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3ZR1442600)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冯琴孟胜喜胡义扬彭景华赵瑜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育部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脂肪
  • 5篇脂肪肝
  • 5篇酒精
  • 5篇酒精性
  • 5篇非酒精性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信号
  • 3篇脂肪性
  • 3篇脂肪性肝病
  • 3篇通路
  • 3篇酒精性脂肪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肝病
  • 3篇AMPK
  • 2篇信号传导
  • 2篇信号传导通路
  • 2篇脂肪沉积
  • 2篇实验性脂肪肝

机构

  • 11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教育部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篇冯琴
  • 8篇孟胜喜
  • 8篇胡义扬
  • 6篇彭景华
  • 5篇赵瑜
  • 3篇陈亮
  • 3篇徐琳
  • 3篇梁春耕
  • 3篇刘林
  • 2篇李晓飞
  • 2篇唐亚军

传媒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肝脏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第二十三次全...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中药量效关系的认识和思考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阐述了中药剂量与量效关系存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中药量效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应该以临床疗效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和多学科的系统研究,从而有可能全面系统地揭示中药量效关系的实质和内涵。
孟胜喜胡义扬冯琴
关键词:中药量效关系
系统生物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研究的新途径被引量:2
2013年
系统生物学是系统论与生物学的结合。它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利用系统论的思维方法研究生命现象,从多学科、多视角认识中医证候和中医药疗效机制,为中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基础和技术条件;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系统观和整体观念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将系统生物学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现代中医药研究平台和支点,必将加速中医药防治NAFLD的现代化研究,也为中医药研究NAFLD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孟胜喜胡义扬冯琴彭景华
关键词:系统生物学中医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基于GLP-1受体相关信号通路的ZL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应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组分复方ZL方(栀子苷+绿原酸)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围绕肝脏GLP-1受体相关信号通路及肝脂肪代谢关键环节,探讨该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应机制。方法:1.ZL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效学...
孟胜喜冯琴彭景华赵瑜胡义扬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文献传递
上海地区20~40岁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群含糖饮料消耗的横断面调查
2015年
目的探讨过量饮用含糖饮料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体检部B超确诊、20~40岁的92例NAFLD男性患者及73名健康男性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体质量、BMI、腰围、饮料消费品种及每周饮料消耗量等资料;并对照各种常见饮料的营养成分表,计算每周通过饮料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20~40岁NAFLD男性患者人群含糖饮料消耗量较健康人群均显著升高(P〈0.01),NAFLD平均每日通过饮料摄入碳水化合物19.03g,显著高于健康男性的11.57g;NAFLD男性患者最喜爱的含糖饮料前三位依次为碳酸饮料类、茶饮料及凉茶类、果汁及果汁饮料类。结论过多的含糖饮料摄入可能是导致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
朱筱丽胡义扬冯琴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含糖饮料果糖消耗量
中药组分复方“BZL”的筛选及其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方法,从"祛湿化瘀方"中的5个中药组分或成分中筛选出中药组分复方"BZL",并验证其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疗效。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将"祛湿化瘀方"中5种有效组分或单体(绿原酸、栀子苷、姜黄素、虎杖苷、白术多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进行分组设计,并且灌胃给药4周,筛选指标为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通过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而筛选出中药组分复方"BZL"方。再以同样的脂肪肝动物模型,用母方"祛湿化瘀方"和罗格列酮作为对照,测定实验大鼠的肝组织TG含量和血清ALT活性变化,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并进行Ridit分析,以此来验证其作用疗效。结果:经过筛选,从而得到回归方程:Y=15.083X1+5.321X2-5.186X3-16.157X4+9.35X5+17.667X3X4-8.422X1X2-6.617X3X5+16.571(X1绿原酸、X2虎杖苷、X3白术多糖、X4栀子苷、X5姜黄素),根据此方程,当绿原酸、白术多糖、栀子苷取最大剂量时出现降TG最佳效应,表明对肝组织TG含量抑制作用最佳组分组合为白术多糖(X3)、栀子苷(X4)、绿原酸(X1)组合(即"BZL方");在相同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模型中,筛选出的中药组分BZL均能可显著降低其肝组织TG含量和血清ALT活性(P<0.01),明显改善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结论:通过均匀设计方法筛选出来的中药组分复方"BZL"方有显著防治高脂肪饮食诱导大鼠肝脂肪沉积和损伤的作用。
孟胜喜胡义扬冯琴彭景华赵瑜陈亮徐琳刘林海亚美梁春耕
关键词:脂肪肝均匀设计
