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80092)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艳郭明顺王玉张默陈丽瑶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基于全国五省市的调查被引量:4
- 2013年
- 在实证调研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和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研究,提出构建提升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体系:丰富教育培训办学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更新教育培训内容,提升教育培养层次;完善教育培训配套设备,加强师资建设;合理布局机构,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 张艳张默孙婧
-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教育培训
- 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经济学分析及政策选择被引量:5
- 2012年
- 以经济学为研究视角,从社会产品性质、比较优势理论、劳动者预算约束线等经济理论出发,分析教育培训对农民工的影响,探讨农民工教育培训对社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意义,继而从增加教育培训机构供给量、加大投入补贴力度等方面对农民工教育培训提出政策建议。
- 张艳夏丹丹
- 关键词:农民工教育培训经济学分析
- 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被引量:5
- 2014年
- 如何稳步提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亟待解决就业机会不定、就业待遇不高、就业保障不力的现实问题。研究以黑龙江、四川、辽宁、河南和山西等地的返乡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对农民工就业培训主体需求、培训内容需求、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需求;信息需求和政策需求进行了调研。提出丰富就业培训体系,有选择的进行培训;促进就业信息服务,拓宽返乡农民工信息来源渠道;完善就业法律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政策环境;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等提升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的路径。
- 张艳张默
-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
- 基于新型农民培养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流砥柱,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农业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资金投入不足、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与培养新型农民的标准相脱节、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有限等问题阻碍了新型农民的培养进程。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有必要从强化宣传、宏观调控、统筹经费、深化改革、微博求职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为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就业创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提供科学建议。
- 王玉郭明顺
- 关键词:新型农民农村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
-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需求现状与对策——基于辽宁省的调查被引量:6
- 2012年
- 农民工对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受自身文化素质所限,仍然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来保障其快速顺利转移就业。眼下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三高一低"的群体特征,现存的农民工就业培训并不符合其特征要求。课题组调查发现,培训经费紧张、培训主体单一、培训内容陈旧和培训形式不灵活是新生代农民工实际需求与现实矛盾所在,故提出拓宽经费渠道、鼓励社会办学、丰富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对策建议。
- 郭明顺王玉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
- 借鉴德国“双元制”发展经验 完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被引量:2
- 2013年
- 从招生制度、培训主体、培养目标、经费保障、师资队伍、课程设置、考试情况、就业情况8个方面探析"双元制"职教模式概况,归纳出其具有法律体系健全、企业参与广泛、学校以生为本、公众广泛认可等特征。结合我国工学结合发展现状,提出"双元制"对我国"工学结合"的启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发挥企业参与积极性,加强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
- 孙婧郭明顺张倩陈丽瑶
- 关键词:职业教育
- 辽宁省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4
- 2013年
- 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结合的形式对辽宁省内5市7县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认为辽宁省返乡农民工个体局限性、家庭制约、就业培训机构培训服务的缺失、政府政策不完善等对就业培训产生阻碍作用;根据辽宁实际情况提出引导返乡农民工确立积极的个人价值观,完善返乡农民工农村家庭保障措施,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机构的监督及管理,加强对返乡农民工提供保护及引导的政府职能建设等对策建议。
- 张艳陈丽瑶
-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