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096)

作品数:46 被引量:220H指数:10
相关作者:付世建曹振东张耀光曾令清李秀明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2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幼鱼
  • 15篇游泳能力
  • 12篇倒刺鲃
  • 12篇中华倒刺
  • 12篇中华倒刺鲃
  • 12篇刺鲃
  • 10篇游泳
  • 10篇临界游泳速度
  • 8篇代谢
  • 8篇鱼类
  • 8篇鲤科
  • 8篇力竭
  • 7篇温度
  • 7篇鲤科鱼
  • 7篇鲤科鱼类
  • 7篇饥饿
  • 6篇鳊鱼
  • 5篇代谢率
  • 5篇游泳速度
  • 5篇运动后

机构

  • 53篇重庆师范大学
  • 6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盐城幼儿师范...

作者

  • 40篇付世建
  • 30篇曹振东
  • 6篇张耀光
  • 5篇李秀明
  • 5篇彭姜岚
  • 5篇曾令清
  • 3篇何伟
  • 3篇庞旭
  • 3篇柏杨
  • 2篇于丽娟
  • 2篇张安杰
  • 2篇闫东娟
  • 2篇张怡
  • 2篇袁兴中
  • 2篇付成
  • 2篇杨晗
  • 2篇王健伟
  • 2篇付康康
  • 2篇彭静
  • 1篇李可贵

