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B44B01)

作品数:8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黄晖张成龙尤丰张浴阳杨剑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珊瑚
  • 2篇造礁石珊瑚
  • 2篇珊瑚礁
  • 2篇石珊瑚
  • 1篇多样性
  • 1篇新种描述
  • 1篇有性繁殖
  • 1篇幼体
  • 1篇淤积
  • 1篇枝手目
  • 1篇珊瑚礁生态系...
  • 1篇生物学
  • 1篇水镁石
  • 1篇碳酸钙
  • 1篇泥沙
  • 1篇泥沙淤积
  • 1篇群落
  • 1篇群落变化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海南省海洋与...

作者

  • 7篇黄晖
  • 4篇张浴阳
  • 4篇尤丰
  • 4篇张成龙
  • 3篇杨剑辉
  • 2篇李秀保
  • 2篇练健生
  • 2篇袁涛
  • 1篇董志军
  • 1篇黄洁英
  • 1篇刘胜
  • 1篇雷新明
  • 1篇黄良民
  • 1篇叶承

传媒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Scienc...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西沙群岛珊瑚幼体培育实验被引量:9
2013年
西沙群岛的珊瑚礁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也保护了各岛礁免受海浪及台风的侵蚀。但近年的调查显示西沙珊瑚礁的退化程度十分严重,其中最重要的是珊瑚数量急剧降低。为了促进珊瑚礁生态恢复,实验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收集珊瑚有性繁殖产生的受精卵,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并促使其附着,共培育出3 700个珊瑚幼体并放归野外,为退化的珊瑚礁增加了幼体补充数量。通过本实验确定了珊瑚卵的受精及珊瑚幼体附着过程是珊瑚幼体培育的关键环节,并发现幼体培育密度及幼体附着基底是决定培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张浴阳黄晖黄洁英袁涛
膨胀蔷薇珊瑚与壮实鹿角珊瑚的胚胎和幼虫发育被引量:12
2011年
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是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为国内首次报道造礁石珊瑚有性繁殖和幼体发育过程,为利用有性繁殖技术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发育生物学上的理论基础。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海域的大部分珊瑚在2009年3月底至4月中发生有性繁殖行为。2009年4月11日晚采集膨胀蔷薇珊瑚Montipora turgescens和壮实鹿角珊瑚Acropora robusta自然排放的受精卵,研究其胚胎及幼虫发育的过程。通过连续观察和显微拍摄记录了2种珊瑚的受精卵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受精卵经过分裂变为桑葚胚;桑葚胚经过进一步发育变形为虾片状,进而发育成盘状幼体;盘状幼体由四周向内弯曲形成碗状的结构,进而出现原肠胚及纤毛,发育成为椭圆型或圆形的浮浪幼虫;浮浪幼虫发生附着变态,长出触手,发育成珊瑚幼体。通过观察还发现,膨胀蔷薇珊瑚的卵母细胞中本身就含有黄褐色虫黄藻,壮实鹿角珊瑚的卵母细胞中没有虫黄藻,其共生的虫黄藻是在发育过程中从周围环境获得的。
黄洁英黄晖张浴阳杨剑辉尤丰
关键词:虫黄藻附着变态
西沙群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点被引量:39
2011年
2006年3–5月,采用国际通用的截线样带法对海南省西沙群岛主要珊瑚礁海域的18个岛礁造礁石珊瑚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记录13科45属188种,其中62个新记录种。整合文献资料,该海域共记录造礁石珊瑚13科50属204种,基本包括分布在我国(不含台湾省)的所有造礁石珊瑚科属和绝大多数种类。造礁石珊瑚以生长速度快的分枝状珊瑚为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华光礁海域、金银岛海域和永兴岛海域。聚类分析可以把18个调查岛礁分成3个类群:有人类居住的大型环礁群、独立岛礁群和无人居住的大型环礁群(华光礁)。为了有效保护珍稀的造礁石珊瑚资源,按照其种类多样性和分布特点重点保护关键海域是十分必要的。
黄晖尤丰练健生杨剑辉李秀保董志军张成龙袁涛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多样性
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2年
目前,大气CO2浓度的升高已导致海水pH值比工业革命前下降了约0.1,海水碳酸盐平衡体系随之变化,进而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海洋酸化导致造礁石珊瑚幼体补充和群落恢复更加困难,造礁石珊瑚和其它造礁生物(Reef-building organisms)钙化率降低甚至溶解,乃至影响珊瑚礁鱼类的生命活动。虽然海洋酸化对造礁石珊瑚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显著,但珊瑚-虫黄藻共生体系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选择典型海区进行长期系统监测,结合室内与原位模拟试验,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系统不同层面,运用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态学研究手段,综合研究珊瑚的相应响应,以期深入认识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例如珊瑚白化)的影响及其效应。
张成龙黄晖黄良民刘胜
关键词:CO2海洋酸化珊瑚礁
Coral community changes in response to a high sedimentation event: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Hainan Island被引量:6
2013年
