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4036019)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马世武侯金林王战会梁敏锋于乐成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解放军第8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3篇慢性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抗-HBS
  • 2篇肝炎病毒
  • 2篇肝炎患者
  • 2篇表面抗原
  • 2篇表位
  • 2篇病毒
  • 1篇毒性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模式
  • 1篇乙型肝炎表面...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1...

作者

  • 4篇王战会
  • 4篇侯金林
  • 4篇马世武
  • 3篇梁敏锋
  • 3篇于乐成
  • 2篇王燕军
  • 1篇汪茂荣
  • 1篇武大林
  • 1篇何长伦
  • 1篇王雪刚
  • 1篇周彬

传媒

  • 2篇肝脏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HBV基因型和S基因序列特点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抗-HBs共存关系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及S基因序列特点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内在相关性以及HBsAg+/抗-HBs+的发生机制及意义。方法共收集49例HBsAg+/抗-HBs+CHB患者的血清HBVDNA样本,采用PCR-RFLP及测序法鉴定其基因型,并与267例HBsAg+/抗-HBs-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对6例HBsAg+/抗-HBs+CHB患者(Ⅰ组)的HBVS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HBsAg+/抗-HBs-CHB患者(Ⅱ组)进行对比,分析变异种类及频率等的差异。结果 HBsAg+/抗-HBs+CHB患者HBV基因型B、C及B/C混合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63.3%(31/49)、26.5%(13/49)、10.2%(5/49),而对照组上述构成比分别为52.8%(141/267)、46.1%(123/267)、1.1%(3/267),两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HBsAg各区段,特别是主要亲水区(MHR)的变异位点明显多于Ⅱ组;发现了若干新变异、少见的W196和C69终止突变,1例患者检测到G145R变异。某些患者HBsAgMHR-2(包含a决定簇)并未发现变异。结论 HBV基因型的差异及HBsAg变异增多可能是部分CHB患者出现HBsAg+/抗-HBs+的原因之一;基因型B或B/C混合感染相对更易出现HBsAg+/抗-HBs+。HBsAg变异增多是CHB患者出现HBsAg+/抗-HBs+的重要机制之一。某些患者HBsAgMHR-2并无变异,提示HBsAg/抗-HBs共存还存在其他机制。
于乐成马世武王雪刚王战会梁敏锋王燕军何长伦侯金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V基因型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不同血清学模式及其意义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不同血清学模式及其意义。方法在304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筛选出HBsAg和抗-HBs共存患者9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HBsAg和抗-HBs相对滴度模式、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结果根据HBsAg和抗-HBs水平的高(H)或低(L),将HBsAg+/抗-HBs+血清学模式分为H/L、H/H、L/L和L/H四型,分别占43.0%、14.0%、35.5%和7.5%;其HBeAg+比例依次为H/L(55.0%)>H/H(38.5%)>L/L(18.2%)>L/H(14.3%);H/L与L/L型患者HBV DNA水平之间差别显著(P=0.016),而在H/L与H/H(P=0.569)以及H/H与L/L之间(P=0.095)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在HBsAg和抗-HBs共存患者,HBsAg水平越低和抗-HBs水平越高,则HBeAg阳性率和HBV DNA水平越低。
于乐成侯金林马世武王战会何长伦汪茂荣王燕军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我国主要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株中C抗原18~27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我国HBV感染者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0201限制性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HBcAg(17-27)V/I变异体的病毒学背景特点。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enBank中30条不同HBV基因型的病毒株HBcAg(18-27)区段的序列特点。设计错配引物,构建针对HBVB、C基因型HBcAg/18-27)V/I的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筛选方法。以PCR—RFLP和测序方法检测来自我国8省区160份HBV基因型B、C标本的HBcAg(18-27)V/I基因特点。用表位预测网站分析不同HBcAg(18-27)特异性CTL表位基因变异体与HLA-A*0201分子结合力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HBV基因B、C型HBcAg(18-27)V/I的PCR—RFLP筛选方法;在调查的HBVB、C基因型血清中发现HBcAg(18-27)V的阳性率仅为1.88%(3/16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HBcAg(18~27)I与HLA—A*0201分子的结合力明显低于HBcAg(18-27)V(HLA Ligand评分123与156,SYFPEITHI评分22与24)。结论我国流行的主要HBV流行株中HBcAg(18~27)的最后一位氨基酸主要表现为异亮氨酸,而非缬氨酸;在进行细胞免疫学研究时,以HBcAg(18-27)V作为参照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病毒学背景。
马世武梁敏锋于乐成王战会周彬侯金林
关键词:表位基因型
中国华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A等位基因分布的初步调查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中国华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LA-A11、A2、A24、A33等位基因的分布状况,并为筛选HBV特异性CTL新表位提供必要背景资料。方法以267例CHB患者和300例健康献血员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外周血染色体基因组DNA,用PCR-SSP法进行HLA-A11、A2、A24、A33等位基因检测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CHB组HLA-A11、A2、A24、A33的基因频率分别为57%、41%、21%、7%,以HLA-A11最常见,较HLA-A2的基因频率高16%。健康对照组四种HLA-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7%、46%、24%、14%,HLA-A11较HLA-A2的频率高11%。HLA-A33的频率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χ2=7.556,P=0.006)。CHB组HLA-A2/A11、A2/A24、A2/A33、A11/A24、A11/A33、A24/A33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7%、4%、1%、16%、4%、0.4%,健康人群则为18%、8%、4%、11%、5%、1%,各种基因组合的出现率在两组间近似。HBeAg(+)与HBeAg(-)CHB组比较,HLA-A11(χ2=3.324,P=0.072)、A2(χ2=0.324,P=0.569)、A24(χ2=0.308,P=0.579)、A33(χ2=1.159,P=0.28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华南地区CHB患者和健康人群的主要HLA-A等位基因均为HLA-A11、A2、A24及A33,以HLA-A11最为多见,提示鉴定HLA-A11限制性HBV特异性CTL新表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四种等位基因及其组合模式与CHB患者的HBeAg状态无明显相关,但与HBV感染的其他临床特点及抗病毒治疗应答之间的关系有待研究。
梁敏锋马世武于乐成武大林王战会侯金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LA-APCR-SSPCTL表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