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2C33120)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 相关作者:梅伟群刘颖陈建斌李志琛何徐军更多>>
-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117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转录组学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利用转录组学技术研究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寻找DR相关基因。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8例合并中度以上非增生性DR(NPDR)或增生性DR(PDR)的T2DM患者纳入DR组,6例不合并DR的T2DM患者纳入DM组。方法采集每例患者外周血,分离白细胞,抽提总RNA,反转录为cDNA,构建转录组文库,Illumina HiSeqTM2000系统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RT-q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钙调蛋白1(CNN1)、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mRNA水平,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以两组间差异基因表达量均数和中位数差异倍数上下调均≥2.0倍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指标两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基因本体(GO)注释和富集、生化代谢与信号转导通路(Pathway)注释和富集、差异基因相互作用网络。两组间外周血白细胞CNN1、LPAR3的mRNA水平差异。结果与DM组相比,DR组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03个,其中上调41个,下调62个。下调最明显的为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S1(KIR2DS1),上调最明显的为U105B小核仁RNA基因(RNU105B)。GO富集分析显示在生物学过程(GO-P)、分子功能(GO-F)中显著富集的GO条目为细胞过程、单一生物过程、结合功能。谷胱甘肽S转移酶mu1(GSTM1)、早期生长应答1(EGR-1)、LPAR3、CNN1在以上条目均有富集。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最多的为抗原处理和呈现、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通路,KIR2DS1均参与其中。差异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示,差异表达基因中GAS1与多个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RT-qPCR结果显示,与DM组比较,DR组中的CNN1和LPAR3的mRNA含量均升高(P均<0.05)。结论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发现,DR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存在多种差异表达基因,下调的基因中KIR2DS1、GSTM1、EGR-1、GAS1,上调的基因中RNU105B、LPAR3、CNN1是否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待�
- 刘颖何徐军陈建斌李志琛梅伟群张华北欧阳建钱佳丽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转录组学基因
-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2例诊治体会被引量:6
- 2014年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高血糖毒性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神经缺血、缺氧,氧化应激增强,最终导致神经损伤有关[2]。持续性高血糖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
- 刘颖陈建斌钟美娣李志琛梅伟群俞婷婷
- 关键词: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持续性高血糖严重并发症微血管病变高血糖毒性
- 1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在我院内分泌科筛查的1 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糖尿病患者在初次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时均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和既往筛查史的调查,区分既往主动和被动筛查史,统计和分析2005-2012年纳入的1 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本筛查中的发现率以及既往主动和被动筛查率。结果:2005-2012年,既往总筛查率随年份变化的趋势明显,呈升高态势(趋势卡方值为322.82,P=0.000);按两个年份段相比:2009-2012年份段既往总筛查率和主动筛查率明显高于2005-2008年份段(32.47%比20.13%;14.21%比1.53%);但总体而言,既往总筛查率(均值26.43%)特别是主动筛查率(均值8.41%)不高;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从29.35%到86.92%不等,无阳性发现者仅占6.8%;本筛查对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现率从21.43%到68.62%不等,尿微量白蛋白/Cr比值升高的发现率最高,其次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结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高发病率与目前较低的筛查率形成明显的对比,主动筛查是早期发现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必要手段。应加强糖尿病患者主动筛查的意识,医院及相关部门应开展规范的筛查管理,以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危害。
- 刘颖梅伟群李志琛高诚明陈建斌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录组学差异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应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伴与不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N)的T2DM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DR伴DN相关基因.方法入组T_(2)DM患者14例,其中8例伴DR和DN纳入DNDR组、6例不伴DN和DR纳入DM组.采集患者外周血,分离白细胞,抽提总RNA,反转录为cDNA,构建转录组文库,Illumina HiSeqTM2000系统测序,取得每份样本转录组数据.以两组间差异基因表达量均数和中位数差异倍数上下调均≥2.0倍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行基因本体(GO)显著性富集分析、生化代谢与信号转导通路(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基因关系网络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蛋白激酶C delta结合蛋白(PRKCDBP)基因、CD177抗原(CD177)基因的mRNA水平,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结果与DM组比较,DNDR组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98个,其中上调42个,下调56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在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中富集最多的条目分别为结合功能、细胞和细胞成分、单一生物过程.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参与85个Pathway,抗原处理和递呈为富集最显著的Pathway之一,下调最显著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S1(KIR2DS1)参与其中.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示差异表达基因中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T细胞来源蛋白激酶(PBK)与PRKCDBP、Ras关联域家族成员6(RASSF6)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L1(KIR2DL1)与KIR2DS1有相互作用关系.RT-qPCR示DNDR组PRKCDBPmRNA表达量低于DM组、CD177mRNA表达量高于DM组.结论两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有多种差异表达基因,下调基因中的KIR2DL1、KIR2DS1、SPINK4、PRKCDBP,上调基因中的ABHD11-AS1、WNT3、CD177是否与DNDR的发病和进展有关,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 陈建斌刘颖张华北李志琛何徐军梅伟群钱佳丽欧阳建
- 关键词:转录组学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前列腺素E1微脂球制剂联合缬沙坦逆转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远期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 E1微脂球制剂(lipo-PGE1)联合缬沙坦逆转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远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166例DN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用 Lipo-PGE1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尿蛋白及肾功能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后及末次随访的逆转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UACR)、尿转铁蛋白(UTRF)、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免疫球蛋白 G (U Ig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逆转率及3~7年后随访逆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 Lipo-PGE1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DN,远期逆转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刘颖李志琛梅伟群陈建斌张华北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逆转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