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05044B)

作品数:9 被引量:172H指数:8
相关作者:方晰田大伦徐桂林洪瑜金文芬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3篇有机碳
  • 3篇杉木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林地
  • 2篇杉木人工林
  • 2篇碳密度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数...
  • 2篇丘陵区
  • 2篇人工林
  • 2篇人工林地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数量
  • 2篇湘中丘陵
  • 2篇湘中丘陵区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机构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作者

  • 8篇方晰
  • 4篇田大伦
  • 3篇徐桂林
  • 2篇洪瑜
  • 2篇唐志娟
  • 2篇金文芬
  • 1篇陈仕栋
  • 1篇赵萌
  • 1篇项文化
  • 1篇唐代生
  • 1篇尹刚强
  • 1篇秦国宣
  • 1篇张铸三
  • 1篇杨乐

传媒

  • 5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7
2007年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山洼最多,山坡次之,山脊最少;同一立地类型中,0-20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20-40cm次之,40-60cm最少;在同一立地类型中,微生物总数、细菌的数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夏季最高,秋冬两季最低;同一立地类型的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微生物总数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真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10cm处土壤温度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全氮含量对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贡献率为60%-70%。
赵萌方晰田大伦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因子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实测对比分析了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下降趋势(R2≥0.8184),且水平分布上表现为:经济林地(10.12 g/kg)>人工林地(9.94 g/kg)>次生林地(9.11 g/kg)>坡耕地(7.90 g/kg)>弃耕地(6.77 g/kg)>苗圃地(5.95 g/kg);经济林地、人工林地、次生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人工林地和次生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硝态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经济林地、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碱解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其它4种利用方式与碱解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0-60 cm)有机碳密度表现为:人工林地(91.57t/hm2)>经济林地(89.51t/hm2)>次生林地(83.13 t/hm2)>坡耕地(72.70 t/hm2)>弃耕地(58.05 t/hm2)>苗圃地(43.63 t/hm2),与次生林地相比,苗圃地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量最大。
方晰徐桂林洪瑜金文芬
关键词:湘中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湘中丘陵区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9
2008年
对湘中丘陵区7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经济林、杉木人工林、苗圃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弃耕地)的表层(0~15cm)土壤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土壤密度、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和土壤退化指数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水平及退化程度。结果表明: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表层土壤密度、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差异显著;7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次生林(95.35%)>经济林(73.83%)>采伐迹地(64.41%)>杉木人工林(62.61%)>弃耕地(56.30%)>坡耕地(27.35%)>苗圃地(4.84%),土壤退化指数表现为次生林(0)>经济林(-9.90%)>采伐迹地(-14.35%)>杉木人工林(-14.96%)>弃耕地(-22.22%)>坡耕地(-32.16%)>苗圃地(-40.44%),土壤退化指数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结果一致,表明土壤退化指数和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能有效地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
尹刚强田大伦方晰洪瑜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性状土壤质量土壤退化湘中丘陵区
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被引量:18
2008年
为探讨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特点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第2代杉木林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30 cm土层中的酶活性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立地条件不同,土壤酶活性也不同,山顶和山脊土壤酶活性明显低于山腰,而山腰又低于山洼,自然恢复杉木林地(Ⅶ区)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年生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Ⅲ区);各种土壤酶活性夏季最高,其它季节酶活性因不同酶而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其它肥力因素的关系密切,林地土壤中各种酶活性之间共同作用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秦国宣方晰田大伦徐桂林
关键词:微生物学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
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森林植被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用1∶5500森林类型图为信息源,以ViewGIS软件为手段,对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森林植被景观类型斑块的大小、形状、空间特征以及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场的森林景观分为15种森林类型,总面积约为3529841.093m2,共有斑块数90个,森林斑块平均面积较小,且以马尾松人工林、樟树人工林、次生常绿阔叶林等为优势类型;各森林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较小,说明各森林景观类型的形状偏向于圆形或正方形,其斑块的边界率都较低;不同森林景观类型分维数变化较小,整个林场森林景观斑块数破碎化指数为0.0322,其中樟树人工林、次生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油茶林的破碎化指数较大.
