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0133008-1)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琼珍童万平苏琼蒋艳陈瑞芳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大獭蛤
  • 2篇稚贝
  • 2篇胚胎
  • 1篇形态发育
  • 1篇盐度
  • 1篇养殖
  • 1篇幼虫
  • 1篇中间培育试验
  • 1篇胚胎发育
  • 1篇人工养殖
  • 1篇苗种
  • 1篇工厂化
  • 1篇工厂化育苗
  • 1篇海水贝类
  • 1篇贝类
  • 1篇成活率
  • 1篇池塘

机构

  • 4篇广西海洋研究...

作者

  • 4篇童万平
  • 4篇李琼珍
  • 3篇陈瑞芳
  • 3篇蒋艳
  • 3篇苏琼
  • 2篇杨家林
  • 2篇蔡德健
  • 1篇刘伟南

传媒

  • 2篇广西科学
  • 2篇广西科学院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盐度对大獭蛤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8
2004年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海水养殖实验基地进行人工养殖大獭蛤 (L utraria maxima Jonas)的实验。实验把大獭蛤精、卵置于盐度为 2 1.3‰、2 4 .0‰、2 6 .6‰、2 9.3‰、31.9‰、34.6‰、37.3‰的海水中静水受精及孵化 ,从人工受精开始到 D型幼虫期连续观察盐度对胚胎发育情况。每个海水盐度设 3个重复 ,海水温度保持恒温 (2 8.7℃ )。实验结果表明 ,大獭蛤的受精过程和受精卵发育过程都受到海水盐度的影响 ,大獭蛤能正常受精的适宜盐度为 2 9.3‰~ 31.9‰ ,大獭蛤受精卵正常发育的适宜盐度为 2 6 .6‰~ 31.9‰。
李琼珍陈瑞芳童万平蒋艳
关键词:盐度大獭蛤胚胎发育人工养殖海水贝类
大獭蛤苗种池塘中间培育试验被引量:4
2009年
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基地进行大獭蛤(Lutmria maxima Jonas)苗种池塘中间培育试验。试验在铺沙的池塘里进行,放养的大獭蛤苗种规格为壳长0.2~0.8mm,大獭蛤稚贝饵料为施肥繁殖的浮游藻类,以大部分大獭蛤稚贝壳长达到2cm为出苗标准。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30℃、盐度为20‰以上,放苗量为375万粒/公顷的条件下,大獭蛤稚贝经过45~60d即可以培育成壳长为2cm左右的大规格苗种。
苏琼童万平李琼珍杨家林陈瑞芳蒋艳蔡德健
关键词:大獭蛤稚贝池塘
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的形态发育被引量:22
2003年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 (L utraria maxima Jonas)的胚胎发育观察及人工育苗实验。实验亲贝取自北海市侨港码头。通过人工授精获取受精卵。取部分受精卵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及拍照 ,在囊胚期之前每隔 10 m in取样 1次 ,囊胚期之后每个半小时取样 1次 ,胚胎发育观察至 D形幼虫期。大部分受精卵在育苗池中进行人工育苗实验 ,育苗期间每天取样 1次 ,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测量及拍照 ,并记录贝苗大小及发育期情况。实验期间水温变化为 2 5 .0~ 2 8.7℃ ,盐度为 2 9.3‰~ 31.9‰。根据观察记录结果 ,得出大獭蛤胚胎发育及贝苗生长发育图谱 ,并描述了大獭蛤的胚胎发育及其幼虫。
李琼珍童万平苏琼刘伟南
关键词:大獭蛤胚胎幼虫稚贝形态发育
大獭蛤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于2002年秋季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育苗基地和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Lutraria(Psammophila)maxima Jonas)工厂化育苗研究。在育苗过程中采用成串的塑料片作为稚贝附着基立体附苗,使单位水体出苗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大獭蛤壳顶后期浮游苗至稚贝平均变态率为23.5%,小苗(大于8×104粒/500g)的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5.16×104粒/米2,大苗(小于或等于8×104粒/500g)的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1.42×104粒/米2,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3.29×104粒/米2。
苏琼童万平李琼珍杨家林陈瑞芳蒋艳蔡德健
关键词:大獭蛤工厂化育苗成活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