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113)

作品数:9 被引量:72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卫平毕成峰杨群培林莉赵莎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6篇免疫
  • 5篇肿瘤
  • 5篇细胞淋巴瘤
  • 5篇免疫表型
  • 5篇表型
  • 4篇免疫表型分型
  • 3篇预后
  • 3篇临床病理
  • 3篇弥漫
  • 3篇病理
  • 2篇凋亡
  • 2篇凋亡诱导
  • 2篇凋亡诱导配体
  • 2篇增生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死因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绵阳市第三人...

作者

  • 9篇刘卫平
  • 5篇杨群培
  • 5篇毕成峰
  • 4篇林莉
  • 4篇赵莎
  • 4篇于建渤
  • 3篇王威亚
  • 3篇张文燕
  • 3篇闵敏
  • 2篇廖殿英
  • 2篇张迎春
  • 2篇刘艳梅
  • 2篇唐源
  • 2篇王晓卿
  • 2篇罗添友
  • 2篇高立敏
  • 1篇李珀
  • 1篇彭礼清
  • 1篇左卓
  • 1篇刘清松

传媒

  • 5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阿霉素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株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耐受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株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耐受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单独或与TRAIL联合作用于SNK-6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NK-6细胞的凋亡情况和TRAIL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100和1000ng/ml阿霉素单独处理SNK-6细胞24h时,SNK-6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0.9±7.2)%和(53.7±2.8)%,与联合TRAI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4.9±1.1)%和(34.0±3.9)%,P〈0.05]。100和1000ng/ml阿霉素单独处理SNK-6细胞48h时,SNK-6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9.9±6.1)%和(31.1±1.9)%,与联合TRAIL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7.5±6.4)%和(15.0±1.8)%,P〈0.05]。经100和1000ng/ml阿霉素单独处理48h后,SNK-6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4.8±0.6)%和(30.8±1.5)%,与联合TRAI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8.7±0.6)%和(46.6±2.8)%,P〈0.05]。经100ng/ml阿霉素处理24h后,SHK-6细胞表面TRAIL死亡受体和欺骗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阿霉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SNK6细胞对TRAIL的耐受,但需要较大剂量的TRAIL才能起作用,这可能与阿霉素同时诱导了TRAIL死亡受体和欺骗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张迎春杨群培唐源王威亚于建渤刘卫平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阿霉素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受体CD16在结外鼻型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中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结外鼻型自然杀伤(NK)细胞/T细胞淋巴瘤(ENKTCL-N)临床病理特点,探讨NK细胞表面受体在ENKTCL.N中的表达及其与ENKTCL-N预后的关系,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对126例ENKTCL-N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组织病理学观察及随访,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或EliVision法检测CD16、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的表达,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CD94、NKG2和KIR受体家族的表达,统计分析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上述标记的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6-84岁,中位年龄41岁,男女比为3.2:1。病变部位以鼻部(101例)多见,鼻外(25例)累及部位主要是消化道和皮肤,仅6例累及2个或以上结外部位,86.5%(109/126)的患者就诊时处于临床I/Ⅱ期。肿瘤细胞以中等大小细胞型多见,大细胞型者占9.5%(12/126)。CD56、CD16、CD94、LFA-1和ICAM-1的表达率分别为82.6%(95/115)、15.1%(19/126)、55.4%(41/74)、40.5%(51/126)和0,NKG2受体总体表达率为90.5%(67/74),NKG2受体可单独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KIR受体家族总体表达率为33.8%(25/74),检出KIR受体的病例中有20.8%(5/24)未出现限制性表达现象。126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2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细胞表面抗原等方面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比较,发现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累及结外2个或以上部位、临床分期、CD16表达、CD94表达和LFA-1表达在内的8个因素与预后相关,其中年龄、累及部位、临床分期、CD16表达情况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根据年龄、累及部位、临床分期、CD16表达情况4个因素构建预后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ENKTCL-N的预后。鼻NK/T细胞淋巴瘤和鼻外NK/T细胞淋巴瘤�
