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77139)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宋雪英李玉双宋玉芳魏建兵侯永侠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菊酯
  • 2篇毒性
  • 2篇毒性效应
  • 2篇土壤
  • 2篇拟除虫菊酯
  • 2篇农药
  • 2篇赤子爱胜蚓
  • 2篇除虫
  • 2篇除虫菊
  • 2篇除虫菊酯
  • 1篇淡水
  • 1篇毒理效应
  • 1篇毒力
  • 1篇毒性机理
  • 1篇多环芳烃
  • 1篇遗传毒性
  • 1篇源解析
  • 1篇源解析技术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毒理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沈阳大学
  • 2篇合肥师范学院
  • 2篇化工研究院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化作物保护...

作者

  • 4篇宋雪英
  • 3篇宋玉芳
  • 3篇李玉双
  • 2篇史奕
  • 2篇侯永侠
  • 2篇魏建兵
  • 1篇曲甍甍
  • 1篇张薇
  • 1篇沈章军
  • 1篇姜辉
  • 1篇史荣久
  • 1篇胡晓钧
  • 1篇周欣欣
  • 1篇周艳明
  • 1篇陈朗
  • 1篇张伟东
  • 1篇郭倩

传媒

  • 2篇沈阳大学学报...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土壤中多环芳烃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针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为了更加全面明确地识别污染源,进而能从源头上对多环芳烃的产生与排放加以控制,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土壤中多环芳烃定性和定量源解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在介绍各种多环芳烃污染源解析模型的原理和特点的同时,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实例说明各解析方法的使用前提和适用范围,讨论了源解析技术进步对污染物控制、治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源解析技术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为区域环境治理和能源利用结构调整等相关决策地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李嘉康宋雪英崔小维魏建兵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源解析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EROD活性测定的HPLC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21年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供试动物,通过微粒体提取、孵育和HPLC测定等系列条件的摸索,建立了测定其微粒体7-乙氧基-3-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结果表明,以赤子爱胜蚓整体为材料,采用差速离心法获取微粒体进行体外孵育,反应液采用C18反相柱分离,在激发波长530 nm,发射波长582 nm条件下能够成功测定其EROD活性.组间和组内回收率在93%~118%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方法稳定.在氰戊菊酯暴露验证试验中发现氰戊菊酯暴露7 d后,赤子爱胜蚓EROD活性被显著诱导,且呈现显著的量效关系,表明蚯蚓EROD活性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指示土壤拟除虫菊酯暴露的风险状况.
李玲玲宋玉芳史奕
关键词:CYP1A1氰戊菊酯
邻苯二甲酸酯的土壤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PAEs引起的土壤污染现已成为我国农业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现结合国内外毒理学研究工作,概述了近年来PAEs对土壤中植物、微生物和典型土壤动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指出PAEs的联合毒性效应以及能够敏感响应环境剂量的分子诊断指标的筛选和构建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郭倩胡晓钧李玉双侯永侠宋雪英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土壤污染生态毒理效应
溴氰菊酯的急性毒性效应与毒性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针对溴氰菊酯在生态环境中的暴露对水生动物和土壤动物的急性毒性及其毒性机理进行了综合论述,为预防和减轻溴氰菊酯的生态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宋雪英刘伟健孙百惠张方娟李玉双李玉双
关键词:溴氰菊酯急性毒性毒性机理生殖毒性遗传毒性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细菌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被引量:17
2020年
利用16S rD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方法,测定了4种利用类型土地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并分别构建了可视化的细菌网络.结果表明,旱田和水田土壤细菌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与模块性较小,而节点数、连接数、平均连通度和聚类系数较高;4个细菌网络均以正相关关系占优,天然林地负相关比例较高;酸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中的部分菌群在土壤细菌网络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4个细菌网络的部分关键节点所属的菌群相对丰度较低(<1%),并非本研究区域的主体细菌;旱田土壤菌群主要受TP显著影响(P<0.05);水田土壤菌群主要受黏粒、粉粒和含水量显著影响(P<0.05);天然林地和城市绿地土壤菌群主要受C/N显著影响(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旱田土壤细菌网络规模更大,物种间关系更加复杂,不同利用类型土地中的细菌均以协同合作关系为主,天然林地土壤细菌之间存在更强的竞争作用.水田和旱田土壤细菌对外界环境因子的扰动更加敏感,响应迅速,群落结构更易发生变化;部分细菌在网络间存在角色转化现象,低丰度菌群在构建土壤细菌网络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冰李玉双魏建兵宋雪英史荣久侯永侠刘厶瑶
关键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细菌群落ILLUMINA
农药混配制剂环境风险评估现状与展望被引量:9
2017年
本文综述了欧洲和美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详细介绍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体系中的2种方法,即,基础的"整体测试法"和近年来提倡的"基于组分的方法"。"基于组分的方法"的特点是以浓度加和模型(CA模型)作为默认假设进行初级评估,以独立作用模型(IA模型)等作为高级评估手段的农药混配制剂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模型偏差率(MDR)、毒性相似度及毒力单元(TU)等概念以及混配制剂风险评估流程。本文的目的旨在为建立我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提供参考。
陈朗姜辉贾俊超曲甍甍周艳明周欣欣黄健沈燕王友启于雪骊
2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赤子爱胜蚓消化酶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
2021年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已经逐渐代替有机磷等农药被大量使用,给土壤动物带来潜在生态风险。本研究选择了土壤模式生物赤子爱胜蚓为受试生物,考察2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对赤子爱胜蚓消化酶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α-葡萄糖苷酶(α-Glu)活性在暴露初期被联苯菊酯诱导,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抑制作用,而氟氯氰菊酯对α-Glu活性的影响主要呈现抑制作用。3种蛋白酶活性在暴露初期被联苯菊酯显著诱导和被氟氯氰菊酯显著抑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作用减弱。研究表明,联苯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对消化酶的影响呈现相反趋势,3种蛋白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估2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毒性的早期指标。研究结果为阐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土壤蚯蚓的毒性机制提供数据支撑,为评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生态风险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
李玲玲沈章军宋玉芳史奕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
基于多指标的中国淡水拟除虫菊酯水质基准被引量:2
2015年
在US EPA水质基准制定指南框架基础上,利用从ECOTOX和CNKI数据库获取的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对中国淡水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和生物标记物毒性数据,得出了基于多指标的中国淡水水体中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基准最大浓度(criteria maximum concentration,CMC)和基准连续浓度(criteria continuous concentration,CCC),分别为:7.5和0.9,110和19,21和3.5 ng·L-1。引入SOD、CAT、Ach E、MDA、G-SH、DNA/RNA含量等生物标记物指标,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水平反映污染物的生态毒性效应,提出的基准值可以更加精准地预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本研究可为水质基准推导方法的完善及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水生生态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陈朗宋玉芳张伟东张薇杨海荣赵榆韩雪李肇丽王少野
关键词:水质基准生物标记物物种敏感度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