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D2013021)

作品数:6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国彬薛萐孙利鹏邱甜甜姚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土壤
  • 2篇油松
  • 2篇水分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丘陵区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区
  • 2篇不同生长阶段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油松林
  • 1篇油松人工林
  • 1篇有机碳
  • 1篇园土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深层土壤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碳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刘国彬
  • 4篇薛萐
  • 2篇王国梁
  • 2篇肖列
  • 2篇姚旭
  • 2篇邱甜甜
  • 2篇孙利鹏
  • 1篇杨婷
  • 1篇张超
  • 1篇张昌胜
  • 1篇樊良新
  • 1篇孙彩丽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状况及其与植被群落特征的关系,为黄土丘陵区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 纸坊沟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地上干生物量为310.0~10 036.2 g/m2,平均地上干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 〉灌木地 〉农田 〉人工草地 〉天然草地。地上鲜生物量与株高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674,p〈0.0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且土壤水分变异较大;100cm以下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坝地玉米和梯田玉米的极易效水量分别为221.73和221.99mm;柠条和刺槐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水分类型为难效水,分别为311.44和333.09mm;其他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为中效易效水。[结论]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灌植被的种植导致深层土壤水分的大量消耗,不利于该区植被恢复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肖列刘国彬薛萐张超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地上生物量黄土丘陵区
人工油松林不同生长阶段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深层土壤碳库动态对了解陆地生态系统深层碳汇潜力、应对全球CO2升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为研究对象,以撂荒地为参照,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的人工油松林地0~2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活性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carbon,ROC)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200 cm剖面上,不同生长阶段油松林SOC含量及储量较撂荒地显著提高。浅层(0~100 cm)SOC平均含量,成熟林为撂荒地的2.03倍,提高最大;其次是中龄林,为1.85倍;最后是幼龄林,为1.59倍。深层(100~200 cm)SOC平均含量,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分别较撂荒地提高了1.43、1.38和1.36倍。各生长阶段油松林浅层和深层SOC储量分别占0~200 cm SOC储量的61.0%~69.8%和30.2%~39.0%,不同生长阶段间浅层SOC储量差异显著,但深层SOC储量差异不大。浅层ROC储量,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依次提高了54.8%、82.0%和91.6%;深层ROC储量依次提高了32.4%、40.9%和58.1%,且深层储量占0~200 cm土层的31.2%~33.3%。不仅浅层SOC和ROC含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而且深层ROC含量也与油松高度、根系生物量以及枯落物厚度、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人工林建设不仅显著提高浅层SOC和ROC含量,而且对深层土壤的固碳能力有一定改善。
邱甜甜刘国彬王国梁孙利鹏姚旭
关键词:活性有机碳深层土壤油松林
黄土区不同施肥对土壤颗粒及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运用颗粒体积分形理论,研究了15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土区农田土壤颗粒组成、微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0—20 cm土层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颗粒及微团聚体的优势粒级均为0.02 0.05 mm。有机肥(M)、磷肥(P)、有机肥和氮肥配施(MN)、有机肥、氮肥和磷肥配施(MNP)处理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0.1 0.2 mm土壤颗粒的百分含量,有机肥和磷肥配施(MP)以及MNP处理有利于该土层大粒径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氮肥和磷肥配施(NP)处理的土壤分散率最大,M处理最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粘粒(<0.002 mm)和细粉粒(0.002 0.02 m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粉粒(0.02 0.05 mm)和细砂粒(0.05 0.2 mm)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团聚度与<0.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0.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与0.01 0.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0.1 0.5 mm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极显著正相关。
孙彩丽薛萐刘国彬丁少男
关键词:土壤颗粒微团聚体
黄土丘陵区梯田果园土壤水分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和植被恢复的重要生态因子。采用土钻法对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坡耕地、梯田和梯田果园2003~2010年雨季前后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连续测定,旨在明确梯田种植果树后对土壤水分的长期动态效应,为黄土丘陵区梯田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意义。结果表明,坡改梯措施可明显减小0—3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增量的年际变异,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小土壤储水亏缺度,增大降雨对100—300cm土层土壤储水亏缺补偿度;梯田果园化后0—3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增量的年际变异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20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明显减小,土壤储水亏缺度增大,土壤储水亏缺补偿度由20%降为-10%。由此可见,梯田的蓄水保水量不足以供给果树的蒸腾耗水量,梯田果园化后将导致土壤水分的持续减少,可能导致土壤干层的形成。
肖列薛萐刘国彬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亏缺
CO_2浓度倍增及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生理特性的协同影响被引量:26
2014年
为探讨CO_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理作用的协同效应,采用人工气候室和控水试验模拟CO_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分析了植物光合和抗逆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与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光响应参数影响显著,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在干旱胁迫下,CO_2浓度倍增减缓了苜蓿叶片气孔导度(G_s)、蒸滕速率(T_r)和光饱和点(LSP)的降低幅度,而对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胞间CO_2浓度(C_i)和表观量子效率(AQE)没有减缓作用。CO_2浓度倍增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正常CO_2浓度,而与水分含量关系不大。干旱胁迫与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影响显著,干旱胁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的含量和叶绿素总量,显著增加了叶片MDA和Pro含量,CO_2浓度倍增有增加这些光合色素含量、降低MDA和Pro的趋势;但2个因素之间没有显著交互作用。干旱胁迫和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不一,干旱胁迫和CO_2浓度倍增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体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在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更加明显。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胁迫对苜蓿光合生理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而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施肥效应,当2个因素共同发生时,CO_2浓度倍增可以减缓水分胁迫对苜蓿的伤害,增强其抗旱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缓解干旱胁迫的负面效应。
樊良新刘国彬薛萐杨婷张昌胜
关键词:紫花苜蓿光合生理特性CO2浓度倍增干旱胁迫
黄土高原不同生长阶段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6年
以撂荒地为对照,油松人工幼龄林(13~15 a)、中龄林(25~27 a)和成熟林(41~43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油松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油松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为93.08、122.64和191.34 mg·kg^(-1),随发育阶段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显著高于撂荒地(42.93m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随土层深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0~20 cm土层油松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较撂荒地分别提高了134.2%、221.7%和375.7%,在20~4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01.3%、164.3%和337.5%,在40~6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03.1%、146.2%和303.0%.油松胸径、高度、根系生物量以及枯落物的厚度、生物量、全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油松根系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微生物特征的主要因子.油松生长过程中,枯落物和根系凋落物显著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邱甜甜刘国彬王国梁孙利鹏姚旭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理化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