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2010155)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志强裘佳敏李海冰陈秀斌陶怡怡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进型麦氏D型呼吸回路在短小手术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研究自主改进的Mapleson-D型(麦氏D型)呼吸回路在短小手术静脉麻醉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112例在静脉麻醉下行门诊短小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A组术中使用普通面罩吸氧,发生呼吸抑制时换用急救呼吸器进行人工辅助通气;B组使用改进型麦氏D型呼吸回路吸氧,发生呼吸抑制时用该呼吸回路行人工通气。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及呼吸抑制患者的发生时间(T1)、纠正时间(T2)。结果使用改进型麦氏D型呼吸回路患者呼吸抑制的总体发生率低于普通面罩吸氧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低,且纠正时间也较短。结论与普通吸氧面罩比较,改进型麦氏D型呼吸回路使用简便,发生呼吸抑制程度较轻且纠正迅速,在短小手术静脉麻醉的呼吸管理中较有使用价值。
- 刘志强陶怡怡陈秀斌王诚赟
- 关键词:静脉麻醉气道管理
- 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成分输血方案制订详细的孕产妇DIC治疗方案,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A组输血内容以补充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及纤维蛋白原,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B组输血内容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补充单采血小板、冷沉淀,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分析两组输血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G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凝固时间(TT)、红细胞压积(HCT)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HGB)、HCT、PLT、PT、APTT、D-D等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组的PT、TT、D-D指标结果改变优于A组,总出血量少于A组(P<0.05)。结论成分输血抢救孕产妇DIC出血有一定疗效,在去除病因后早期输注成分血、及时补充足量的凝血因子可消除其凝血障碍,对赢得抢救时间有积极作用。
- 李海冰刘志强裘佳敏
- 关键词:剖宫产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成分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