A high sedimentation event caused by dredging and dumping of sediment was recorded on Xiaodonghai Reef in Yulin Bay,southern Hainan Island,China.Significantly high sedimentation and constant light shading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sediment dumping event(SD Event).Using long-term video transects,we quantified coral community changes and responses to the SD Event between 2008 and 2010.The SD Event caused severe coral mortality on Xiaodonghai Reef at a depth of 6 m,while corals at 3 m were less affected.Total live coral cover at 6 m decreased from 54.3% to 14.8%,and Diploastrea heliopora replaced Galaxea fascicularis as the dominant coral species at 6 and 9 m.The density of juvenile corals also declined after the SD Event,especially for the genera Galaxea and Platygyra.However,the density of juvenile Porites and Pocillopora spp.slightly increased.Monitoring for 11 months after the SD Event indicated no recovery of coral communities on Xiaodonghai Reef.Long-term video transect data also revealed that mean live coral cover dramatically declined,from 30.5% in 2008 to 9% in 2010,while the dominant corals in Yulin Bay shifted to more tolerant coral species,such as massive Porites spp.and D.heliopora.The rapid coral community degradation in Yulin Bay between 2008 and 2010 was probably caused by high sediment deposition resulting from intensive dredging and land-clearing activities.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necessity for an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to control sediment deposition on near-shore coral reefs.
LI XiuBaoHUANG HuiLIAN JianShengYANG JianHuiYE ChengCHEN YongQiangHUANG LiangMin
关键词:群落变化小流域综合治理泥沙淤积
徐闻西岸造礁石珊瑚的组成及空间分布被引量:9
2011年
2008年5-6月在徐闻西岸设置了25个站点,运用截线样带法调查了造礁石珊瑚的种类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本次研究共发现造礁石珊瑚57种,每个站位的种类数均不超过30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1.79和0.42。二异角孔珊瑚(Goniopora duofasciata)、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和锯齿刺星珊瑚(Cyphastrea serailia)是优势种,其中二异角孔珊瑚为绝对优势种。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在0-38%之间,大部分站位介于10-20%,平均为12.1%。调查区珊瑚礁分布不规则,呈斑块状分布。
黄晖张浴阳练健生李秀保尤丰杨剑辉雷新明张成龙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
海南岛海域枝手目海参新种描述及初步系统进化被引量:2
2013年
海南岛三亚鹿回头半岛珊瑚礁海域3~6m深礁盘上发现了一个枝手目瓜参科翼手参亚科Ocnus属的海参新种(Ocnus sanya).这个新种的管足仅分布于腹面的步带中,并且每个步带含1~2行的管足.体壁由骨片构成,其中有简单穿孔板、皿状体、4孔有瘤扣状体和多层盘状体,但是其中含有一种椭圆形扣状体为本种区别特征.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海参,本研究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初步探讨了该海参的分类地位,但由于基因数据有限,初步研究显示此海参属于枝手目瓜参科翼手参亚科.
尤丰黄晖张浴阳
关键词:海参分子生物学
鹿角杯形珊瑚骨骼构造和显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石珊瑚骨骼对重建古海洋古气候环境,评估珊瑚礁对未来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的响应和反馈,辨识现存造礁石珊瑚种属及其演化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更好地认知造礁石珊瑚骨骼特征,在三亚海域采集了常见的造礁石珊瑚——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通过扫描电镜(结合EDS能谱仪)、红外分光显微镜分析其碳酸钙骨骼结构和成分的特征,结果表明鹿角杯形珊瑚骨骼主要成分为文石,少数骨骼样品的空腔中发育有极少量方解石矿物。虽然鹿角杯形珊瑚骨骼宏观架构和中观架构在群体间和单体间存在诸多差异,但不同形态的骨骼样品具有基本相同的发育模式和基础结构单元。同时,发现鹿角杯形珊瑚骨骼内部空腔存在有次生文石沉积发育现象,同时常伴生着水镁石矿物的发育,而且这与骨骼中的钻孔穴居动物有很大关联。
叶承黄晖张成龙
关键词:碳酸钙显微结构水镁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