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305)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树伟张忠和林祥涛费昶刘军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断层解剖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三维重建
  • 2篇胎儿
  • 2篇高场强
  • 2篇MRI研究
  • 1篇翼腭窝
  • 1篇孕龄
  • 1篇神经节
  • 1篇女性
  • 1篇皮质
  • 1篇前扣带回
  • 1篇颞下
  • 1篇颞下窝
  • 1篇脑皮质
  • 1篇脑组织
  • 1篇扣带回
  • 1篇基底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3篇临沂市人民医...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东南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刘树伟
  • 5篇张忠和
  • 3篇林祥涛
  • 3篇衡雪源
  • 3篇刘军
  • 3篇费昶
  • 2篇方芳
  • 2篇滕皋军
  • 2篇尹训涛
  • 2篇臧凤超
  • 2篇葛海涛
  • 2篇韦有义
  • 2篇徐君海
  • 2篇于台飞
  • 2篇耿鹤群
  • 1篇赵斌
  • 1篇张栋
  • 1篇汤煜春
  • 1篇王明光
  • 1篇逄增昌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场强MRI对不同孕龄胎儿标本脑组织的显示能力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对不同孕龄胎儿标本脑组织的显示能力。方法108个14~40周胎儿标本进行3.0TMR扫描,并从中选取扫描图像清晰的11个14—27周标本行7.0TMR扫描。选取不同场强与方位的MR图像,分析MRI对发育中的皮质脑沟、层状结构及基底核团的显示情况。结果在3.0TMR胎儿标本T1WI上,14周时皮质层状结构即可显示;16周后脑沟可以较准确辨认;20周后基底核团可以较清晰辨认,三者都随孕龄增大而逐渐清晰。相同胎龄的胎儿标本在7.0TMRT2WI上,脑沟、层状结构及基底核团的显示较3.0TT1WI图像更加清楚,尤其优于显示发育早期阶段的脑沟。结论3.0TMR胎儿标本T1WI可以较好地显示发育中的胎脑结构;7.0TMRT2WI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皮质脑沟、层状结构与基底核团的发育变化。
张忠和刘树伟林祥涛滕皋军于台飞方芳赵斌臧凤超耿鹤群
关键词:胎儿磁共振成像
颞下窝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研究颞下窝的局部解剖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立体、形象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应用冷冻铣切技术,完成一成人头颅断层标本的制作,通过计算机对头颅冠状薄层连续切片进行信号标定、提取和三维重建,获得颞下窝内有关结构的三维图像.结果 共获得396张颞下窝区的0.1 mm厚冠状断层,选取6个典型断层,描述了颞下窝的解剖特点.颞下窝的三维图像形态逼真,可以任意旋转、缩放、任意拆分和合并.结论 冠状断层解剖和三维重建相结合形象显示颞下窝的立体解剖关系,翼外肌和翼内肌是该区域的标志性解剖结构;三维重建图像可增加临床医生对颞下窝解剖关系的理解,可以作为手术入路选择的依据和模拟手术过程的工具.
刘军崔艳刘树伟衡雪源费昶张忠和
关键词:颞下窝断层解剖三维重建
翼腭窝的显微和断层解剖研究及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研究翼腭窝区解剖特点,为经上颌颅底手术入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在10个甲醛固定成人头颅标本上,显微镜下观察翼腭窝内神经血管的解剖毗邻关系.利用冷冻铣切技术,获得横断、冠状及矢状位0.1 mm层面,在断面上连续追踪、观察翼腭窝的解剖结构.结果 翼腭窝内有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蝶腭神经节及上颌动脉等重要结构,其内容物分为血管层和神经层.翼腭窝的解剖标志有圆孔、蝶腭孔及翼突,圆孔至翼管前口的距离为(0.872±0.242) cm,翼管至蝶腭孔的距离为(0.946±0.262) cm.圆孔位于眶上裂的外下方,圆孔至眶上裂距离为(0.846±0.264) cm.结论 冷冻铣切技术获得的断面清晰地显示了翼腭窝的解剖关系;显微和断层解剖方法相结合,阐明了翼腭窝区神经与血管分层的解剖特点,圆孔、蝶腭孔、翼突及翼管外孔可作为该区域的定位解剖标志.
