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5105)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朱丽娜王海斗刘金娜金国董美伶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压痕
  • 4篇纳米
  • 4篇纳米压痕
  • 3篇残余应力
  • 2篇等离子
  • 2篇渗氮
  • 2篇力学性能
  • 2篇TI6AL4...
  • 2篇力学性
  • 1篇等离子渗氮
  • 1篇等离子体渗氮
  • 1篇电刷镀
  • 1篇动态载荷
  • 1篇英文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元素偏析
  • 1篇载荷
  • 1篇渗氮工艺
  • 1篇刷镀

机构

  • 6篇哈尔滨工程大...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装甲兵工程学...

作者

  • 5篇王海斗
  • 5篇朱丽娜
  • 4篇刘金娜
  • 3篇徐滨士
  • 3篇金国
  • 3篇董美伶
  • 1篇邢志国
  • 1篇李子峰
  • 1篇傅宇东
  • 1篇金国
  • 1篇朱小硕
  • 1篇崔秀芳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 1篇Transa...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基底温度对Ti薄膜表面形貌及残余应力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纳米压痕法中的Suresh模型和Lee模型研究不同基底温度对直流磁控溅射制备的Ti薄膜中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将压痕法计算结果与曲率法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Ti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相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uresh模型计算得到的Ti薄膜残余应力值与曲率法结果最为接近,因此Suresh模型更适合测量Ti薄膜中的残余应力。结合纳米压痕和显微结构的分析发现,随着Ti薄膜基底温度的升高,Ti薄膜的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变小,残余应力则从压应力转变为拉应力。
董美伶崔秀芳王海斗朱丽娜金国徐滨士
关键词:纳米压痕残余应力
Influence of rare earths addition on residual stress of Fe-based coating prepared by brush plating technology被引量:8
2016年
The effect of rare earths(La, Ce and Pr) addition on residual stress in iron coatings prepared by brush plating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rare earth transformed the residual stress in the coating from tensile to compressive. To relieve the residual stress, on the one hand, RE elements segregated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which restricted the coalescence of the grains and provided more capability of grain de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RE elements could purify detrimental element and absorb hydrogen atoms in the coating. Among the three rare earths, elements lanthanum showe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surface morphology and residual stress.
金国卢冰文侯丁丁崔秀芳宋佳慧刘二宝
关键词:电刷镀元素偏析
材料残余应力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被引量:24
2013年
残余应力的存在对材料的疲劳强度、应力腐蚀和形状精度等性能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残余应力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应用的残余应力测定方法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针对微小体积材料表面的残余应力测定的纳米压痕法,当其结合有限元分析法时,不仅可以计算给定条件下的残余应力场,也可研究残余应力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特别是为压痕过程进入塑性阶段的力学分析和模型建立提供了可能。对比了几种残余应力测定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对残余应力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测定技术应向着无损、快捷、无污染等方向发展。
刘金娜徐滨士王海斗金国朱丽娜
关键词:残余应力测试纳米压痕有限元分析
冷变形促渗低温等离子渗氮对Ti6Al4V合金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Ti6Al4V合金低温渗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渗氮工艺,研究了该工艺对Ti6Al4V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变形增强渗氮动力,使渗氮可以在较低温度(500°C)下实现,氮化与Ti6Al4V合金基体的弥散强化同时进行。实验过程为固溶强化→室温下冷轧变形→500°C低温渗氮。结果表明,在渗氮一段时间后,试样表面形成了白亮的氮化层并且趋于稳定,变形量和变形时间对氮化层的影响不明显。试样基体组织时效效果明显,表面硬度与基体组织硬度随变形量增加而增加。经XRD物相分析,试样表面生成的氮化物为Ti N、Ti_2N、Ti_4N_(3-X)和Ti_3N_(1.29),横截面氮化物为Ti_3N_(1.29)和Ti N_(0.3)。对经过变形、渗氮和时效等工艺的试样进行摩擦磨损实验,渗氮试样的耐磨性最好。
傅宇东朱小硕李子峰冷科
关键词:冷变形
不同厚度纳米Ti薄膜的力学性能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出四个不同厚度的纳米Ti薄膜,并分别采用纳米压痕仪、电子薄膜应力分布测试仪研究了Ti薄膜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应力大小,结合分形维数方法和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Ti薄膜厚度的增加,薄膜晶粒尺寸逐渐增大,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值随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Ti薄膜弹性模量和硬度随薄膜厚度增加呈现出先减小随后增大的趋势。当薄膜厚度为600,2400,3600nm时薄膜中存在残余压应力,厚度为1200nm时存在残余拉应力,薄膜中残余应力分布最为均匀,但此时薄膜具有较低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值。分析得出Ti薄膜中存在残余拉应力会使薄膜硬度和弹性模量值变小,残余压应力反之。
王海斗董美伶崔秀芳邢志国朱丽娜刘金娜
关键词:纳米压痕分形维数力学性能
Wear resistance of TC4 by deformation accelerated plasma nitriding at 400 °C被引量:2
2016年
An integrated low temperature nitriding process for TC4(Ti6Al4V) has been developed and the effect on wear resistan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olid solution strengthening—cold deformation—nitriding at 400 °C, the TC4 alloy is nitrided on surface and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in bulk at the same time. The white nitriding layer is formed after some time of nitriding. The nitriding speed increases with the deformation degree. The construc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and the nitride is Ti_3N_(2-X). The wear test was carried out and results exhibit that the nitrided samples have better wear resistance.
朱小硕傅宇东李子峰冷科
关键词:等离子体渗氮TI6AL4V渗氮工艺固溶渗氮弥散强化
纳米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8
2014年
概述了纳米压痕技术测量构件残余应力方面的理论知识,回顾了纳米压痕技术的测量原理,包括硬度、接触面积、接触刚度及弹性模量的计算。将纳米压痕测试计算残余应力的模型分为两大类,并重点对以载荷-位移曲线为依据推导出的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如Suresh、Lee、Swadener等模型)的分析过程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上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同时展望了纳米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未来的发展方向。
董美伶金国王海斗朱丽娜刘金娜
关键词:残余应力纳米压痕
薄膜疲劳失效预测方法与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薄膜材料的尺寸范围、结构以及其服役环境的特殊性,制约了薄膜失效行为、寿命预测及可靠性评估技术研究的开展。对薄膜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常用的单向循环加载法和悬臂梁弯曲法。详细介绍纳米级动态载荷法,包括连续刚度法和纳米冲击试验法,此法能够对实际服役环境更好地模拟,可以实现分相测试以及多种功能模块的原位定点检测,以及定量分析薄膜的疲劳性能。对薄膜疲劳损伤失效机制与寿命预测模型的研究进行探讨与展望,发现薄膜材料失效过程的研究与定量分析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刘金娜徐滨士王海斗金国朱丽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