传媒

  • 1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0篇生态学杂志
  • 9篇水生生物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4篇中国海洋湖沼...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淡水渔业
  • 2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第三届中国西...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15篇2012
  • 1篇201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e effects of constant and diel-fluctuating temperature acclimation on the thermal tolerance, swimming capacity, specific dynamic action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juvenile Chinese bream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onstant and diel-fluctuating temperature acclimation on the thermal tolerance,...
Jing PengZhen-Dong Cao付世建
关键词:CONSTANTSWIMMINGPERFORMANCEPERFORMANCE
文献传递
高体鳑鲏幼鱼集群行为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探究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幼鱼的集群行为,选取248尾幼鱼,分别了组成单独1尾个体和2、4、8和16尾高体鳑鲏幼鱼的群体(N=8),在(25±1)℃水温条件下进行15 min的视频拍摄,随后进行运动轨迹的提取和分析,得到游泳速度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1)高体鳑鲏的自发游泳速度在0~10 cm/s,1、2、4、8和16个体组的速度中位数分别为4.3 cm/s、4.1 cm/s、3.6 cm/s、3.2 cm/s和4.6 cm/s,其中8个体组的速度中位数显著低于1和16个体组(P<0.05)。各组游泳速度的同步性较高,且随群体大小的上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2)焦点鱼和群体中其它个体的最近邻距离(NND)出现在0~10 cm,2和4个体组的NND分别为3.1 cm和2.7 cm,显著大于8和16个体组的1.9 cm和2.4 cm(P<0.05);(3)2和4个体组排列的极性为91.5%和91.2%,显著高于8和16个体组的82.6%和77.2%(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体鳑鲏幼鱼具有显著的集群性特征,可能为其适应复杂的生境、提高觅食效率和降低捕食压力的结果;群体大小对高体鳑鲏集群行为特征有显著影响,随群体大小的上升,其群体凝聚力上升,但协调性下降。
覃英莲柏杨彭姜岚李秀明付世建
关键词:集群行为
集群有利于提高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数值辨别能力被引量:2
2016年
以集群生活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利用该鱼具有倾向加入较大群体的行为习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鱼类行为观测装置,通过改变仪器两端的刺激鱼群(Stimulus shoal)的数量大小,进行选择实验(Binary choice test)。实验结果发现,当以单尾目标鱼(Focal fish)为选择主体时,实验鱼对12∶6和12∶7鱼群的选择正确率在60%以上,即偏向于较大鱼群;而对12∶8,12∶9,12∶10,12∶11和12∶12鱼群的选择不再具有偏向性;当以两尾目标鱼为选择主体时,实验鱼还能对12∶8和12∶9鱼群进行正确选择。以上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具备数值辨别能力,单尾鱼的辨别阈值在3∶2附近(即12∶8);双尾鱼的辨别阈值可达4∶3以上,表明合作有利于提高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数值敏锐性,其中机制可能与"错误稀释机制"有关。
唐中华付世建
关键词:计数集群鲤科鱼类中华倒刺鲃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hypoxia tolerance and its underlying biochemical mechanism in two juvenile cyprinids exhibiting distinct hypoxia sensitivities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hypoxia tolerance in fish species,as ...
Wei HeZhen-Dong Cao付世建
关键词:CYPRINIDGLYCOGENLACTATE
文献传递
生境不完全重叠的两种鲤科鱼类耐低氧及运动能力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以乌江流域亲缘关系近,但分布并不完全重叠的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和宽鳍鱲(Zacco platypus)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考察这两种实验鱼的低氧耐受及游泳运动能力。将野外采回的实验鱼置于(25±1)℃条件下,分别测定两种鱼的临界氧分压(Pcrit)、水面呼吸(ASR)、失去平衡点(LOE)以及在不同溶氧水平(8.0、4.0和2.0 mg/L)下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活跃耗氧率(MO2active)。研究发现:马口鱼的Pcrit(2.44±0.20)mg/L显著高于宽鳍鱲(1.86±0.10)mg/L(P=0.031)。但马口鱼的50%ASR(1.23±0.16)mg/L显著低于宽鳍鱲(1.97±0.11)mg/L(P=0.023);马口鱼的50%LOE(0.84±0.01)mg/L同样显著低于宽鳍鱲(0.97±0.02)mg/L(P=0.004)。宽鳍鱲在8.0和4.0 mg/L下的游泳能力显著高于马口鱼,然而马口鱼和宽鳍鱲的Ucrit均随测定溶氧水平的下降而显著降低(P<0.01);宽鳍鱲和马口鱼的运动耗氧率均随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呈现指数增加,但随测定溶氧水平的降低运动耗氧曲线变得相对平缓,尤其是在溶氧为4.0 mg/L时马口鱼的运动耗氧曲线与宽鳍鱲相比越发平缓;两种实验鱼的MO2active随溶氧水平下降的变化趋势与Ucrit相似(P<0.001)。结果表明:两种野外生存的实验鱼不仅在低氧耐受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两者的游泳运动能力也有不同表现,这很有可能与其遗传特征、生存环境及生态习性相关。
张安杰曹振东付世建
关键词:宽鳍鱲马口鱼临界游泳速度
