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2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2100) 作品数:43 被引量:1,141 H指数:24 相关作者: 袁道先 张美良 林玉石 覃嘉铭 曹建华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国土资源部 南京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土资源部资助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外源水对灰岩和白云岩的侵蚀速率野外试验研究——以桂林尧山为例 被引量:43 2000年 以桂林尧山为基地 ,用灰岩和白云岩试片作了外源水对灰岩和白云岩的侵蚀速率的野外观测试验 ,得出外源水对灰岩的侵蚀速率在1 0 -7mmol/ cm2·s数量级 ,或约 1 0 0 0 mm/ ka;而外源水对白云岩的侵蚀速率在 1 0 -8mmol/ cm2· s数量级 ,或约 2 0 0 mm/ ka。此外 ,还发现 ,灰岩侵蚀速率对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远较白云岩敏感 ,即流速增大时 ,灰岩溶解速率增加明显 ,而白云岩溶解速率仅有少量增加 ,这可能反映出两种主要的碳酸盐岩在溶解速率控制机理上存在着差异。 刘再华关键词:灰岩 白云岩 侵蚀速率 流速 野外试验 用古植被面貌重建桂林3.7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3 2000年 末次冰期自 37ka B.P.以来至 9ka B.P.时段内 ,对桂林一带的影响主要是降温及降雨量减少 ,平均气温最低 7~ 9℃ ,比现今低 10~12℃ ,其间虽有波动 ,但未发现有冰川的证据。 9~ 8ka B.P.,桂林气候发生突变 ,在 1ka的时间内 ,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达 12~ 13℃ ;8ka B.P.时桂林年均气温升至 2 1~ 2 2℃ ,比现今高 2~ 3℃ ;3.6 9ka B.P.时 ,气温升到最高 ,年均气温达 2 2~ 2 3℃ ,比现今高 3~ 4℃ ,年均降雨量也相应发生一定的变化。 刘金荣 曹建华关键词:孢粉组合 古植被 古气候重建 气候变化 贵州荔波岩溶洞穴发育特征 被引量:32 2000年 荔波位于云贵高原岩溶向广西岩溶丘陵和孤峰岩溶平原过渡的岩溶斜坡地带。区内岩溶洞穴极其发育 ,岩溶洞穴 (在时空分布上受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 ,表现出对地层岩性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特点 ,岩溶洞穴的发育规模、方向明显受断裂、裂隙构造的控制 ,表现出极强的方向性。本文主要依据洞穴的形成条件、洞穴空间展布的控制特征以及洞穴沉积物的特征等 。 张美良 林玉石 冉景丞 陈会明关键词:岩溶洞穴 发育特征 Variation of δ^(13)C in karst soil in Yaji Karst Experiment Site, Guilin 被引量:1 2002年 This study deals with δ13C variation in karst soil system of Yaji Karst Experiment Site, Guilin, a typical region of humid subtropical karst formations. Samples of near ground air, plant tissue, soil and water (soil solution and karst spring)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on site in different seasons during 1996-1999. Considerable variation of δ13C values are not only found with different carbon pool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air CO2 and soil water HCO3-, but also with the soil depths and with different seasons during a year. The δ13C values of CO2 both of near ground air and soil air are lower in July than those in April by 1‰-4‰ PDB.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δ13C values of carbon in the water and air are essentially dependent on interface carbon interaction of air-plant-soil-rock-water governed by soilorganic carbon and soil CO2 in the system. PAN Genxing, HE Shiyi, CAO Jianhua, TAO Yuxiang & SUN Yuhua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关键词:KARST SOIL CARBON 贵州荔波董哥洞3号石笋的同位素年龄及古气候信息 被引量:24 2001年 石笋是岩溶记录中最全面、最系统的古气候环境信息库 ,研究表明 ,洞穴内、外环境变化 ,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在石笋的组成、结构构造、沉积 (生长 )纹层及其层面构造、沉积速率和古气候环境变化等方面。