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9JJD740010)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志基弓海涛刘凌萧晟洁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偏旁视角的先秦形声字发展定量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文章立足数字化平台,在完成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楚简帛文和秦简文形声字及其偏旁(声符与义符)的定量调查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字头与偏旁数量之比,证明先秦形声字偏旁具有历时发展的精简化趋向;通过声符与义符数量之比揭示了在"标类"与"标声"两大形声字发展途径中,前者始终占据愈益强势的主导地位;通过各类型文字偏旁构频之比,证明了不同类型文字对偏旁各有不同的选择性,这种选择的差异既由文字系统历时发展所促发,也有文献类型差异的成因。
- 刘志基
- 关键词:先秦形声字偏旁声符义符
- 历组卜辞具体认定现状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近年来学者对历组卜辞进行了具体的认定,本文揭示了各家具体认定中的差异,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项研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 萧晟洁
- 关键词:甲骨文
- 甲骨文同辞同字镜像式异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甲骨文合集》的系统调查表明,甲骨刻辞中存在大量同辞同字异构现象,而异构的形式则以镜像式为主导。作为早期文字书写避复的特殊方式,此种现象既与甲骨卜辞语言特征和书写条件相联系,又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对称审美嗜尚在殷商时代的存在。这一现象的揭示,既在古文字研究领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又有助于丰富书法史的既有认识。
- 刘志基
- 关键词:甲骨文
- 楚简“有”字句特点刍议被引量:2
- 2012年
- 在穷尽考察楚简文献相关辞例的基础上,揭示了楚简"有"字句的几个特点:1."有…有…"结构展现出较为丰富的语义关系;2."有"字句语法形式及出现频率与篇章性质有一定联系;3.发现了上古时期较为罕见的"V有"结构。
- 弓海涛
- “■大夫共■■,■人不■”补说
- 2011年
- 联系楚简文献改换偏旁的用字避复习惯,并通过"■"字成因和"敛"字上古文献之用法特点分析,对《郭店·缁衣》26简的引诗"■大夫共■,■人不■"进行了补释:"■"、"■"同读"俭"。
- 刘志基
- 关键词:郭店楚简
- 虚词“而”释义讨论——兼谈古汉语虚词词典编纂中的问题被引量:2
- 2010年
- 词典中虚词"而"在词性判别和释义上存在很大分歧。词性上的分歧主要在于:有些"而"究竟是作副词、助词、介词还是连词?我们认为"而"主要作连词,不作副词,认为它是介词证据不足,它显示出由连词向助词虚化的轨迹。连词"而"释义分歧繁复,我们分析了词典中存在的问题,梳理总结了"而"的词义系统,并由此提出,虚词词典的编写,要重视系统性,既要对整个语法体系有系统认识,又要对每个虚词内部的词义系统做全面整理。同时,虚词词典的编写需要及时吸收新成果,亦需要完善编写形式。
- 刘凌
- 关键词:古汉语虚词释义虚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