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1062)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汝强胡社军宋雄孙大伟侯贤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负极
  • 7篇负极材料
  • 5篇电池
  • 5篇锂离子
  • 5篇锂离子电池
  • 5篇离子
  • 5篇离子电池
  • 4篇第一性原理
  • 3篇第一性原理研...
  • 3篇中间相碳微球
  • 3篇碳微球
  • 3篇嵌锂
  • 3篇核壳
  • 3篇MCMB
  • 2篇电化学
  • 2篇嵌锂性能
  • 2篇壳结构
  • 2篇核壳结构
  • 2篇
  • 2篇B/C

机构

  • 12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电化学储能材...

作者

  • 11篇汝强
  • 10篇胡社军
  • 4篇宋雄
  • 3篇张贝贝
  • 3篇侯贤华
  • 3篇孙大伟
  • 2篇李娟
  • 2篇陈晓秋
  • 1篇张苗
  • 1篇李燕玲
  • 1篇赵灵智
  • 1篇彭薇
  • 1篇周宝艳
  • 1篇陈畅
  • 1篇张志文
  • 1篇郭凌云

传媒

  • 5篇电池
  • 4篇物理学报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n_2Sb@ C核壳结构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改进的乳液聚合法制备氧化物溶胶,再利用热碳还原技术合成Sn2Sb@C核壳结构负极材料。β-SnSb金属间化合物和Sn单质形成Sn2Sb@C的疏松内核,表面被一层无定形碳包覆。由于疏松的内核结构和外层包覆的无定形碳壳层可缓冲电极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核壳复合材料表现出稳定的循环性能。以400 mA/g的电流在0.001~2.000 V恒流循环,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90 mAh/g和1 375 mAh/g,第3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572 mAh/g。
孙大伟张贝贝汝强胡社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原位聚合法制备Co2SnO4/聚苯胺负极材料
2015年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锡酸钴(Co2SnO4)/聚苯胺(PANI)复合负极材料,用XRD、SEM分析物相结构与形貌,对复合材料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添加PANI可缓解Co2SnO4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使Co2SnO4/PANI体系的电子导电率与循环性能得到改善。以100 m A/g的电流在0.01--3.00 V循环,Co2SnO4/PANI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234.11 m Ah/g,第8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817.36 m Ah/g。
陈俊芬汝强安柏楠胡社军
关键词:原位聚合
Sn3InSb4合金嵌Li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第一性原理超软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Sn_3InSb_4的嵌Li性能,得到各种嵌Li相的嵌Li形成能、理论质量比容量、体积膨胀率、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等.从能量角度分析,Li在嵌入时,优先占据晶胞的四面体间隙位置,然后逐步挤出处于节点位置的Sn原子和In原子.在嵌Li过程中,材料表现出较大的体积膨胀率(11.74%—43.40%),这是导致Sn_3InSb_4作为Li离子电极材料循环性能差的重要原因.态密度计算表明,体系的导电性能首先随嵌Li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所有的间隙位置被Li填满,发生Sn的替换反应时,富Li态合金相的导电性反而下降.
汝强李燕玲胡社军彭薇张志文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负极
Co_2SnO_4/Graphene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实验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然后以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将锡酸钴纳米颗粒均匀镶嵌在石墨烯薄膜基片上,最终获得Co2SnO4/Graphene镶嵌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CC)、循环伏安法(CV)与交流阻抗法(EIS)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良好的分散性及较高的电子导电率,可以提高锡酸钴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材料首次可逆容量达到1415.2 mA·h/g,5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469.7 mA·h/g的放电比容量.
陈畅汝强胡社军安柏楠宋雄
关键词:石墨烯电化学性能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SnSb/C复合负极材料的热碳还原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高温还原技术,以SnO2,SbO3为原料,分别以葡萄糖、中间相碳微球(MCMB)作为还原剂,制备了两种结构的SnSb/C复合材料,并对比了它们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拉曼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测试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分析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还原剂时,形成以合金颗粒为内核,絮状碳壳均匀包裹的微米球状结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93.379 mA·h·g-1,循环50周后仍维持在449.987 mA·h·g-1;而以MCMB作为还原剂时,形成合金颗粒与MCMB混合共存并部分包覆的结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64.938 mA·h·g-1,50周后的比容量仅有290.807 mA·h·g-1.
李娟汝强胡社军郭凌云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中间相碳微球
