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49)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罗桂环张九辰徐凤先李曾中李学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西北科学考查...
  • 1篇档案
  • 1篇档案史
  • 1篇档案史料
  • 1篇地理
  • 1篇地理考察
  • 1篇学者
  • 1篇袁复礼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研究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地理
  • 1篇史料
  • 1篇始末
  • 1篇台风
  • 1篇台风生成
  • 1篇团员
  • 1篇气象
  • 1篇周年
  • 1篇资源考察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6篇罗桂环
  • 3篇徐凤先
  • 2篇张九辰
  • 2篇李曾中
  • 1篇李学通
  • 1篇李新伟

传媒

  • 8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科学文化评论

年份

  • 11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世纪中国学者对西部地区的资源考察
<正>中国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资源考察,始于20世纪20~30年代。这一时期的工作,已经不限于单纯地描述或记录资源的分布情况,而是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查明资源的数量、质量,寻找资源分布的规律,分析资源的开发条件,并利用...
张九辰
文献传递
20世纪一次成功的中瑞合作科学考察——西北科学考查团被引量:1
2007年
上个世纪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一个富有成效的科考团体。从合作一开始就展现了双方较高的智慧,他们围绕西北考察这一共同目标达成共识。最终瑞方达到为“开辟航线”收集气象、地理、地磁等各种资料的目的,中方达到维护主权,考察西部边陲和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中国科技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上书写了非常有意义的一页。
罗桂环徐凤先
开发西北热潮中的边疆矿产资源调查——以“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为例的研究
2007年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野外工作的6年,正值中国社会开发西北热潮蓬勃兴起之时,考查团的工作对开发西北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地质学者对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通过对地质考察报告的解读,总结中国学者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贡献及其社会影响,分析中国学者以及中国社会关注边疆矿产资源的原因。
张九辰
关键词:矿产资源边疆
郝景盛在西北考查团的植物采集及后来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郝景盛在西北考查团中的植物考察和采集,是中国学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在青海地区有限的几次之一。当时西方人在青藏高原的考察已经很多。都景盛后来在德国完成的博士论文《青海植物地理》,以他自己的这次考察为基础,充分利用了西方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青海东北部作了植物地理学研究,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徐凤先
关键词:植物地理
近80年来额济纳河流域的环境变迁被引量:2
2007年
额济纳河流域是历史上重要战略要地。位于额济纳河尾闾的居延海绿洲,曾是边疆军民良好的田园扣牧场。20世纪30年代初,西北科学考查团曾记下了这一地区的环境情况。后来因上游用水的不断增多,这里的环境不断恶化。根据80年前的调查记述,考察自从那时以来的剧烈变化,对于人们审慎地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农牧业布局,避免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继续恶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罗桂环
关键词:环境变迁
近代中外科学合作中的权与利——西北科学考查团再认识被引量:3
2007年
1927年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外联合科考活动,在近代科学史特别是中外科学交流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外双方谈判“十九条”合作协议的背后,不仅包含着科学无国界与科学家有祖国的理与利矛盾,交织着如何借中外合作以推进中国科学进步同时又无损国家主权的利与权难题,也充满着富有戏剧性的冲突与博弈。透过对戏剧性谈判过程的回顾与解读,辨析了近代中外科学合作中的矛盾与利益,以及双方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科学发展历程的一个侧面。
李学通
关键词:西北科学考查团
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中的袁复礼
2007年
袁复礼是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最重要的中国学者,科技史学者对袁复礼在考查团中工作的评述,多集中于他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文章着重对其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考查团组建过程中的角色以及在担任中方团长后发挥的作用做一简要评述。文章指出,袁复礼的西方留学背景和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经历使他成为参与考查团工作的最佳人选;以他为代表的温和派为考查团最终成功组建做出了建设性贡献;自1929年代理中方团长后,他又为考查团在新疆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李新伟
关键词:西北科学考查团袁复礼
西北科学考查团(1927-1933年)团员简介
2007年
先后有四十多人参加过西北科学考查团,他们在考察中做出了杰出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大批的科学资料。为此,我们在这里对他们做一简单的介绍,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那个重要的科考团体。
罗桂环
关键词:西北科学考查团
李宪之教授之气象灾害研究成果及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李宪之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他年轻时(1927—1930年)参加了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青海亲历了一次强大寒潮的侵袭,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1930—1936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和工作。1934年获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及北京大学教授。李宪之先生一生从事气象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34—1936年先后发表了《东亚寒潮侵袭的研究》和《台风的研究》,发现东亚寒潮可以穿越赤道,到达南半球并在那里引发降温与降水,同时提出了南半球澳洲大陆寒潮的爆发可以越过赤道在西北太平洋引发台风的生成。晚年又提出了“宏观系统”的概念,指出中国大陆特大暴雨的发生主要与来自南半球的天气系统有着重要的联系,从而提出了对中国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可以进行监测与预测的理论。本文综合介绍了他在气象灾害研究方面的主要观点、成果以及对气象科学研究的影响与贡献。
李曾中
关键词:台风生成
探索罗布泊历史的启示被引量:1
2006年
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的罗布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学者非常关注的一个神秘湖泊。对它的探索历史表明,要揭示自然的奥秘不但要有克服艰难险阻的勇气和能力,要有探索问题前的知识准备和持之以恒的耐心,还要充分的学术争鸣的智慧较量以及不断发展的技术设备。
罗桂环
关键词:地理考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