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42012)

作品数:5 被引量:9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兰生王小群崔杰许向宁杨立铮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滑坡
  • 2篇地震
  • 2篇地质
  • 2篇稳定性分析
  • 2篇古滑坡
  • 1篇地震滑坡
  • 1篇地震烈度
  • 1篇地质环境
  • 1篇地质力学
  • 1篇地质灾害
  • 1篇深切
  • 1篇岷江上游
  • 1篇烈度
  • 1篇金沙江
  • 1篇湖相沉积
  • 1篇湖相沉积物
  • 1篇高边坡工程
  • 1篇高地震烈度区
  • 1篇坝前
  • 1篇边坡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王兰生
  • 4篇王小群
  • 3篇崔杰
  • 2篇许向宁
  • 1篇段丽萍
  • 1篇姚强
  • 1篇徐进
  • 1篇杨立铮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灾害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坝前高边坡工程适应性研究
2008年
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近坝址区下游存在一非基质结构岸坡,由两段不同性质的深厚覆盖层构成。对似角砾状堆积体物质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滑坡成因的性质。对当多槽谷区深厚覆盖层堆积体分析,认为属于早期冰川堆积及后期崩塌作用的复合堆积体,斜坡覆盖层变形受控于斜坡中段的平卧支撑拱。通过稳定性计算分析认为,整段斜坡的稳定性状况在现阶段不存在失稳条件。
崔杰王兰生王小群
关键词:古滑坡稳定性分析
地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机制地质力学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地震导致山体变形破裂是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文中通过一些典型实例的地质分析,总结归纳了高地震烈度区山体变形破裂失稳有一定代表性的倾外层状体斜坡滑坡型、高陡块(层)状体斜坡崩塌型、软弱基座体斜坡滑坡型等3种典型性地质力学模式。自主创新研制、设计、探索了一套振动条件下地质力学模拟试验的设备模型和方法,并对3种典型性地质力学模型进行机制模拟试验。通过变形破裂演化过程模拟再现试验,从中揭示出一些振动条件下变形破裂的典型迹象和重要证据,充分再现了典型地震失稳机制的形成条件、相关性因素以及演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提供科学可靠的试验数据和证据。
许向宁王兰生
关键词:高地震烈度区
深切河谷岸坡大型堆积体成因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金沙江中游某拟定水电站坝址区下游存在一非基质结构岸坡,覆盖层厚度巨大,以白云质角砾堆积层为主。对角砾堆积体物质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确定了其滑坡成因的性质,并分析了早期河谷边坡岩体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对该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该古滑坡堆积体边坡自身结构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发生古滑体复活或变形迹象,其整体不存在失稳条件。
崔杰王兰生徐进王小群姚强
关键词:古滑坡稳定性分析金沙江
岷江上游近两万年前发生了什么事件?被引量:44
2007年
在对岷江1933年叠溪古镇地震滑坡调查研究中,对较场大滑坡上覆盖的较古老的土黄色厚土层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并确认这是一套静水环境下的河湖相沉积物,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相沉积。这套湖相沉积物厚度最大可达200余m,根据14C测试,形成于约两万年以前。此后在叠溪下游以及岷江支流杂谷脑河中又发现了几个古堰塞湖沉积物,测年初步判定,也都形成于距今两万年左右。这一事实揭示两万年以前岷江上游曾发生过一次重大的变动,系列堰塞湖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消亡过程必然对其下游乃至川西平原环境的演化发生重要影响。堰塞湖沉积物中记载了地质环境和古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是深入系统研究青藏高原前缘地质环境近期演化规律的极为可贵的资料。文中对这些古堰塞湖作了简要介绍,并就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王兰生王小群许向宁崔杰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被引量:53
2005年
1933年8月25日,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生了一次7.5级地震。在叠溪地震引发的较场大滑坡上覆盖有较古老的厚土层,国内学者对其成因有不同解释。作者在开展叠溪地震滑坡调研中,发现并确认这是一套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当时的堰塞坝处在原叠溪古镇至下游马老顶乡一带长达数千米的河段,因此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古堰塞湖相沉积物厚度最大可达200余米,为一套层理清晰的粉土-黏土层。由叠溪向上游约30km河段,沿江断续可见这套沉积物,且有明显的相变。14C测年,湖相沉积物底部形成时代距今22ka,顶部距今约10ka,据此判断叠溪古堰塞湖维持了12ka。此外作者在较场一带还发现了以湖相沉积物为"基座"的五级"阶地",这些"阶地"上保存完好的二元结构河流相沉积物。该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叠溪古堰塞湖的基本特征,初步论述了其中包含的地质环境信息。
王兰生杨立铮王小群段丽萍
关键词:湖相沉积物地震滑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