多孔钴酸锌材料的制备及嵌锂性能被引量:2
2013年
以草酸为络合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得前驱体,再在氧气气氛中、500℃下煅烧2h,制备纳米多孔钴酸锌(ZnCo2O4)材料。XRD、SEM、透射电镜(TEN)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测试结果表明:材料是由纳米颗粒(20—50nm)组成的纯相多孔ZnCo2O4,前驱体的热分解有2个明显的热失重过程。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01—3.00V充放电,当电流为100mA/g时,首次、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43.2mAh/g和1275.1mAh/g;当电流为500mA/g、1000mA/g和1500mA/g,平均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39mAh/g、854mAh/g和636mAh/g。
宋雄汝强莫玉迪胡社军安柏楠
关键词:多孔共沉淀负极材料
硼掺杂对(2,2)单壁碳纳米管电子结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不同B掺杂浓度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的几何结构、杂质的形成能、能带结构和态密度(DFT),研究了B掺杂对(2,2)SWCNT电子结构的影响.B杂质的引入使SWCNT的管径增大,杂质的形成能为负值,表明(2,2)SWCNT进行掺B的过程为放热反应,B原子以替位形式掺入碳纳米管中是可行的.掺杂B后,SWCNT的费米能级向价带迁移,使(2,2)SWCNT转变为N型半导体.
周宝艳卲庆益
关键词:B掺杂单壁碳纳米管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
锂离子电池SnSb/MCMB核壳结构负极材料嵌锂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以酸处理的中间相碳微球(MCMB)为载体,用化学还原法在碳球表面沉积SnSb合金,合成SnSb包覆碳球的核壳结构负极材料.采用XRD,SEM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用恒电流充放电(CC)、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nSb/MCMB样品呈现纳米晶与非晶态的混合组织;单一SnSb合金的容量衰减较快,而对于SnSb/MCMB复合材料,细小的合金颗粒均匀钉扎在MCMB表面,不仅改善了颗粒的团聚现象,而且增强了材料的导电能力,使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复合材料具有936.161mAh/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首次库仑效率80.3%,50次循环后容量维持在498.221mAh/g.
李娟汝强孙大伟张贝贝胡社军侯贤华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Ag 在 Si 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优化了Ag原子在硅惯习面Si(111)和Si(220)晶面的最佳吸附位置,并计算了Ag/Si(111)和Ag/Si(220)体系的表面吸附能和表面态电子结构.研究表明:Si基表面Ag原子的最稳定吸附居于Si(220)晶面的穴位,此时的吸附能最低,其值为5.256 9 eV,属于强化学吸附;同时由于在Ag/Si(220)体系中,Ag-4d轨道和表面态Si-3s、3p轨道电子的强相互作用,以及Ag-4p轨道的电子云强偏向于Si-3s、3p轨道使得体系的能隙宽度变窄,导电性急剧增大.
张苗侯贤华王基蕴赵灵智胡社军汝强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
Influence of structure and atom sites on Sn-based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 first-principle study
2014年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e and atom site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n-based anode materials,the lithium intercalation–deintercalation mechanisms into SnNi2Cu and SnNiCu2phases were studied using the first-principle plane wave pseudo-potential method.Calc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SnNi2Cu and SnNiCu2were unsuitable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The Sn-based anode structure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interstitial sites,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y,and volume expansion ratio.Different atom sites led to different forces at interstitial sites,resulting in variations in formation energy,density of states,and hybrid orbital types.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calculated model,the SnNi2Cu alloy anode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a chemical reduction-codeposition approach.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theoretical design was reasonable.Consequently,when selecting Snbased alloy anodes,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maximizing the number of interstitial sites and distributing atoms reasonably to minimize forces at these sites and facilitate the intercalation and deintercalation of lithium ion.
Zhaowen HuangShejun HuXianhua HouQiang RuLingzhi Zhao
关键词:锡基负极材料解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