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0425002)
- 作品数:61 被引量:2,188H指数:30
- 相关作者:曲福田谭荣姜海李效顺吴郁玲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政治法律理学更多>>
- 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城市住宅用地出让价格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9
- 2011年
- 通过借鉴国内外特征价格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构建反映城市住宅用地市场现状的土地特征价格模型,并对2007—2009年南京市公开出让的156块住宅用地的出让价格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探讨城市住宅用地出让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城市中心影响度、土地交易条件、土地交易方式、容积率、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医院、企业、金融密集度、公交站点、时间因素对南京市城市住宅用地出让价格有显著影响,并且城市中心影响度为负向影响;②邻里特征对城市住宅用地土地出让价格的贡献率为53.4%,个别特征为31.1%,区位特征为9.7%,其它特征为5.8%;③公交线路对城市住宅用地出让价格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政府公共服务设施、金融密集度、企业、土地交易方式、医院、城市中心影响度、土地交易条件、容积率。据此,从转变土地管理部门职能、科学确定住宅用地出让价格、合理地确定住宅用地价格指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刘洪彬王秋兵
- 关键词:特征价格模型城市住宅用地出让价格
- 中国农地发展权之路:治理结构改革代替产权结构改革被引量:42
- 2010年
- 因为现阶段中国农地非农开发矛盾日益激烈和农民权益损害日趋严重,在中国建立农地发展权及其交易制度逐渐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界的关注。然而,即使农地发展权在提高农地配置效率和保障农地产权公平上在西方国家获得了成功,但直接在中国现有的产权体系基础上,建立新的农地发展权,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制度成本。为了实现短期内既节省制度成本又实现与农地发展权改革相仿的制度绩效,本文尝试从农地非农开发治理结构层次上的制度创新来寻找中国农地发展权之路。借鉴成熟的排污权交易理论,本文将农地的非农开发看作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专用性的污染,并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排污权交易模式,为中国农地非农开发设计了各种情况下的配额交易模式,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这种治理结构制度设计替代产权结构改革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农地发展权中短期的制度改革方向提供了科学参考。
- 谭荣曲福田
- 关键词:农地发展权农地非农化排污权交易配额交易
- 中国土地非农化配置:从两难到双赢
- <正>一、引言 "是需要将更多的农地资源转变为建设用地,来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还是限制农地资源转变为建设用地,来保护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命线?"这是一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停止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结果对中国现阶段经济可持续
- 曲福田谭荣
- 文献传递
- 我国开发区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37
- 2006年
-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以国家级5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了不同区域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整体上,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的比较优势高于东部地区;而区域内部东部地区的京津苏沪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按照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度计算结果,在排除开发区自身发育不完善和管理层面因素后,对于确实不适宜进行开发区工业建设的应进行空间布局的调整,恢复其农业生产;而对于比较优势度较高的地区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开发区,以实现耕地保护与开发区建设的双赢。
- 吴郁玲曲福田冯忠垒
- 关键词:比较优势土地资源
- 江苏省征地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调查被引量:11
- 2006年
- 现行征地制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从本质上决定于以集体土地产权特征为核心所形成的制度环境。基于此,从政府土地管理行政人员和农民两个不同的视角,对江苏省征地制度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围绕着征地制度的实施状况,广泛涉及到政府的规划及用地制度,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认知和农民生产、生活等与征地制度实施效果紧密联系的制度环境现状。通过分析和总结二者的内在关联,对征地制度的改革方向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刘向南曲福田许丹艳
- 关键词:土地征用制度土地资源农民
-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效率分析——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14
- 2008年
- 构建了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及其效率作用机理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分组比较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兼业类型对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农户的投入行为、施肥行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总体上说,兼业农户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化肥施数量、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低于纯农户,在兼业农户中二兼农户又低于一兼农户;同时,不同的土地利用行为又导致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从DEA效率来看,一兼农户略大于纯农户,并且二者都远远大于二兼农户,这说明农户适当进行兼业经营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当兼业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土地利用效率。
- 梁流涛曲福田诸培新马凯
- 关键词:农户兼业土地利用行为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与政策研究被引量:42
- 2008年
-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意义、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方法:建立土地配置微观模型,实证检验土地集约利用的宏观功能,应用归纳、演绎法探讨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与出路。研究结果:土地集约利用是私人自利行为的结果,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中的土地代价,但面临着经济与制度双重约束。研究结论:加强规划引导控制、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强化产业用地管理、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推进土地整理等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重要举措。
- 李闽姜海
- 关键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 比较优势理论与开发区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被引量:14
- 2006年
-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开发区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以国家级5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了不同区域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整体上,中西部开发区的比较优势高于东部地区;而区域内部东部地区的京津苏沪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按照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度计算结果,应对现行开发区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将各地区比较优势度低的开发区撤销,恢复其农业生产,而将比较优势度较高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开发区,以实现耕地保护与开发区建设的双赢。
- 吴郁玲冯忠垒曲福田
- 关键词:比较优势土地资源
- 我国城市牺牲性、损耗性蔓延假说及其验证——以徐州市为例
- 本文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蔓延特征(失衡的"三条线")为研究切入点,按照"框架构建—假说提炼—实证检验"的逻辑主线,从地价均衡视角,以徐州市为例,就我国城市牺牲性、损耗性蔓延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一,理论分析判断,与国...
- 李效顺曲福田张绍良公云龙李晶晶
- 关键词:城市蔓延实证检验
- 文献传递
- 我国土地管理政策:理论命题与机制转变被引量:153
- 2005年
- 农地过度非农化和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低不仅导致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受损,也是引起产业准入门槛过低、产业结构雷同、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对我国土地管理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土地产权主体缺位、土地征用权滥用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上的非合作博弈为特征的政府治理缺陷是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论命题:我国农地损失存在着代价性损失和过度性损失;而导致过度性损失的主要经济学原因是政府失灵,即对土地市场的排斥和对土地价格的扭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为我国土地管理的重点应以减少或消除农地过度性损失为主要目标,建立起"产权明晰、管制有效、市场配置、调控有序"的土地管理机制。文章对实现这一机制的政策建议进行了讨论。
- 曲福田高艳梅姜海
- 关键词:理论命题土地管理政策非合作博弈土地征用权产业准入主体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