨腱结合部运动损伤研究提供坚实而广阔的平台。
王琳
关键词:动物模型循环载荷损伤康复
骨腱结合部损伤模型建立及伤后低强度循环载荷对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骨腱结合部过度使用性损伤常见于运动员。研究伤后48h进行低强度载荷训练对急性骨腱结合部损伤愈合的影响。研究对象和方法:12只雌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后肢通过针刺建立急性损伤组(AI,n=6),伤后48h开始进行四周低强度训练建立伤后低强度训练组(PIERT,n=6)和对照组(CON,n=6)。第四周取样的标本结果提示,PIERT组的骨小梁厚度明显小于AI和CON组;和CON组相比,AI和PIERT组的胶原排列明显紊乱,瘢痕组织多,细胞密度低;PIERT组的纤维软骨带厚度明显厚于AI组。建立了一个定量、可重复骨腱结合部微细损伤动物模型,并发现伤后48h开始低强度训练没有延缓损伤愈合,并对结构重建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王琳高维纬熊开宇刘宁王博梁戈徐斌温春毅吕维加
关键词:髌骨损伤愈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