利用洞穴石笋保存的信息重建古环境 ,是近 2 0年来的热门课题之一。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研究中 ,洞穴石笋的高分辨率定年和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 ,为这个领域的突破和填补空白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通过对荔波董哥洞 3号石笋进行热电离质谱 (TIMS)U—系测年及碳氧同位素分析 ,获得了距今 16 .33万年至 9.13万年的古气候信息。石笋在大于 16 .33万年前开始生长 ,9.13万年后停止生长 ,平均沉积速率为 2 .87mm/ 10 0a(未扣出间断时间 ) ,属中更新世的产物。其年龄与δ18O的变化可与深海岩芯V2 8~ 2 38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第五和第六阶段以及与北方离石黄土层 (L2 )和下马兰黄土第一古土壤层 (S1)进行对比。它反映此阶段区内经历了寒冷和温暖 (间夹冷期 )等气候变化 ,与全球古气候变化波动基本一致 。 张美良 袁道先 林玉石 覃嘉铭关键词:石笋 铀系年龄 稳定同位素 古气候 陕西旬阳溶蚀残余红土的研究 被引量:2 1999年 根据显微结构和矿物成分等的鉴定,笔者在陕西旬阳溶蚀残余红土中,发现了在北亚热带及其以北地区不存在的原生石英的强烈溶蚀结构和次生石英、玉髓微晶粒结构,这一发现对确定该区古环境变迁提供了有力证据。结合孢粉和化学成分资料,本文得出以枯土矿物占优势的旬阳溶蚀残余红土形成于高温多雨的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类型相当于现代的红壤,时代属于中新世。 赵景波 袁道先关键词:红土 微结构 中国南方表层岩溶系统的碳循环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51 2000年 表层岩溶系统因碳酸盐岩-水-CO2(气)三相的化学动态不平衡过程而产生特殊的碳循环环节,参加循环的碳包括碳酸盐岩中的碳、大气和土壤空气CO2部分。中国南方表层岩溶系统的碳循环非常活跃,并敏感地响应岩溶动力因素的变化,从而促进了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的结合,成为大气CO2汇的重要项。中国南方表层岩溶系统的碳循环通过驱动环境的元素迁移,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并影响植物所需要的矿物质营养元素的全量和有效态,进而影响岩溶区的植物物种、特有性和作物的发育。 蒋忠诚关键词:碳循环 末次冰期短尺度气候突变事件:西南地区石笋记录的证据 被引量:7 2001年 本文研究了广西和贵州 3个大型石笋的δ1 8O及δ1 3 C记录 ,末次冰期晚期所揭示的 10 2 ~ 10 3 a级的冷跃变事件 ,其时限为 11.4~ 12 .4kaB .P .,14.5kaB .P .,2 0kaB .P .,2 7kaB .P .,36~ 37kaB .P .及 41kaB .P .等。可与北欧和北大西洋的新仙女木及Heinrich型气候波动事件逐一对比 ,这些短周期的气候突变事件 ,时限上的各种记录可能有差异 ,也许是测试方法和测试对象的不同带来的误差 (包括测试误差 )。具有全球意义的一些气候突变事件 ,如果在发生的时间上都具有同时性 ,那么这种短期突变事件发生的动力机制问题 ,是否是目前人类尚未识别出来的天文因素的驱动 ,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覃嘉铭 袁道先 林玉石 张美良关键词:末次冰期 石笋记录 气候事件 广西灌阳县观音阁响水洞的形成环境及1号石笋的古气候信息 被引量:10 2000年 本文根据灌阳县响水洞的成洞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以及洞穴的组成等 ,论述了洞穴的形成、发育过程。通过对响水洞 1号石笋的铀系测年 ,碳氧同位素及沉积 (间断 )纹层分析 ,获得了距今 4 4.0~ 3 .1ka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变信息。反映 4 4.0ka以来区内经历了严寒 (晚大理冰期 )、冰期后干冷和温热 (间夹短暂的冷期 )等气候变化 ,为确定响水洞的形成时代和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美良 林玉石 覃嘉铭 李彬关键词:形成环境 同位素 古气候 桂林水南洞1号石笋的年龄与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0 2000年 本文通过对桂林水南洞 1号石笋进行α能谱铀系测年及碳氧同位素分析 ,获得了距今 2 0~ 8万年的古气候信息。石笋大于 2 0万年前开始生长 ,8.0 7万年后停止生长 ,属中更新世的产物。其年龄与δ1 8O的变化可与深海岩芯V2 8-2 3 8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第五和第六阶段进行对比。它反映此阶段区内经历了寒冷 (间夹短暂的小温期 )和温暖 (间夹短暂的小冷期 )等气候变化 ,与全球古气候变化波动基本一致 。 张美良 林玉石 覃嘉铭 李彬关键词:石笋 铀系年龄 稳定同位素 古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