左卓杨群培唐源赵莎于建渤刘艳梅高立敏刘卫平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预后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白血病NB4和K562细胞的作用及与其受体表达的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白血病NB4和K562细胞的作用及与其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以Jurkat细胞株为阳性对照,采用不同浓度的TRAIL分别作用于NB4和K56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TRAIL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TRAIL作用导致NB4细胞株生存率显著下降,但弱于Jurkat细胞株,其变化具有TRAIL作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K562细胞株生存率的影响不明显。NB4细胞表面死亡受体4(DR4)和DR5表达水平较高,同时诱骗受体1(DcR1)表达较高;K562细胞DR5表达水平较高,而DR4及DcR1微量表达;Jurkat细胞表面仅DR5低水平表达;DcR2在三株细胞表面均无表达。结论NB4细胞对TRAIL中度敏感,K562细胞对TRAIL耐受;NB4细胞敏感性较低可能与DcR1表达有关,K562细胞耐受性与其表面TRAIL受体表达无关。
张迎春王威亚于建渤刘卫平
关键词:NB4细胞K562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死亡受体
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8例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观察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及预后。方法对58例睾丸DLBCL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研究,包括形态学复习、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EB病毒编码小RNA(EBER)1/2原位杂交以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58例睾丸DLBCL患者平均年龄62.1岁,中位年龄65岁。多数病程较短,51例(87.9%)就诊时处于临床I~Ⅱ期;48例(82.8%)为单侧睾丸受累。12例(20.7%)伴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少有其他器官累及。52例(89.7%)病理形态学表现为中心母细胞样细胞在睾丸间质内弥漫性浸润,并浸润曲细精管。睾丸白膜受侵、血管浸润分别见于14例(24.1%)和10例(17.2%)。Hans分型以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为主(48/58,82.8%)。缺乏EB病毒感染。所有病例行病变睾丸切除,35例(60.3%)接受了术后化疗和(或)放疗。随访率为82.8%(48/58),其中28例(58.3%)患者死亡;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5.7%、31.6%和27.6%。年龄〉60岁、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高临床分期及未接受术后联合治疗者预后差。结论睾丸DLBCL确诊时以局部病变为主,低临床分期,有一定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多为非生发中心型DLBCL,预后不良;术后联合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杨志蓉毕成峰张文燕杨群培刘卫平
关键词:睾丸肿瘤免疫表型分型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NSDLBCL)进行Hans、Choi和Tally分型比较研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CD20、CD3、CDIO、Bcl-6、Mum-1、CD5、Bcl-2、Ki-67、FOXP-1、GCET-1、BLIMP-1和LMO.2在47例CNSDLBCL中的表达,并进行Hans、Choi和Tally分型,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7例CNSDLBCL中,Bcl.2、CDl0、Bcl-6、Mum-1、GCET-1、BLIMP-1、FOXP-1和LMO-2的表达率分别为46.8%、4.3%、70.2%、53.2%、36.2%、4.3%、63.8%和19.2%;Ki-67的阳性率为30%-95%,中位数为80%,其中12例(25.5%)I〉90%。Hans分型中,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16例(34.0%),非生长中心B细胞(non-GCB)型31例(66.0%);Choi分型中,GCB型16例(34.0%),活化B细胞(ABC)型31例(66.O%);Tally分型中,GCB型6例(12.8%),non-GCB型41例(87.2%)。47例CNSDLBCL患者的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4.0%、15.6%和12.5%。Hans、Choi和Tally分型不影响CNS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Hans、Choi和Tally分型与CNSDLBCL的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术后放化疗和甲氨蝶呤治疗与预后相关。
闵敏林莉毕成峰王晓卿罗添友赵莎张文燕刘卫平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淋巴瘤B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80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EB病毒感染的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80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CNS DLBCL)进行临床病理学回顾性研究、免疫表型检测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检测。旨在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PCNS DLBCL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及EB病毒检测,并进行Hans、Choi和Tally分型、统计学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Bcl-2、CD10、Bcl-6、Mum-1、GCET-1、BLIMP-1、FOXP-1和LMO-2的表达率分别为46.1%、8.8%、75.0%、57.5%、27.5%、11.3%、75.0%和26.3%;Ki-67指数为30%~95%,中位数为80%。Hans、Choi和Tally分型中Non-GCB型/ABC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63.9%、79.2%和90.0%)为最常见的亚型。EBV及EBER1/2-ISH的表达率均为3.8%。58.8%的患者术后未行其它治疗,其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6.3%、16.4%和4.6%。术后是否行其它治疗、采用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和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and prednisone,CHOP)治疗是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相关因素(P均<0.001)。结论:80例PCNS DLBCL患者年龄较国内外报道的小;以Non-GCB型/ABC型DLBCL为主;个别病例检出EB病毒感染;术后未行其它治疗组、未采用MTX治疗组和未CHOP治疗组的预后较差。
