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3418501)

作品数:22 被引量:120H指数:7
相关作者:李鱼王晓丽刘建林高茜张琛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沉积物
  • 6篇表层沉积物
  • 5篇生物膜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色谱
  • 4篇双酚
  • 4篇双酚A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萃取
  • 4篇微萃取
  • 4篇相色谱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液相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水样
  • 3篇重金属形态
  • 3篇金属形态

机构

  • 14篇吉林大学
  • 14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中化集团...
  • 1篇吉林省卫生监...
  • 1篇吉林省环境工...

作者

  • 17篇李鱼
  • 6篇王晓丽
  • 4篇翦英红
  • 4篇王婷
  • 4篇张琛
  • 4篇刘建林
  • 3篇高茜
  • 3篇徐自力
  • 3篇黎娜
  • 3篇伏亚萍
  • 2篇陈界江
  • 2篇王岙
  • 2篇周长志
  • 1篇王宪恩
  • 1篇郭霖
  • 1篇李鸿业
  • 1篇段勇
  • 1篇王夏娇
  • 1篇万晓宇
  • 1篇郭书海

传媒

  • 9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Chemic...
  • 1篇生态环境
  • 1篇Journa...
  • 1篇环境安全与生...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铁矿增强土壤吸附典型雌激素的热力学规律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考察掺杂0.5%,5%,15%和30%磁铁矿的土壤吸附雌激素(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和双酚A(BPA))的热力学规律,探讨磁铁矿存在条件下雌激素在水和土壤中的迁移规律,通过对比吸附前后磁铁矿土壤的红外光谱分析其吸附机理,并利用红外光谱对雌激素的增强吸附机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雌激素吸附的热力学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式,雌激素吸附是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对雌激素的吸附能力随磁铁矿掺杂比例的升高而增强;掺杂0.5%磁铁矿的土壤对E2和BPA的去除率显著提高;掺杂磁铁矿的土壤对E2具有显著的吸持效果;在吸附过程中掺杂磁铁矿的土壤和雌激素之间,以及雌激素相互之间的氢键作用是雌激素增强吸附的主要因素.
周长志张琛刘建林李鱼
关键词:雌激素化合物磁铁矿土壤吸持固定化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的阿特拉津被引量:15
2006年
为建立检测水体中阿特拉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ODS C18(250mm×4.6mm×5μm)柱为色谱柱,以甲醇:水:5:1为流动相,流速0.6mL·min^-1,采用紫外检测器,用外标法测定水体中阿特拉津含量。结果表明,方法线性范围为0.052-13.0mg·L^-1,线性相关系数r=0.9998;对浓度低于线性的样品,取100mL样品提取后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2mg·L^-1,对含1.95μg·L^-1、32.5μg·L^-1、72.8μg·L^-1阿特拉津水质样品进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61%.6.85%,加标回收率为84.6%-96.90。采用净化方法时的加标回率为74.9%-92.9%。对阿特拉津含量在线性范围内的水样可直接过0.45μm膜后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7.0%-99.6%。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痕量和常量阿特拉津的测定。
王岙李鱼徐自力
关键词:阿特拉津高效液相色谱法自然水体环境监测
沉积物内源与外源重金属形态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0年
文章以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法,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内源体系:Fe、Mn、Cu、Zn和Pb;外源体系:掺杂Cu、Zn和Pb后的Fe、Mn、Cu、Zn和Pb)形态和酶(蛋白酶、脱氢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在一定时间(45d)内的转化趋势,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外源体系中,Cu、Zn和Pb的掺杂对Fe和Mn的形态转化影响较小,而Cu、Zn和Pb显著地由残渣态向相对不稳定形态转化,转化幅度均大于20%。外源重金属掺杂初期(前5d),重金属对沉积物中的酶有一定的活化作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以抑制作用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当掺杂外源重金属后,沉积物中酶的活性与重金属形态的相关性减弱,与内源体系中重金属和酶的活性关系存在明显差异。
李鱼万晓宇王晓丽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酶活性
稠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强化修复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进行了接种高效降解菌团(BC)、生物表面活性剂(GBS)以及化学表面活性剂(CS)对稠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过程和供试土壤(NS)基本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修复处理中,对稠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强化程度依次为NS+BC+GBS>NS+GBS>NS+BC>NS+BC+CS>NS+CS,其中投加高效降解菌团(BC)和生物表面活性剂(GBS)的供试体系经60 d修复处理后稠油降解率达到了72%,同时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生物量显著提高。
李鱼伏亚萍
关键词:微生物修复石油降解菌生物表面活性剂
分散液液微萃取-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双酚A被引量:20