方晰唐代生杨乐金文芬
关键词:森林植被破碎化
湖南省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5
2011年
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对土壤碳库变化及土壤固碳潜力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湖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估算了湖南省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库储量和密度,并采用ArcGIS技术估算了湖南省各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湖南省土壤有机碳库为18.45×108 t,表层土壤有机碳库为7.13×108 t,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达116.30t.hm-2,红壤、黄壤和水稻土作为湖南省面积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其有机碳储量占湖南省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82.51%,其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05.62t.hm-2、110.11t.hm-2和137.31t.hm-2;山地草甸土、黄棕壤、水稻土有机碳密度较高,而紫色土和潮土有机碳密度较低;在空间分布上,湘西北、湘西南和湘南地区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较高,湘中湘东丘陵区和湘北洞庭湖平原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较低,湖南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总体上比较均匀,主要在90~140t.hm-2范围内变动。
陈仕栋方晰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库土壤碳密度
进城截冠行道树碳贮量及固碳潜力的估算方法与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几何数学方法,以自然生长和未截冠行道树为对照,以长沙市韶山路栽植的截冠行道树为例,测定主要测树因子,推导出进城截冠行道树地上各部分生物量的估算模式,进而估算韶山路栽植的截冠行道树的生物量、现实的碳贮量以及其潜在的生物量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13km的韶山路截冠行道树地上部分的现实生物量和碳贮量分别为159 564.44kg、78 380.40kg,其中韶山北路的最高,韶山南路为其次,韶山中路最低,均以树干的生物量和碳贮量占绝对的优势;韶山路不同路段单株截冠行道树平均生长潜力和固碳的潜力不同,平均生产潜力最大的是韶山北路,韶山中路为其次,韶山南路最小,分别为809.08kg、304.63kg、73.01kg,平均固碳潜力最大的也是韶山北路,韶山中路为其次,韶山南路最小,分别为409.55kg、154.16kg、37.37kg。韶山路采用截冠大树进行绿化后,固碳潜力达619 299.23kg,相当于固定CO22 270 763.73kg;平均每1km行道树潜在固碳量为47 638.40kg,可固定CO2174 674.13kg。
唐志娟方晰项文化
关键词:行道树碳贮量固碳潜力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储量被引量:20
2009年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采伐迹地经不同更新方式转变为第2代杉木林地、自然更新灌木林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地、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地、芒草Andropogon chinensis地的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及其储量。结果表明,林地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除了板栗林地30~45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芒草地同一土层(P=0.049)外,其余不同林地同一土层SOC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SOC平均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为:板栗林地(14.759g·kg-1)>12年生杉木林地(13.537g·kg-1)>20年生杉木林地(12.807g·kg-1)>自然更新灌木林地(11.656g·kg-1)>柑橘林地(10.727g·kg-1)>芒草地(10.088g·kg-1)。土壤碳氮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趋于下降,芒草地各土层的碳氮比最低。杉木林采伐后无论是转变为杉木人工林地还是经济林地或者转变为经济林地后因管理不善再转变成芒草地,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均处于亏损状态,年均降幅最小的是板栗林地,其次为12年生杉木林地和20年生杉木林地。表明在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过程中,选择落叶根深型植物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保持。
徐桂林方晰田大伦唐志娟张铸三
关键词:森林土壤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储量
锰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被引量:8
2008年
比较分析了湖南湘潭锰矿矿渣废弃地2种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营养元素、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恢复地土壤pH值、Mg、Ca的含量高于对照地和自然恢复地,而N、P、K的含量仍低于对照地和自然恢复地;3种试验林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次序均为Fe〉Mn〉Pb〉Zn〉Ni〉Cu〉Cd,且人工植被恢复地〉自然植被恢复地〉对照地;不同林地之间,同一月份同一土层的细菌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从高到低的排列次序基本为人工植被恢复地〉对照地〉自然植被恢复地,各层土壤细菌数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为7月份〉5月份〉11月份;不同林地之间,0~20 cm土层的真菌数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20~40、40~60 cm土层的真菌数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各层土壤真菌数量季节变化规律为7月份〉11月份〉5月份;不同林地之间,同一月份同一土层中的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化学性质、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种类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化学性质、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不同,其中,土壤中少量的重金属Zn元素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武丽花方晰田大伦徐桂林
关键词:湘潭锰矿植被恢复重金属元素土壤微生物数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