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yhyzx07-012-01B)
- 作品数:2 被引量:30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代夫张安曹清河李鹏李洪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甘薯近缘种染色体核型及花粉粒超微结构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利用压片法和花粉粒扫描电镜法对甘薯近缘种Ipomoea hederacea Jacq.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核型及其分类地位进行分析和界定,以明确甘薯近缘种的细胞遗传学信息及其在甘薯属中的进化程度.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此近缘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0,属于二倍体种.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此物种染色体长度分布在4.19~8.83μm,核型公式为2n=2x=30=26m(2SAT)+4sm(2SAT).花粉粒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其外壁结构属于较为原始的物种.
- 曹清河马代夫张安
- 关键词:IPOMOEA染色体计数
- 甘薯近缘优异抗性基因资源发掘及种间杂种新类型的创制
- 为了拓宽甘薯栽培种遗传基础、发掘甘薯近缘野生资源优异抗性基因,分别对30份甘薯近缘野生种进行了抗茎线虫病鉴定,对20份野生种进行了抗病毒病筛选。结果发现有8份高抗、10份抗茎线虫病野生种,有5 份高抗、8份抗病毒病材料。...
- 曹清河张安马代夫谢逸萍李秀英王欣李鹏
- 关键词:甘薯野生种种间杂种
- 文献传递
- 甘薯近缘野生种的抗病性鉴定与新型种间杂种的获得被引量:21
- 2009年
- 为了发掘甘薯近缘种抗茎线虫病、病毒病基因资源,改良栽培种抗性,拓宽甘薯遗传基础,本文利用田间自然病圃对30份甘薯近缘野生种进行抗茎线虫病鉴定,利用硝化纤维素膜-酶联免疫(NCM-ELISA)对20份野生种进行了抗病毒病筛选。以筛选到的抗性材料为父本、栽培种徐薯18为母本,采用生长调节剂处理方法进行种间杂交,结果得到8份高抗、10份抗茎线虫病野生种,5份高抗、8份抗病毒病材料;获得4个新型种间杂种。经过染色体计数和ISSR分子标记鉴定,证实了所得杂种的真实性。表明甘薯近缘野生材料中存在着栽培种所需要的抗性基因,通过有性杂交手段可以获得含野生种染色体组的种间杂种新类型,为渐渗野生抗性基因起到"桥梁"作用。
- 曹清河张安李鹏李洪民谢逸萍李秀英王欣马代夫
- 关键词:甘薯野生种种间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