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CD073)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万晔夏既胜刘晓芳谈树成史正涛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分析
  • 1篇地文
  • 1篇地文学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问题
  • 1篇生态重建
  • 1篇文学
  • 1篇流域
  • 1篇露天
  • 1篇露天矿
  • 1篇露天矿区
  • 1篇金沙江流域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 1篇基于GIS
  • 1篇古地理
  • 1篇古地理环境
  • 1篇GIS

机构

  • 3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万晔
  • 2篇夏既胜
  • 1篇曾洪云
  • 1篇杨树华
  • 1篇刘勇
  • 1篇史正涛
  • 1篇谈树成
  • 1篇王玉朝
  • 1篇文列金
  • 1篇刘晓芳

传媒

  • 1篇金属矿山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河南黄河-洛河地区地貌结构与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运用河流阶地发育与地文期的理论分析了豫西黄河—洛河地区的地质背景、气候特点和古地理环境,探讨了研究区的石山、黄土和河流地貌特征。提出:1)嵩山、熊耳山和外方山发育有四级古夷平面。嵩山的垂直地貌特征表现为以嵩山为中心,呈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的地貌格区。2)河洛地区三门峡孟津段黄河有四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第Ⅰ级阶地面拔河20 m,厚度2 m,上覆10 m厚黄土,其中冲积黄土厚5 m;第Ⅱ级阶地面河拔60 m,砾石层河拔40 m,厚度3 m,上覆8 m厚的冲积黄土和12 m厚的马兰黄土;第Ⅲ级阶地面河拔140 m,厚5 m,上覆20 m厚的冲积黄土和25 m厚的马兰黄土;第Ⅳ级阶地面河拔290 m,其通过黄土台塬、黄土丘陵与石质山地相连。Ⅰ—Ⅳ级阶地的基座均为Q_1三门组和Q_2陕县组地层。以最高一级阶地的出现为依据,说明本段黄河形成于晚更新世早中期,较兰州段黄河和晋陕段黄河晚。3)洛河有三级阶地,第Ⅰ级阶地面距河面5~25 m,砾石层上有8~10 m厚的冲洪积、坡积红色松散物;第Ⅱ级阶地面距河面50~65 m,砾石层上有15~20 m的洪积物覆盖;第Ⅲ级阶地面河拔95~115 m,砾石层厚20 m左右,其上覆盖5 m厚的洪积、坡积及5 m厚的马兰黄土。4)在研究颖水河谷平原(登封盆地)河流阶地地貌时,发现塑造盆地的堆积阶地有三级,距河面高程分别是300~320,370~400,450~500 m。在伊洛河下游盆地,有非常发育的河曲,是黄河中下游平原地貌长期发育和演化的产物。5)突破已有看法,认为可把范围在郑州以西、汜水镇以东,荥阳县城以北至黄河河岸的大片地区划分为残塬成因的黄土地形。
万晔刘勇史正涛
关键词:地貌分析地文学古地理环境
露天矿区生态问题及生态重建方法探讨被引量:22
2009年
露天矿由于在地表开采,产生的生态问题比地下矿严重。吞占土地、破坏植被、次生地质灾害、水体污染和破坏、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是露天矿区常见的生态问题。从露天矿区目前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入手,探讨露天矿区生态重建的内容与特点、生态重建技术、目前国内外矿区生态重建工作概况、我国露天矿区生态重建存在的问题等。最后就我国露天矿区目前的生态重建工作,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利用采矿大型机械运移岩土进行露天矿土体再造;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加强群落结构优化配置模式的多样性研究等。
夏既胜刘晓芳谈树成万晔
关键词:露天矿生态重建植被恢复
基于GIS的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生态潜力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09年
生态潜力是衡量多种生态因子综合配合效果的指标。金沙江流域(云南段)从上游到下游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土壤物化特性差异明显,导致流域内各地貌单元的生态潜力值空间分布特征不一样。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为流域内复杂的生态潜力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快捷的分析工具。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在植被分类图的基础上,对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生态潜力进行三维透视、空间变异规律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土壤因子,分别对流域内不同地貌单元的生态潜力与土壤空间分布相关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的生态潜力总体上往西北方向递增;变异函数分析得出流域内的生态潜力具有各向异性特点,且生态潜力沿流域走向具有很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类型在生态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上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中所使用的GIS技术与方法,特别是三维透视与变异函数的应用,为其它地区的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另外,计算得出的金沙江流域生态潜力的分布规律,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夏既胜杨树华万晔王玉朝曾洪云文列金
关键词:金沙江流域GIS变异函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