鳊鱼匀加速游泳能力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考察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的匀加速游泳(Constant acceleration swimming)能力,将32尾实验鱼随机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每组样本量n=8),驯养温度为(25±1)℃。处理组分别在0.1、0.2和0.4cm·s-2的加速度(a)条件下,测定实验鱼的最大匀加速游泳速度(Constant acceleration speed,Ucat)及游泳测定过程历时(t);游泳力竭后,立即取血浆、白肌和肝脏,进行生化测定(对照组不经游泳直接取样进行生化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随着a的增大Ucat分别为62.85、73.66、75.62cm·s-1,其中0.2cm·s-2组及0.4cm·s-2组的Ucat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大于0.1cm·s-2组(p<0.05);t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632、349、174s;肌乳酸含量和血乳酸浓度增大,当a为0.4cm·s-2时,肌乳酸含量和血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组之间的肝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处理组的肌葡萄糖含量随着a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但0.1cm·s-2组的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组之间的肌糖原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随着a的增大,鳊鱼幼鱼的Ucat增加,t缩短,肌乳酸含量增大,这应与鱼类无氧代谢参与程度的增加密切相关;血乳酸水平的提高应由"乳酸泄露"所致;而底物消耗与匀加速游泳能力及游泳路程有关。
王健伟曹振东付世建
关键词:乳酸底物
中华鰟鮍逃逸运动的方向偏好被引量:1
2014年
为考查中华鰟鮍(Rhodeus sinensis Günther)逃逸运动过程中的行为不对称性,将67尾实验鱼单独饲养,然后分别于(20±1.0)℃条件下进行10次T形迷宫实验,以确定实验鱼是否存在方向偏好(朝迷宫同一方向8次及以上则认为该实验鱼有方向偏好行为),并计算具方向偏好个体占全部实验鱼的比例;随后将上述实验在3 d后进行一次重复,以考查初次测试中具偏好个体在重复实验中是否仍保持初始方向偏好,并计算保持了初始方向偏好个体占全部实验鱼的比例。结果显示,两次测试中具方向偏好个体分别占全部实验鱼的25.4%和22.4%,其中左、右偏好分别各占9.0%、16.4%和11.9%、10.4%,两次测试之间的相对偏侧指数(Relative lateralization index,LR)没有差异(p>0.05)且均呈正态分布;经一次跟踪重复测试后,保持了初始方向偏好的个体占全部实验鱼的比例由25.4%显著下降至9.0%(p<0.05)。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鱼种群中存在具运动方向偏好的个体;评估该种鱼逃逸运动方向偏好需要进行跟踪重复测试;具稳定方向偏好的中华鰟鮍比例低于相关文献报道的其他鱼类,因此该种鱼的运动方向偏好可能对它的生存适合度的贡献较小。
彭静曹振东付世建
群体大小对麦穗鱼幼鱼凝聚力和协调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探讨群体大小对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幼鱼集群特征的影响,在(25±1)℃水温下对分别由1,2,4,8,16尾实验鱼组成的5个群体(每群体8个重复)进行视频拍摄及轨迹分析,计算和分析了游泳速度及群体中不同个体空间分布的相关数据,据此得到群体的凝聚力和协调性。结果显示:麦穗鱼的最近邻距离介于3~6cm(1~2倍体长)之间,且2个体组显著大于4,8,16个体组(p<0.05);群体排列的极性随群体增大而显著下降(p<0.05);麦穗鱼自发游泳速度多为0~10cm·s^(-1),且随着群体的增大有下降的趋势;群体中不同个体间游泳速度的同步性随着群体的增大而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麦穗鱼的最近邻距离随群体增大而下降,即凝聚力增加,从而显示出该鱼具有典型的集群行为;随着群体增大,群体游泳速度同步性和极性的下降则说明该鱼协调性随群体增大而下降。
柏杨覃英莲彭姜岚付世建
关键词:集群行为麦穗鱼
鲤幼鱼标准代谢率的个体差异与运动性能和摄食代谢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为考察鲤科鱼类种内个体标准代谢率的差异及其与运动性能和摄食性能的内在关联,本研究以我国广泛分布的鲤(Cyprinids cardio)幼鱼[体重(4.79±0.08)g,n=36]为实验对象,在(25.0±1.0)℃下分别测量实验鱼的标准代谢率(SMR),随后测定单尾鱼的特殊动力作用(SDA)、自发运动、临界游泳速度以及活跃代谢率(MO2active)。实验鱼标准代谢率(SMR)的变幅为76.7~317.6 mg/(kg·h),其变异系数(CV)达24.4%;实验鱼在10 min内的尾鳍摆动次数(P〈0.05)和摄食代谢峰值(P〈0.05)均与标准代谢率(SMR)呈正相关;活跃代谢率(MO2active)(P〈0.05)与摄食代谢峰值以及活跃代谢范围与摄食代谢范围(P〈0.05)均呈正相关。然而,鲤幼鱼的标准代谢率(SMR)与相对临界游泳速度、活跃代谢率(MO2active)、特殊动力作用(SDA)时间和特殊动力作用(SDA)总量均不相关(所有P〉0.05)。研究表明,较高标准代谢率(SMR)的鲤幼鱼个体表现较高的活跃性和较强的摄食代谢能力,可能有助于其更易发现食物、逃避天敌以及加快食物处理。
张曦曾令清付世建彭姜岚曹振东
关键词:特殊动力作用临界游泳速度
背鳍缺失对胭脂鱼幼鱼游泳能力与反捕食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为考察背鳍缺失对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 )幼鱼游泳能力和反捕食能力的影响,将胭脂鱼幼鱼( 2.30 g±0.12 g, 4.59 cm±0.09 cm)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背鳍缺失处理组(剪去背鳍),测定其临界游泳速度( U crit )及相关代谢参数、最大匀加速速度( U cat )、快速启动游泳能力以及捕食者存在条件下的存活率。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背鳍缺失组胭脂鱼幼鱼的 U crit 、最大代谢率( MMR)、 U cat 、快速启动过程的最大速度( V max )、最大加速度( A max )以及旋转角度与旋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然而,背鳍缺失组胭脂鱼幼鱼在捕食者存在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背鳍缺失对胭脂鱼幼鱼的游泳能力没有明显影响,背鳍的存在可能是胭脂鱼幼鱼针对捕食者口裂限制的反捕食形态适应策略之一。
周龙艳付世建付成凌鸿李秀明
关键词:背鳍游泳能力存活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