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5132)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 相关作者:尹增芳樊汝汶宁代锋张菁黄金生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进程的超微结构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利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导管形态的建成可划分为初生壁的延展、次生壁的构建与穿孔板的形成等3个时期。初生壁的延展是导管分化的初始阶段,导管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及其细胞器贴壁分布。次生壁的构建是导管分化的关键阶段,次生壁物质的沉积在导管液泡膜破裂之前即已开始,此时导管分子内细胞器结构清晰,其中高尔基体及其分泌小泡最为丰富,说明高尔基体与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及运输密切相关;导管分子液泡膜裂解后,次生壁物质沉积极为迅速,伴随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导管分子细胞质解体,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表现出程序化细胞死亡(PCD)的典型特征。穿孔板的形成是导管分化的终极阶段,在导管次生壁形成时,相邻导管分子的端壁上不发生壁物质的积累,而且在次生壁构建后期,端壁上的壁物质降解,最后残余的端壁断裂形成穿孔板。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分化阶段彼此相继有序地进行,其中次生壁构建的启动是导管分子不可逆分化的临界期,随后的分化阶段是一种典型的PCD过程。
- 尹增芳樊汝汶
- 关键词:美洲黑杨超微结构临界期细胞程序性死亡
- 赤霉素对杨树苗“源”“库”间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对南林-895杨叶片、茎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0 mg/L GA3在促进杨树苗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源"(叶)中可溶性糖的生成、转运和"库"(茎)组织器官的构建具有更好的效果。此外,对于同一浓度赤霉素处理的杨树苗,经相同的处理时间后,杨树苗"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始终高于"库"(茎)中相应的可溶性糖含量,且"源、库"中蔗糖含量也始终高于果糖含量。这恰好表明杨树糖转运和代谢过程中"源""库"的关系和蔗糖浓度梯度的重要性。
- 于明祥申加祥尹增芳
- 关键词:赤霉素可溶性糖
- 美洲黑杨次生维管组织发育的内在节律性与细胞内含物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 2006年
- 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s)是一种重要的商业用材树种,在我国多用作胶合板和纸浆原料,其速生性的特点也很早为人们所认识。众所周知,树木次生维管组织的发育具有内在的节律性,与此同时维管组织的细胞内含物也会发生动态变化。利用电镜技术及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美洲黑杨次生维管组织的发育以及细胞内含物分布的变化,发现次生维管组织的发育具有内在节律性,在年周期中表现为分化期和休眠期交替出现;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交替分化形成。在维管组织发育过程中,早期蛋白质和脂类物质首先减少,然后淀粉粒解体消失,发育期内维管组织的蛋白质、脂类和淀粉的积累最少,休眠期内维管组织细胞内最早出现淀粉的积累,然后蛋白质和脂类物质积累大大增加。杨树维管组织发育过程的内在节律性与细胞内含物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 尹增芳樊汝汶
- 关键词:美洲黑杨维管组织细胞内含物
- 美洲黑杨次生韧皮部筛管发育过程中原生质组分选择性自溶现象被引量:3
- 2007年
- 观察次生韧皮部筛管分子发育过程中原生质组分的变化,对于研究筛管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以美洲黑杨为实验材料,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次生韧皮部筛管发育过程.根据筛管细胞结构和原生质组分的系列变化,可将筛管发育过程划分为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未成熟期是指筛管液泡膜破裂之前筛管的发育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出现了细胞的径向扩展、壁的增厚以及筛管质体和P--蛋白质的产生.成熟期是筛管原生质组分发生选择性自溶,形成成熟筛管的阶段,以液胞膜的裂解作为分化开始的标志.在此时期内,筛管内的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核等细胞器迅速解体消失.细胞核的降解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①核膜早期降解,核质呈弥散状,这种弥散状的核质与由P--蛋白质构成的电子致密物相连;②染色质早期凝聚,后期核物质几乎完全降解,但核膜依然非常清晰.筛管衰退期以质膜开始解体作为标志.此时筛管质体的被膜裂解,淀粉类物质分散在筛管腔内,而线粒体是筛管内较迟降解的细胞器.后期筛板上产生胼胝质,筛管内P--蛋白质解体.在筛管原生质完全降解消失后,筛板处的胼胝质自溶,最后形成具开放筛孔的筛板,至此筛管完全失去功能.
- 尹增芳樊汝汶
- 关键词:美洲黑杨筛管发育原生质
- 一种简单快速植物组织冰冻切片方法被引量:21
- 2008年
- 比较不同冷冻方法对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包埋法处理的植物细胞超微结构保存较好,而液氮冷冻处理的植物细胞内膜系统损伤严重。建立了一种直接包埋冷冻和适当回温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制作出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保存完整的组织切片,而且避免了使用冰冻保护剂的弊端。其操作程序是:样品固定→冰冻与包埋→适当回温→快速切片→展片→染色。此法制作的切片可进行不同的染色和组织细胞化学测定,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的特点。
- 宁代锋尹增芳张菁孙海燕
- 关键词:冰冻切片液氮冷冻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