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3217)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邓春霞苏光高明月鞠蕊杨文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瘤
  • 2篇手术
  • 2篇腔镜手术
  • 2篇宫颈
  • 2篇宫腔
  • 2篇宫腔镜
  • 2篇宫腔镜手术
  • 1篇蛋白
  • 1篇刀术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内
  • 1篇导管内乳头状...
  • 1篇异位妊娠
  • 1篇阴道
  • 1篇阴道镜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痛经
  • 1篇直视

机构

  • 7篇北京市垂杨柳...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5篇邓春霞
  • 3篇苏光
  • 2篇张宇
  • 2篇鞠蕊
  • 2篇杨文静
  • 2篇高明月
  • 1篇赵桂君
  • 1篇李明艳
  • 1篇杨雪梅
  • 1篇王敬
  • 1篇张凡
  • 1篇王春敏
  • 1篇王静
  • 1篇陈伦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宫腔镜手术治疗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的护理干预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90例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且需要行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的各临床指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程度、阴道出血量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行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的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阴道出血量及心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高明月邓春霞
关键词:宫腔镜
少腹逐瘀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雌激素、前列腺素E_2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雌激素(E_2),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痛经宝颗粒,观察组患者给予少腹逐瘀胶囊,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E_2、孕激素(P)P、PGE_2、疼痛程度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E_2、疼痛程度积分均下降,P、PGE_2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E_2、疼痛程度积分较低,P、PGE_2水平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能够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E_2、疼痛程度积分,升高P、PGE_2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丛笑邓春霞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原发性痛经雌激素前列腺素
高频电波刀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治疗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术(LEEP术)对宫颈上皮内瘤(CIN)Ⅰ合并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C1NⅠ伴HPV感染患者6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LEEP术;观察组(30例)不做治疗。3个月后复查TCT、HPV和阴道镜点活检,首次复查后每6个月复查TCT、HPV和阴道镜点活检,随访2年。观察两组C1NⅠ转归情况及HPV清除率。结果 LEEP术治疗组C1NⅠ显效率/HPV转阴率第3、6、12、24个月分别为60.0%/46.7%、70.0%/56.67%、76.7%/73.3%、86.7%/83.3%;观察组为30.0%/16.7%、36.7%/30.0%、46.7%/36.7%、63.3%/50.0%,治疗组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EEP术能有效破坏宫颈表面病灶,抑制CINI进展复发,是诊断和治疗CIN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提高HPV清除率。
李明艳苏光鞠蕊邓春霞张凡杨文静杨雪梅王敬王春敏张宇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
L1蛋白、HMGA1与CIN1转归的相关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L1蛋白、HMGA1与CIN1转归的相互关系及其诊断价值,为预测CIN1病变趋势提供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的CIN1患者115例(实际随访97例),以单纯随访作为治疗方案,采用非同位素核酸分子杂交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测定L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HMGA1的表达。于确诊后第6个月、12个月行TCT、HPV检测,任意一次复查中出现TCT≥ASCUS、HPV检测仍为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组织活检。以一年末随访结果评价L1蛋白、HMGA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病变转归的关系。结果①在CIN1一年随访过程中,退组11人,失访7人,有效随访97人,有效随访率84.3%。其中病变进展5例(5.2%),病变持续59例(60.8%),病变逆转33例(30.4%);②CIN1患者中,L1阳性表达59例,病变进展2例(3.4%),病变持续28例(47.5%)病变逆转29例(49.1%);L1阴性表达38例,病变进展3例(7.9%),病变持续31例(81.6%),病变逆转4例(1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P<0.05);③HMGA1阳性表达36例,病变进展4例(11.1%),病变持续27例(75.0%),病变逆转5例(13.9%);HMGA1阴性表达61例,病变进展1例(1.6%),病变持续32例(52.5%),病变逆转28例(4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P<0.05);④L1与HMGA1联合共有四种表达形式:L1(+)HMGA1(+)、L1(+)HMGA1(-)、L1(-)HMGA1(+)、L1(-)HMGA1(-),在CIN1病变进展、病变持续、病变逆转中分别占4.2%、75%、20.8%;2.9%、28.6%、68.5%;25%、75%、0;0、84.6%、15.4%(χ2=40.98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IN1进展趋势呈负相关,HMGA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IN1进展趋势呈正相关,比较单独的L1壳蛋白或HMGA1蛋白,L1壳蛋白及HMGA1蛋白的联合表达可更好的预测CIN1疾病的进程,L1、HMGA1的联合检测可能作为预测CIN1病变趋势的新指标。
杨文静苏光张宇王静
关键词:CIN1L1壳蛋白
阴道镜直视宫颈多点活检与常规宫颈活检对宫颈疾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索阴道镜直视宫颈多点活检较传统宫颈活检在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90例入院治疗的宫颈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阴道镜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对照组按照常规法进行宫颈活检。所有患者入院当天检查并记录心率、血压、体温、肝功能、肾功能等基本项目。以宫颈锥切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诊断率及漏诊率、病理检查与阴道镜宫颈活检的检出率以及阴道镜直视宫颈活检在各类型宫颈疾病中的阳性诊断率。结果:对照组宫颈疾病检出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而对照组宫颈炎的检出率略高于观察组,其他宫颈疾病尤其两组CIN1、CIN2、CIN3以及浸润癌的检出率均低于观察组,而误诊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宫颈炎外,观察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宫颈活检相比,阴道镜直视宫颈多点活检可提高宫颈类疾病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有助于患者及早发现并治疗,对宫颈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鞠蕊苏光赵桂君
关键词:阴道镜宫颈疾病
宫腔镜下与经阴道术下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探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与经阴道术下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3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宫腔镜手术组(32例)和阴式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异同。结果:宫腔镜手术组的32例患者行宫腔镜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血HCG下降值的4项指标均优于阴式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3,t=4.329,t=2.482,t=2.181;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是微创治疗CSP的重要手段,临床应针对不同情况的CSP和治疗目的采用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顾来梅陈伦邓春霞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宫腔镜手术异位妊娠
磁共振成像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评估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乳腺导管内孤立或多发乳头状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X射线、超声、乳腺专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评价,分析MRI动态增强后病变的强化方式。结果:在29例患者的30个病灶中,MRI共检出28个病灶,其中1例患者双侧病灶MRI检查均为阳性。MRI增强信号-时间曲线以平台型和流出型为主,其中有2例MRI表现类似于恶性肿瘤征象,难以鉴别。超声共检出25个病灶,4例超声检查为阴性。超声与MRI检查检出病灶的BI-RADS分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377,P<0.05)。MRI对导管内乳头状瘤恶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结论:MRI及超声均可用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但在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尤其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恶性鉴别中,MRI优于超声。
高明月邓春霞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磁共振成像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