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XJL013)
- 作品数:12 被引量:142H指数:7
- 相关作者:胡健焦兵吴文洁杜小武苟三勇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石油大学西安财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油气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诅咒”问题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资源诅咒"是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资源诅咒"这一基本命题为依据,对区域油气资源富集程度与经济发展速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油气资源禀赋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对油气资源富集区域如何规避"资源诅咒"陷阱提出了对策建议。
- 胡健焦兵
- 关键词:资源诅咒
- 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发现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之间的传导途径就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选择油气资源产业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并根据油气资源生产的集聚性特点探索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
- 胡健焦兵
- 关键词:产业集群
- 我国石油税费制度及其国际比较分析被引量:28
- 2007年
- 在对我国石油税费制度历史演进及现状梳理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我国石油税费制度与国外矿业发达国家石油税费制度的异同,针对我国石油税费制度中存在的税费结构不合理、税种设置不规范、税费制度缺乏灵活性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对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 吴文洁胡健
- 关键词:税费制度
- 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被引量:9
- 2007年
- 对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中,产业生命周期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被广泛地忽略,应用评价指标的定量分析工作也不够充分。在研究了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评价的一般方法之后,针对石油天然气产业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一个评价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的物理模型。该模型既包含了一般性竞争力评价指标,同时还特别关注了产业生命周期要素指标,为进一步量化研究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 胡健杜小武
-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产业产业竞争力评价钻石模型
- 基于油气资源开发视角的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设计被引量:5
- 2008年
- 我国西部地区是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但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资源诅咒"特征。作者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在分析西部地区资源状况、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以形成石油天然气产业集群为目标,设计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区域创新战略以及矿权、税费与用地制度创新战略。
- 胡健
- 关键词:西部经济油气资源开发石化产业集群
- 两种财产权利的冲突:油气资源矿权与土地产权被引量:4
- 2007年
- 油气资源赋存于地下或土地之中,而在我国油气矿权与地权又是分离的,国家拥有油气矿权,国家与集体共同拥有地权,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元矿权与二元地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集中表现在矿业权与矿业用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而其产生的根源则不仅仅是我国关于矿权与地权关系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国复杂的土地权利层次和权利结构以及法律上对集体土地权利的忽视。因此,我们认为有效解决油气资源开发中矿权与地权冲突、缓解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关键是创新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变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完善矿业用地制度。
- 吴文洁胡健
- 关键词:油气资源
- 油气产业发展对新疆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近十几年,新疆油气行业得到很大发展。但其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如何?通过对新疆油气行业的效应和产业波及效果的分析,认为:新疆油气行业投资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影响有限;油气行业对其他行业需求影响较大,自身发展依托地方不足;行业辐射力较弱,没有形成有机的产业集群。新疆油气行业的发展没有相应地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胡健苟三勇
- 关键词:油气行业区域经济
-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被引量:3
- 2007年
- 文章就我国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石油石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文献进行检索和评述,关注点在于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中是否考虑到石油石化行业的特点等方面。结果表明,大型石油跨国公司的成为石油石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对象且具有其合理性;对标法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得到较普遍应用;基于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的波特的相关理论成为研究石油石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忽视了资源性产业的一些应该被关注的特点。
- 杜小武胡健
-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石油石化产业评价指标资源性产业
- 石油天然气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7年
- 本文利用CRn指数、H指数、Ellison-Glaeser指数等指标,对中国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石油行业的上、下游环节进行了细化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开采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群性,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但是油气资源炼化加工产业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群性。油气资源富集地区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产业链布局存在以上缺陷,这是导致油气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
- 胡健焦兵
-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经济
- 油气资源开发对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分析——以陕西省为例被引量:41
- 2007年
- 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富集的油气资源没有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居于全国中下水平,如何将油气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全国油气资源富集省份—陕西省为例,通过对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所产生的投入产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油气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分析了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西部油气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完善油气资源开发产业链条以规避“资源诅咒”困境的政策建议。
- 胡健焦兵
- 关键词:油气资源资源诅咒产业关联效应收入分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