王明光刘军刘树伟费昶衡雪源韦有义张忠和
关键词:翼腭窝断层解剖
床突间隙的显微和断层解剖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研究床突间隙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为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10个甲醛溶液固定成人头颅标本上采用显微解剖观察床突间隙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在3个国产成人尸头上利用冷冻铣切技术获得水平、冠状及矢状位0.05mm层面,在断面上连续追踪、观察床突间隙的解剖结构。结果 床突间隙是磨除前床突后形成的一个潜在的手术操作空间,床突间隙底的结构从前向后有视神经嵴、颈内动脉床突段和海绵窦前部的薄顶壁。外下壁是海绵窦外侧壁的延续,其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眼神经等向前进入眶上裂。冷冻铣切技术获得的0.05mm层面充分显示了床突间隙的解剖特点。结论 显微和断层解剖方法相结合可以阐明床突间隙的解剖特点,为颅底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
刘军刘树伟衡雪源费昶韦有义刘焕亭张忠和
关键词:床突间隙断层解剖
国人女性距状沟形态及侧差的三维MRI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国人女性距状沟在MRI图像上的形态、大小及其侧差。方法对40例女性志愿者头部进行高分辨率MRI扫描,获取横断面图像,用Brainvisa软件对其三维重建后,自动测量距状沟的沟深、沟宽和沟长。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左右侧的差别。结果在正中矢状面上,距状沟后部分为分叉型(32.50%)、单峰型(25.00%)、平坦型(16.25%)、S型(15.00%)、双峰型(7.50%)和其他型(3.75%)6种类型。距状沟后部在正中矢状面上的位置可分为偏下(72.50%)、中间(21.25%)、偏上(6.25%)3种情况。女性距状沟的沟深左侧为(15.24±2.67)mm,右侧为(16.97±3.25)mm;沟宽左侧为(3.14±0.91)mm,右侧为(3.19±0.83)mm;沟底长左侧为(86.47±16.85)mm,右侧为(83.62±17.10)mm;沟顶长左侧为(70.52±12.40)mm,右侧为(64.90±15.17)mm。女性距状沟沟深右侧明显大于左侧(P<0.001),沟宽和沟长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距状沟末端转到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超过半数(52.75%)。禽距的出现率为78.75%。结论女性距状沟的沟深右侧明显大于左侧。用三维重建的方式研究结构复杂的距状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王海青丁娟孙博林祥涛葛海涛汤煜春李振平刘树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三维重建女性
胎儿基底核区发育的高场强MRI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应用高场强MRI探讨胎儿基底核区的发育规律。方法选取131例14~40孕周胎儿标本,先行3.0TMR扫描,从中选取11例14~27孕周标本再行7.0TMR扫描。在上述MR图像上分析基底核区各结构的出现时间及信号变化。结果在3.0TMR图像上,14孕周时基底核区仅背侧丘脑能够辨别,15孕周时能辨识生发基质、尾状核与壳,18孕周时能显示苍白球,20孕周时内囊与外囊显示清晰。尾状核在15—30孕周时与脑白质的信号强度相比,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31~40孕周,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壳在15—17孕周时,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18—25孕周呈现斑块状外观,26~30孕周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31—40孕周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苍白球20孕周后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与3.0TMRI相比,7.0TT2WI更加清晰,16孕周时生发基质、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内囊与外囊均显示清晰,18孕周时能辨别出屏状核。结论3.0TMPd可以较好地显示发育中的胎儿基底核区的结构。在14~21孕周,7.0TT2WI比3.0TMR图像更好地显示胎儿基底核区的结构。
耿鹤群张忠和刘树伟林祥涛滕皋军于台飞方芳臧凤超尹训涛刘菲徐君海
关键词:基底神经节胎儿
前扣带回与背外侧额前皮质的功能连接影响执行控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执行控制过程中健康人大脑前扣带回(ACC)与背外侧额前皮质(DLPFC)之间的功能连接及其与行为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2011年1至5月25名17~20岁的健康志愿者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进行3.0T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注意网络测试(ANT)作为试验范式,计算ACC和DLPFC之间的功能连接,并与ANT的行为学得分做相关分析。结果在执行控制过程中,背侧ACC(dACC)与两侧的DLPFC之间存在显著的功能连接,其中左侧的dACC和DLPFC之间的功能连接系数与执行控制的行为学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63;P〈0.01)。结论ACC与DLPFC之间存在功能连接,并对注意的执行控制功能存在有利的影响,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注意功能中相关脑区的功能整合作用。
韩燕徐君海尹训涛张栋徐文坚逄增昌葛海涛刘树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大脑皮质扣带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