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1025005)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3
相关作者:沈仁芳董晓英陈荣府张新梅邵继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石蜡
  • 2篇石蜡切片
  • 2篇水稻
  • 2篇徒手切片
  • 2篇切片
  • 2篇小麦
  • 1篇稻根
  • 1篇低氧
  • 1篇毒害
  • 1篇乙烯释放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水稻根
  • 1篇水稻根系
  • 1篇通气组织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科学
  • 1篇气流法
  • 1篇气相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沈仁芳
  • 5篇董晓英
  • 3篇陈荣府
  • 3篇张新梅
  • 2篇邵继锋
  • 1篇滕应
  • 1篇张甘霖
  • 1篇颜晓元
  • 1篇赵学强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土壤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磷水平对红壤溶液中锰、铝、镁和钙浓度变化以及小麦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为了探明不同磷水平对红壤中土壤溶液主要金属离子变化的影响以及小麦对磷的响应,确定红壤中小麦适宜的施磷水平,采用原位提取土壤溶液和比较生物量的方法,监测了短期内红壤溶液中主要金属离子浓度变化及小麦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碳酸钙的加入可以显著升高酸性红壤的p H,土壤溶液中铝、锰和镁浓度显著低于未加碳酸钙处理;800 mg/kg磷处理后铝、锰、镁和钙的浓度要比未加磷处理分别至少降低47%、44%、37%和33%。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小麦在200 mg/kg磷处理时积累的生物量最大,随后磷增加,小麦生物量反而降低。而加碳酸钙处理小麦地下部生物量随着施磷量增加则降低。结果表明碳酸钙不仅可以有效升高土壤p H,降低土壤溶液铝浓度,还降低土壤溶液中锰的浓度。磷的加入同样可以降低锰和铝的浓度,缓解铝和锰毒害。红壤中生长小麦的适宜施磷量为200 mg/kg。
邵继锋陈荣府董晓英沈仁芳
关键词:红壤小麦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系痕量乙烯释放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水稻幼嫩根系乙烯释放量极低的特点,研究了气相色谱法测定痕量乙烯的几个影响因素,以期解决目前测定痕量乙烯存在的问题。采用顶空瓶气流法收集4 d 苗龄的水稻根尖乙烯,比较了不同气样收集时间和收集温度对水稻根尖乙烯释放的影响,同时通过调整色谱测定参数,优化了色谱测定条件。确定了水稻根尖乙烯测定适合的气样收集时间为1-2 h,最佳收集温度为30℃;柱室温度、气化室温度和检测器温度参数分别由45℃、120 ℃和200 ℃调整为40 ℃、200 ℃和220 ℃,得到基线稳定的正态分布对称峰。该收集方法排除了外部损伤导致的乙烯迸发而造成结果不准确的因素,更能真实反应植物内源乙烯的变化,并且优化了色谱测定条件,使测定痕量乙烯的色谱法更加精确。
张新梅董晓英陈荣府赵学强沈仁芳
关键词:气流法
利用分根技术研究小麦铝磷交互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为更好地阐明植物中铝-磷之间的关系,以小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麦植株内部转移的磷与铝毒害的关系。在水培条件下,利用分根技术(植株根系一分为二,分置A、B两个根室),排除铝、磷在溶液中的直接交互作用,通过磷素的转移研究植株内部转移的磷对铝毒害的作用以及响应。结果显示:通过比较生物量发现,处理1(A室无磷B室无磷)、处理2(A室低磷B室无磷)、处理3(A室高磷B室无磷)、处理7(A室无磷B室无磷)、处理8(A室低磷B室低磷)、处理9(A室高磷B室高磷)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都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一侧加铝处理的处理5(A室低磷B室加铝)、处理6(A室高磷B室加铝)生物量则降低。比较根尖数、根直径、根长、根体积、光合速率等指标,发现在铝胁迫下处理4(A室无磷B室加铝)、处理5、处理6的B室根系生长指标、植株光合作用等并没有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在分根处理15 d条件下一侧根系供磷(A室)不能有效缓解另一侧根系(B室)的铝毒害。
邵继锋陈荣府董晓英沈仁芳
关键词:铝毒害小麦
水稻幼嫩根尖常规石蜡切片制作技术改良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优化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对不同苗龄水稻根尖进行石蜡切片与徒手切片,比较福尔马林-醋酸-乙醇(FAA)、卡诺氏和4%多聚甲醛3种不同固定液,以及不同固定时间的固定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卡诺氏固定液固定的根系变形、细胞皱缩;4%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的根系结构与徒手切片一致,固定水稻幼根的时间以1.5 h为最佳;4%多聚甲醛固定液的固定效果最好,优于FAA和卡诺氏固定液。
张新梅董晓英沈仁芳
关键词:石蜡切片固定液徒手切片
作物初生根不同发育时期通气组织形成的石蜡切片与徒手切片的比较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应用石蜡切片方法和徒手切片方法,通过对水稻幼苗根系通气组织发育的观察,比较两种切片的异同。结果显示: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都能清楚显示水稻根系通气组织的结构;并由此确定了水稻幼根通气组织形成过程,具体为:4天苗龄的水稻幼苗根系在培养24 h后开始形成通气组织,72 h时通气组织发育成熟。越靠近根基的部位,植株组织发育更成熟,通气组织的发育程度也更高。相比于石蜡切片,徒手切片方法更适用于水稻根系通气组织结构的观察。进一步利用徒手切片方法比较水稻和小麦根系通气组织形成对低氧的反应,发现低氧显著诱导麦根通气组织的形成,而对稻根通气组织发育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张新梅董晓英沈仁芳
关键词:石蜡切片徒手切片通气组织低氧
新时期中国土壤科学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被引量:37
2020年
土壤科学在保障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学科战略地位。本文全面扼要分析了国内外土壤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结合未来土壤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与关键科学问题,梳理了未来5~10年我国土壤科学拟重点发展地球关键带过程与土壤功能演变、农田土壤健康与质量提升理论与技术、区域土壤复合污染过程与绿色修复、土壤生物过程与功能等优先领域和重要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土壤科学跨越式发展。
沈仁芳颜晓元张甘霖滕应
关键词:土壤科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