2009年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双酚A的分析方法。通过交互正交试验和混合型优化实验设计对影响因素(萃取剂体积、分散剂类型及其体积、水样体积、pH值及离子强度)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条件为:60μL萃取剂,0.4mL分散剂(甲醇),pH4.0;优化后的柱前衍生化条件:0.1mL2.0g/L衍生剂(对硝基苯甲酰氯)、衍生化时间30min;方法的线性范围:0.002~0.2mg/L(r=0.9997),检出限0.007μg/L(S/N=3);不同浓度双酚A的萃取率为59.0%~63.0%,相对标准偏差(RSD)2.5%~9.2%(n=5);水样中双酚A的加标率为86.5%~107.1%,RSD为4.0%~11.9%(n=5),其它雌激素(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对双酚A的测定无干扰。本方法可以对水环境中的痕量BPA进行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
李鱼刘建林翦英红
关键词:分散液液微萃取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双酚A
曲拉通(TX-100)对恶臭假单胞菌降解生物膜中双酚A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TX-100)对恶臭假单胞菌降解生物膜中双酚A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TX-100抑制生物膜中双酚A的降解,而高浓度(大于CMC)TX-100可促进生物膜中双酚A的降解,并且随着生物膜中TX-100浓度的增加,双酚A的降解率逐渐增大;同时发现TX-100存在条件下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的选择性萃取分离可导致恶臭假单胞菌降解双酚A的能力下降.
李都峰赵文晋黎娜王宪恩
关键词:双酚A生物膜表面活性剂恶臭假单胞菌生物降解
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膜对双酚A的非线性吸附被引量:8
2008年
以松花江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膜为例,建立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水中双酚A(BPA),并研究了BPA在表层沉积物(SSs)和生物膜(NSCSs)上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液相色谱法,配以紫外检测器,对BPA的检测限(MDLs)为10扯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5.7%,加标回收率为99.4%~117.8%(n=5).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PA在松花江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膜上的吸附过程主要为非线性吸附,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均可描述BPA在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膜样品上的热力学吸附过程(P=0.001,n=8).与表层沉积物相比,生物膜有机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黎娜陈丹李鱼徐自力
关键词:双酚A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高效液相色谱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被引量:14
2007年
添加稠油对土壤中土著微生物进行驯化,分离出33株能以稠油为惟一碳源生长的细菌,从中筛选出2株高效表面活性剂产生菌XJ1和SJ4,9株高效稠油降解菌.XJ1和SJ4可将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由72.4mN/m分别降到36.1mN/m和36.2mN/m;14d摇瓶油降解率分别为35.89%和31.59%,降解效率在各单菌中最高.同时研究了发酵液中XJ1和SJ4的生长量与其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情况之间的关系,经红外光谱分析初步确定两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均为糖脂类化合物.
伏亚萍李鱼王健曹周礼段勇郭书海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稠油
GANN模型在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文章研究目的在于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GANN模型)快速优化水样中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萃取条件。以水样中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的正交试验为训练样本,建立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条件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比较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速度、学习精度及网络泛化能力。采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运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影响萃取回收率的因素进行优化求解,获得了水样中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优化后的萃取条件,并进行实验验证。文章建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平均偏差为14.41%,R2为0.8887;最佳DLLME萃取条件为10μL四氯乙烯、0.71mL丙酮、pH=5、离子强度为20%NaCl、萃取时间10min;优化后十溴联苯醚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萃取回收率和富集因子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54%和580。
王婷胡艳翦英红李鱼
关键词:分散液液微萃取十溴联苯醚遗传神经网络
水样中痕量十溴联苯醚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正交设计和Box-Penhnken响应面设计,对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萃取水样中痕量十溴联苯醚的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四氯乙烯为萃取剂(10μl)、丙酮作分散剂(1ml)、pH范围5-9、离子强度,2%NaCl及萃取时间10min。此优化条件下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的萃取回收率可达92.37%-104.38%,富集倍数为508-611。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00ng/ml,检出限(S/N=2)为3.0pg/ml,加标回收率为96.25%-102.16%,精密度为5.44%-6.34%。
翦英红王婷张琛李鱼
关键词:正交设计分散液-液微萃取十溴联苯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