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161)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2H指数:6
- 相关作者:宋伟轩孙洁朱喜钢白彩全陈培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 由镇升区的就地城镇化效应思辨——以马鞍山市博望镇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文章以马鞍山市博望镇为例,阐述了由镇升区的概念及其可能产生的城镇化推动作用,辨析了升区后小城镇就地城镇化效应。认为:由镇升区提升了博望镇的行政等级、管理主体和职能定位,使其自主管理权力与集聚资源能力得到强化。短期内本地产业经济、城镇建设及公共管理的升级明显,因而增强了农民就地转移意愿,加快了就地转移速度。然而,内外部因素变化导致区划调整效应渐弱,农民就地城镇化受到高房价等新的阻碍。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整体趋缓,需要更为科学理性地审视区划调整对小城镇的多重影响,并针对区划调整作用的时效性及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
- 孙洁朱喜钢郭紫雨
- 关键词:区划调整就地城镇化
- 长三角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耦合协调性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进行评价,并对两者的耦合协调性与相对发展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16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区域分异仍较为突出;较经济发展而言,人口素质相对滞后,且地区间差异逐步扩大。期间,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耦合协调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程度有限且呈现出局部极化、分异突出的现象;协调发展较好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区其经济水平与人口素质表现为同步发展,而人口素质相对滞后的嘉兴、南通、宁波等地区,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
- 白彩全尹海钊易行丁峰
- 关键词:经济发展人口素质耦合协调度
- 长三角县域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以长三角74个县域单元1991—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密度函数核估计法,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均在逐年提高,然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均不断扩大,同时,城镇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大于农村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布两极分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巨大差距将成为阻碍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亟待采取相应措施来减缓收入分布两极分化现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白彩全王秀梅谢悦青张丽娜宋伟轩
- 关键词:密度函数核估计非参数估计城乡收入差距长三角
- 内城区户籍贫困空间剥夺式重构研究——基于南京10843份拆迁安置数据被引量:28
- 2013年
- 采用南京内城区2001-2011年期间10843户贫困家庭的拆迁安置数据,探讨内城区户籍贫困空间格局及其重构特征。通过空间自相关与空间聚类等研究方法,对城市拆迁发生前内城区22个街道的贫困家庭分布格局分析发现:①样本贫困群体在街道尺度上社会经济属性相对均质,主要贫困属性因子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强;②内城区户籍贫困空间格局具有良好的历史延续性,总体上呈分散布局并遵循着自然渐进式的空间演化模式;③拆迁安置导致内城区贫困空间发生由中心至边缘、由分散到集中的重构,而且这种贫困空间边缘化过程具有强烈的不可逆性;④贫困家庭的物质居住条件通过拆迁安置得以改善,代价是因搬离内城而远离商业区、重点中小学、三甲医院和地铁站点等城市优质公共资源。内城区贫困空间剥夺式重构过程中,城市优势区位的丧失有可能导致贫困家庭的交通、就业与生活成本增加,向上流动机会减少。
- 宋伟轩陈培阳徐旳
- 关键词:拆迁安置保障性住房
- 国外文化规划新模式--文化集群研究与规划实践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1980年代开始规划实践的文化集群成为以文化主导的城市更新中最常用的文化战略模式之一,构成整合文化和经济的城市更新政策机制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被国外城市政府应用。成功的文化集群往往是一个城市或国家的品牌,如美国的苏荷区,巴黎左岸区,纽约下东城区等,迎合了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口味。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化主导的城市更新和文化集群的相关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国外城市文化集群形成和运作的案例剖析,探讨形成文化集群的必须条件和成功因素,即如何打造文化集群,以期对转型期国内大规模的内城更新、城市中心转型以及城市文化规划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 刘学刘合林
- 关键词:城市更新文化规划
- 萨森全球化社会学的思想体系与逻辑脉络
- 2017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对当代社会学范式转型的响应,全球化社会学得以建立。作为该学科领域的奠基人之一,萨斯基娅·萨森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系统运行的基本特点,围绕劳动力跨国迁移、全球城市及其社会地理学、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角色与公民身份以及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逻辑等核心议题搭建了其全球化社会学的思想体系。她的理论不仅打破了以"地方-全球"二元性假设为基础的传统分析框架,也依托宏观结构性趋势与微观经验性事实的联结而实现了扎根性的理论演绎。总结其全球化社会学思想,不仅有助于借鉴西方理论,更有益于形成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问题意识。
- 何淼汪毅
- 贫困分散还是再集中:收储公租房的效应研究——基于江苏常州的实证被引量:2
- 2017年
- 从租赁市场筹集公租房,以社会存量房源代替政府新建房源是供给侧改革目标下我国城市住房保障方式的重大转型。通过对常州市收储公租房的实证考察,发现在城市尺度上,该做法促进了保障对象的整体分散,有助于避免统一外迁安置造成贫困人口的边缘化和过度集中。但在社区尺度上,该做法却加速了保障对象的局部再集聚,可能致使贫困人口的空间固化以及部分老旧社区的持续退化。政府基于经济效率筹集替代性公租房难以有效解决户籍贫困人口的住房困难,优化房源选择、加强社区建设和更新老旧社区将是完善该住房保障方式的必要补充。
- 孙洁朱喜钢宋伟轩刘风豹
- 混合居住视角下“收储保障房”的社会效应评估——以江苏常州市为例被引量:6
- 2017年
- 从混合居住视角,评估了常州市收储社会闲置房源作为公租房这一举措的社会效应,认为该做法规避了贫困边缘化和集中化,确保保障对象居住就业的空间匹配以及维持原社会网络,在城市尺度上促进了不同阶层的混含居住。但是,房源相对集中的老旧社区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贫困化、邻里网络松散和社区管理缺失等特征,这种安置致使低收人群体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邻里排斥,获得有益文化与行为示范有限,受到非正式社会控制力的影响薄弱。从长远来看,此举难以形成有益的混含居住和可持续的社会融含效果,甚至可能致使贫困空间固化。因此完善类似住房政策仍需要强化政府介入以及相关政策协调。
- 孙洁朱喜钢林晓群余思奇
- 关键词:混合居住
- 南京高校地区商业绅士化特征、机制与效应研究
- 进入后工业社会,文化消费在城市空间重构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南京市的实证,发现:大学师生、年轻白领、中产家庭以及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驱动了南大老校区周边地区的商业绅士化。其中,大学师生是激发空间商品化的初始力量,并且其文化...
- 孙洁余思奇
- 关键词:文化消费
- 文献传递
- 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历史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从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不同时期影响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市空间分化以身份、地位为基础,同时受制度与宗教的制约,形成皇族、贵族集聚于中心地带,底层阶级集中于城墙附近与外城(南城)的格局;近代北京城市在半殖民地化的社会过程中,经济地位成为空间分化过程的主导因子,城市空间呈现"中上层居住在中心,贫民迁居在外围"的圈层结构;现代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受政策、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等多因子交互作用,城市空间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均质化发展向市场经济时期的空间贫富分异态势演化。
- 吕陈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