祛湿化瘀方对脂肪肝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采用单纯高脂饮食(88%普通饲料+2%胆固醇+10%猪油)制备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祛湿化瘀方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继续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祛湿化瘀方汤剂(0.93 g生药/100 g体重)和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同时设10只SD雄性大鼠为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均于8周末取材。采用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采用HE及油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肝组织基因表达,比较祛湿化瘀方组与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以及涉及的信号通路;并选取祛湿化瘀方组与模型组间10个差异倍数大于2的涉及糖脂代谢的差异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FA含量和血清ALT、AST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祛湿化瘀方组大鼠TG、FFA含量和ALT、AST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P<0.01)。祛湿化瘀方能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减少炎症,改善肝组织病理。(2)祛湿化瘀方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差异倍数大于2的功能明确、有指定基因名称的差异基因共80个,其中上调基因44个,下调基因36个。80个差异基因涉及27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信号通路(包括甘油酯类代谢、通路脂肪细胞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及药物代谢信号通路等,P<0.05)。(3)对甘油激酶(Gk)、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Scd1)、甘油-3-磷酸转移酶(Gpat2)、葡萄糖-6-磷酸酶(G6pc)、Irs1等10个调节糖脂代谢基因的RT-PCR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基因RT-PCR与基因芯片结果�
冯琴唐亚军李晓飞孟胜喜彭景华赵瑜胡义扬
关键词:祛湿化瘀方脂肪肝基因表达谱糖脂代谢
BZL方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及其对肝脏脂肪合成环节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在证实BZL方(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防治效应基础上,从肝脏脂肪合成环节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NAFLD动物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BZL方组、祛湿化瘀方组、罗格列酮组,分别灌胃给药或饮用水4周。取材后观察和检测:体质量、肝湿重、肝指数等变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变化;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变化;运用Western blot,观察P-ACC、ChREBP和SC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ZL方组ALT、AST、γ-GT活性以及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BZL方组P-ACC蛋白表达增强,同时ChREBP和SCD-1蛋白的表达都降低。结论:BZL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FLD有显著的药效学效应,其药效优于祛湿化瘀方和罗格列酮。上调P-ACC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ChREBP和SCD-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肝脏脂肪合成可能是BZL方防治NAFLD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孟胜喜胡义扬冯琴彭景华赵瑜陈亮徐琳刘林海亚美梁春耕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合成
microRNA在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9-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参与基因转录水平后调控,具有调节细胞增殖、死亡、神经细胞分化、个体发育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目前随着对miRNA研究的深入,发现miRNA与中医药防治NAFLD方面关系密切,文章从microRNA与NAFLD的中医病因、中医病机、中医证候及其防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miRNA在中医药防治NAFLD中的应用。microRNA在NAFLD的病程中及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潜在的重要作用,将有更大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
孟胜喜胡义扬冯琴
关键词:MICRORNA中医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BZL方对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沉积和LKB1-AMPK-ACC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中3种已被认知的、能被分离提取的有效组分(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组成的BZL复方对体外肝脂毒性模型脂肪沉积和IKB1-AMPK-ACC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BZL方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机...
孟胜喜冯琴彭景华赵瑜陈亮徐琳刘林梁春耕海亚美胡义扬
关键词:HEPG2细胞脂肪沉积
文献传递
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性脂肪肝肝脏脂肪代谢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AMPK蛋白活性及其相关脂肪代谢靶蛋白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祛湿化瘀方组,分别灌胃给予饮用水及中药祛湿化瘀方4周。实验8周末取材后观察:1)肝组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2)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3)肝组织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 inase,AMPK)及磷酸化AMPK、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含量、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1 Co A Carboxylase,ACCase)及磷酸化ACC蛋白含量,4)肝组织AMPKα1、AMPKα2、SREBP-1、ACCα、SREBP-1c及ChREB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组织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与ChREBP表达增加、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蛋白活性升高。2)祛湿化瘀方组肝组织TG、FF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祛湿化瘀方能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及ChREBP含量。结论: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及其相关靶蛋白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肝脂肪代谢,这可能是该方有效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冯琴孟胜喜唐亚军李晓飞彭景华赵瑜胡义扬
关键词:实验性脂肪肝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祛湿化瘀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