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68)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李瑞敏杨楠王轶刘永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土壤监测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样方
  • 1篇土壤地球化学
  • 1篇土壤调查
  • 1篇密度研究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监测点
  • 1篇MORANS
  • 1篇采样
  • 1篇采样方法
  • 1篇I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环境...

作者

  • 2篇刘永生
  • 2篇王轶
  • 2篇杨楠
  • 2篇李瑞敏

传媒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保定—沧州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公里网格样方代表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土壤中的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一定变异性。在开展土壤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时,有必要进行单点采样的科学性分析。对于在1 km2的区域内,如何实现科学、有效和合理地采样来获得区域内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在保定—沧州平原地区,选择36个县市,在每个县市的大片农田区以十字形方式采集9个单点样,通过不同的样品组合方式,来研究其结果之间的差别。结果显示:不同的混合方式,元素浓度含量的相对偏差大部分小于15%,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因此在1 km2区域的中心采集一个单点样,即可基本代表该区域内土壤元素的含量组成。
刘永生王轶杨楠李瑞敏
关键词:土壤调查土壤监测
保定—沧州地区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土壤区域监测点网络密度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对土壤地质环境开展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布设土壤监测点时,经济合理的土壤监测密度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利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对保定—沧州地区土壤地质环境监测点网络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保定—沧州地区,64km2/个土壤监测点的土壤地质环境监测密度能有效保留土壤地球化学环境信息。
刘永生杨楠王轶李瑞敏马忠社
关键词:土壤监测空间自相关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