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3DFB00009)

作品数:6 被引量:448H指数:6
相关作者:吴波李晓松卢琦杨洪晓范文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沙地
  • 4篇毛乌素沙地
  • 2篇油蒿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指数
  • 2篇荒漠化
  • 2篇NDVI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油蒿群落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群落
  • 1篇物种
  • 1篇物种组成
  • 1篇固沙
  • 1篇固沙作用
  • 1篇光谱混合分析
  • 1篇覆盖度

机构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6篇吴波
  • 4篇李晓松
  • 3篇卢琦
  • 2篇王妍
  • 2篇范文义
  • 2篇刘广峰
  • 2篇杨洪晓
  • 1篇董光荣
  • 1篇贾子毅
  • 1篇靳鹤龄
  • 1篇范楠楠
  • 1篇刘文
  • 1篇张友炎
  • 1篇张金屯
  • 1篇苏志珠
  • 1篇杨晓晖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光谱混合分析的荒漠化信息提取——以毛乌素沙地为例被引量:21
2006年
采用光谱混合分析(SMA)技术,选取农地、裸沙、沙生植被、水和盐碱地作为基本组分,以位于半干旱区的毛乌素沙地的典型地区为例,进行了荒漠化土地混合像元分解和荒漠化信息提取的尝试,并与穗帽变换和监督分类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和NDVI方法进行了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光谱混合分析技术用于荒漠化信息提取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NDVI方法。
李晓松吴波范文义王刚杨洪晓王妍
关键词:荒漠化毛乌素沙地
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被引量:36
2006年
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影响因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制定沙漠化防治区划的原则,并对该地区进行沙漠化防治分区,提出不同区域的沙漠化防治战略对策。根据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地貌类型以及沙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将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划分为6个治理区,即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北部退化草原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治理区、坝上高原-雁北高原风蚀、水蚀治理区和燕山山地水蚀治理区。
吴波李晓松刘文杨晓晖卢琦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沙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提取——以毛乌素沙地为例被引量:101
2007年
以ETM+为数据源,基于植被指数(NDVI)建立像元二分模型,对毛乌素沙地进行了植被覆盖度提取,然后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二者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92,平均精度为79.4%。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适合于沙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提取。
刘广峰吴波范文义李晓松范楠楠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的物种组成与数量分类被引量:15
2006年
通过对油蒿群落组成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油蒿群落占优势的科依次为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藜科;油蒿群落物种组成的生态-生活型特征明显,如地面芽植物较多,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的比重较大,旱生植物占重要地位,沙生植物占优势等.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将油蒿群落划分为5种类型:油蒿+沙米群落,油蒿+虫实、沙米群落,油蒿+以沙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油蒿+杂类草、禾草群落,油蒿+以中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沿油蒿+沙米群落到油蒿+以中生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盖度逐渐增大,物种组成逐渐增加,群落分布的地貌类型从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向固定沙地演变,可以认为是油蒿沙地植被的正向演替过程,即油蒿沙地植被的恢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群落结构渐趋复杂,群落盖度和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
王妍吴波卢琦贾子毅刘广峰
关键词:油蒿群落物种组成TWINSPAN分类毛乌素沙地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荒漠化的可能影响被引量:96
2006年
荒漠化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科学界历来对此十分重视。我国是受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2004年,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62万km2,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km2,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和18.12%。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情况相比,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扩展速度均出现减少和减缓的趋势,沙化土地已由90年代末每年扩展3 436km2转变为每年减少1 283km2。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体现,也是国家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和加大荒漠化防治投入的结果。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扩展与逆转过程仍会产生影响。气候变化中的降水变化在大范围内控制着荒漠化土地的扩展与逆转过程,气候暖干化有助于荒漠化的发生与扩展,但在局部地区随着气温升高有降水增多的可能,有利于荒漠化土地的逆转。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特别是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以及对农牧产品等物质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不合理经济活动是不容忽视的。要遏止荒漠化的扩展,应采取适应与减缓气候干旱化对策,消除人为荒漠化因素,并积极整治荒漠化土地,从根本上促进荒漠化土地的逆转。
苏志珠卢琦吴波靳鹤龄董光荣
关键词:气候变化荒漠化
毛乌素沙地油蒿种群点格局分析被引量:181
2006年
油蒿(Artemisiaordosica)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固沙植物,研究其种群格局对理解种群生态过程和改善流沙治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点格局分析法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多尺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通过研究油蒿种群的点格局,发现油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同空间尺度、植株形体大小以及生境3种因素有密切联系。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油蒿种群倾向于非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比均匀分布常见),个体间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正关联比负关联常见);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后,油蒿种群倾向于服从随机分布,同时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减弱。幼小油蒿植株具有明显的集群分布趋势,高大植株则表现出聚集强度的降低趋势;形体大小的差异越大,植株间的正关联关系越弱,或者负关联关系越强。与固定沙地相比,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的集群分布现象更加明显,同时种群的空间正关联关系更强。研究结果表明,当通过移栽油蒿成体治理流动沙地时,应尽量将其栽种成集群分布而非均匀分布的形式,以提高植株成活率。
杨洪晓张金屯吴波李晓松张友炎
关键词:油蒿点格局分析固沙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