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4109)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万霞铁绍龙简蓝黄明马瑞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主题

  • 5篇催化
  • 3篇甲基
  • 3篇降解
  • 3篇光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亚甲基
  • 2篇亚甲基蓝
  • 2篇铜盐
  • 2篇甲基蓝
  • 2篇碱式
  • 2篇管状
  • 2篇光催化降解
  • 2篇光吸收
  • 2篇光致
  • 2篇光致荧光
  • 2篇复合催化剂
  • 2篇ZNO
  • 2篇CU2
  • 2篇CU2O
  • 2篇橙黄

机构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万霞
  • 6篇铁绍龙
  • 1篇黄明
  • 1篇简蓝
  • 1篇马瑞
  • 1篇梁威威
  • 1篇蔡丹丹

传媒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u_2O/Ag复合催化剂的合成及红外光激发下的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液相还原法合成不同摩尔比的Cu2O/Ag(x)复合型催化剂,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DR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金属Ag的存在使得Cu2O/Ag(x)样品对光的吸收扩展到了整个可见和近红外区,且随样品中Ag含量的增加,该区域的吸收逐渐增强,证明Cu2O/Ag(x)复合催化剂对太阳光具有高的吸收能力.以甲基橙(MO)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催化剂在黑暗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u2O/Ag(0.05)催化剂具有最高的降解能力,在120 min内黑暗条件下MO(30 mg/L)降解率达到89.2%.另外对Cu2O/Ag(x)复合催化剂的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简蓝万霞铁绍龙
关键词:光吸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黑暗条件下Cu_2O/Ag_x复合催化还原Cr(Ⅵ)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采用一步液相还原法合成了系列Cu_2O/Ag_x复合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催化剂Cu_2O/Ag_x表面附着大量的纳米金属Ag,形成无数的纳米岛,使得样品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大幅增强,导致催化剂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区域的光吸收非常强.在无超声分散、黑暗条件下Cu_2O/Ag_x催化剂可以有效地还原Cr(Ⅵ),其中Cu_2O/Ag_(0.15)样品的催化还原效率最高.当存在0.01 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pH 5.0)时,100 mg/L的Cr(Ⅵ)在黑暗下于30 min内被完全还原为Cr(Ⅲ).另外,对Cu_2O/Ag_x体系催化还原Cr(Ⅵ)的机理以及柠檬酸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潘景怡张嘉珮蔡燕洁李美玲万霞铁绍龙
关键词:光吸收还原CR(VI)
煅烧温度对纳米SnO_2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四氯化锡与氢氧化钠在92℃下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SnO2,经不同温度处理得到性质不同的SnO2样品.研究了处理温度对SnO2性质和紫外光(254 nm)照射下降解亚甲基蓝(MB)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200℃处理样品的降解率最高,超过该温度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SnO2的粒径逐渐增大,比表面依次减小,表面吸附的羟基或水的数量减少,则样品的降解率逐渐减小.SnO2降解MB的反应为拟一级反应,满足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且在UV/SnO2降解体系中,羟自由基OH·为主要的活性体,它与MB反应导致其最终分解为CO2、H2O和无机酸根离子等无害物质.
马瑞万霞铁绍龙
关键词:纳米SNO2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
管状铜掺杂ZnO双晶结构材料的形貌控制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了具有六棱柱形貌的Cu2+掺杂ZnO双晶结构材料,研究了Cu2+的存在对ZnO双晶的形成及形貌的影响,发现溶液中存在的Cu2+物质的量浓度越高,获得的Zn(Cu)O材料粒径越大,形貌从细长棒形逐步变为短粗六方柱体,长径比也从10∶1变到1.2∶1.采用简单的碱腐蚀法获得了管状结构的Cu2+掺杂Zn(Cu)O材料,并探讨了管状结构的形成机理.Cu掺杂使得Zn(Cu)O样品的绿光发射由550 nm蓝移至520 nm附近,且强度大幅增加.形成管状结构使绿光发射进一步增强,该发射由Cu2+掺杂引起的样品内部的Cu2+与Cu+之间的相互转变引起.
梁晓韵梁威威李旭仙许海珊万霞铁绍龙
关键词:光致荧光
碱式铜盐包覆Cu2O催化剂的形成机理及催化性能
2019年
采用硫酸铜与4种碱NaOH、Na2CO3、Na2SO3、Na2S2O3在室温(25℃)下反应,并在Cu2O表面包覆碱式铜盐,均得到组成为Cu2O@Cu4(SO4)(OH)6的核壳型催化剂,其中,由Na2S2O3制备的样品其催化活性远高于其他碱制备的样品.通过性质表征可知,由Na2S2O3制得样品具有核内部孔洞多、缺陷分布广、活性表面大、表面粗糙、晶体紧实度低等特点,这些特征均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进一步研究确认,Na2S2O3在反应中具有多种作用,一是水解提供OH^-;二是自身发生歧化反应或者与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4和S^2-,提供形成Cu4(SO4)(OH)6所需的SO^2-4;三是能与Cu2O核反应,使其溶解形成孔洞.因此,采用铜盐与Na2S2O3在室温下反应形成的核壳型催化剂Cu2O@Cu4(SO4)(OH)6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在黑暗条件下能高效降解高浓度(400mg/L)的染料(橙黄II),反应2h后降解率可达99.5%.
黄小燕古颖钟嘉豪陈可清万霞
关键词:CU2O包覆
管状氧化锌的碱溶法合成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一种新颖、简单、环保的方法,在高浓度NaOH溶液中,n(Zn)∶n(NaOH)=1∶30,于92℃下对已合成的棒状ZnO原料进行碱溶反应,获得了管状结构的ZnO.探讨其形成机理,发现材料的不同晶面性质不同,在碱中的溶解情况不同,导致管状结构形成,该法适用于具有类似性质的管状材料的合成.形成管状ZnO后材料的长径比缩小,均匀性增加,荧光发射增强,同时在可见区(400~800 nm)出现一定程度的吸收,这些现象说明形成管状结构后ZnO的比表面增加,表面性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表面及内部的缺陷性质和数目都有所改变.该管状ZnO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其降解效率明显增强,经1 h光照,MB的降解率由83.1%(棒状ZnO)增加到93.9%(管状ZnO).
黄明万霞铁绍龙
关键词:光致荧光光催化降解
Cu_2O@Cu_4(SO_4)(OH)_6的制备及黑暗下降解橙黄Ⅱ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一种温和、简单、环保的方法合成了Cu_2O@Cu_4(SO_4)(OH)_6系列核壳型催化剂.包覆了碱式铜盐[Cu_4(SO_4)(OH)_6]的Cu_2O(核)表面变粗糙,内部出现大量孔洞,并且随着包覆摩尔比的增加,出现独立的片状碱式铜盐晶相.研究发现催化剂中同时存在Cu(Ⅰ)、Cu(Ⅱ)和Cu(Ⅲ)3种价态,因此在黑暗条件下Cu_2O@Cu_4(SO_4)(OH)_6样品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对150 mg/L的橙黄Ⅱ染料在1 h内的降解率达98.2%,远高于纯Cu_2O的降解率(7%),说明高活性的Cu(Ⅲ)在黑暗条件下启动了催化降解反应.
蔡丹丹万霞铁绍龙
关键词:CU2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