闵敏林莉毕成峰刘卫平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EBV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58例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 观察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langerin、CD1a及S-100蛋白表达在LCH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8年12月18年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档案资料诊断的258例LCH进行了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回顾性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1 a、langerin及S-10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58例LCH患者年龄≥16岁或≤2岁的分别为126例(48.8%)和37例(14.3%),其余95例(36.8%)患者的年龄介于二者之间.临床上,258例LCH共有364处病变,其中骨骼病变281处(77.2%),且以颅骨累及为多,有112处(39.9%),其次为淋巴结25处(6.9%)和皮肤14处(3.8%).201例(77.9%)为单系统、单病灶;21例(8.1%)为单系统、多个病灶;26例(10.1%)为多系统、多个病灶;2例(0.8%)为肺LCH,8例(3.1%)不能分类.组织学上,258例LCH共265个样本中均见Langerhans细胞增生,166例(62.6%)见不等量多核巨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主要的非肿瘤性细胞成分,57例(21.5%)可见嗜酸性脓肿;29例(10.9%)有片状凝固性坏死;124例(46.8%)可见死骨.免疫表型检测,100%(206/206)病例之瘤细胞表达CD1a,S-100蛋白和lang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99.1% (209/211)和98.5%(193/196),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组LCH患者以成年患者为多,多系统病变所占比例较低.在LCH中,langerin、CDla及S-100蛋白表达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la及langerin是LCH诊断必不可少的标志物.
许霞刘卫平杨群培王威亚廖殿英赵莎毕成峰林莉闵敏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多症郎格尔汉斯细胞免疫表型分型
鼻的结外Rosai—Dorfman病十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12年
Rosai—Dorfman病(RDD)是少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该疾病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低,且鼻的结外RDD组织学表现随病程进展变异性增大,故易误诊或漏诊。我们对10例鼻的结外RDD病例回顾性研究,讨论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刘艳梅杨群培高立敏于建渤廖殿英彭礼清刘清松杨文秀李珀刘卫平
关键词:文献复习病理观察结外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地区发病率
原发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了解原发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分型,并比较Choi、Tally和Hans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90例原发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免疫表型检测采用EnVision和EliVision法,选用的抗体有CD20、CD38、CD10、bcl-6、MUM-1、CD5、bcl-2、GCET1、FOXP1、LMO2、BLIMP1和Ki-67等。结果(1)年龄为27~83岁,中位年龄58岁,男女比为1.31:1;胃肿瘤58例,占64.4%(58/90);肠肿瘤32例,占35.6%(32/90)。(2)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抗原,均不表达CD3ε和CD5;CDIO、bcl-6、MUM-1(30%/80%阈值)的表达率分别为17.8%(16/90)、75.6%(68/90)、52.2%(47/90)/43.3%(39/90),GCET1、FOXP1、LMO2的表达率分别为50.0%(45/90)、45.6%(41/90)、23.3%(21/90),bcl-2、BLIMP1的表达率分别为42.2%(38/90)、8.9%(8/90),Ki-67阳性指数20%-95%,中位数为80%。Hans分型:51.1%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48.9%为非GCB型;Choi分型:55.6%为GCB型,44.4%为活化B细胞(ABC)型;Tally分型:34.4%为GCB型,65.6%为非GCB型。(3)67.8%(61/90)的患者接受化疗,68.9%(62/90)的患者接受手术。患者的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8.5%、52.8%和49.8%,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组的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8.5%、61.2%和52.9%。结论Hans和Choi分型各亚型比例差别不大,Tally分型中非GCB型较GCB型比例增高。三种分型的各亚型均存在GCB型优于非GCB/ABC型的趋势。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提示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
林莉闵敏毕成峰王晓卿罗添友赵莎张文燕刘卫平
关键词:胃肠肿瘤淋巴瘤B细胞免疫表型分型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