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级星火计划(2012GA680001)

作品数:7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乔勇进张娜娜张辉谭琦鲍大鹏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杏鲍菇
  • 3篇液体菌种
  • 3篇金针菇
  • 3篇菌种
  • 2篇食用
  • 2篇食用菌
  • 2篇工厂化
  • 2篇保鲜
  • 2篇采后
  • 1篇冻干
  • 1篇液体菌种生产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优良菌株
  • 1篇优良菌株筛选
  • 1篇栽培
  • 1篇真空冷冻
  • 1篇真空冷冻干燥
  • 1篇真空冷冻干燥...
  • 1篇衰老
  • 1篇贮藏

机构

  • 5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遗...
  • 1篇上海百信生物...
  • 1篇上海束能辐照...

作者

  • 2篇张辉
  • 2篇鲍大鹏
  • 2篇张娜娜
  • 2篇谭琦
  • 2篇乔勇进
  • 1篇李玉
  • 1篇陆欢
  • 1篇唐坚
  • 1篇章炉军
  • 1篇马丽
  • 1篇茅文俊
  • 1篇尚晓冬
  • 1篇高君辉
  • 1篇王涛
  • 1篇周峰
  • 1篇唐利华
  • 1篇黄建春
  • 1篇郭力刚
  • 1篇李正鹏
  • 1篇王涛

传媒

  • 4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食药用菌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食用菌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与展望被引量:20
2015年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食用菌保鲜技术研究,对食用菌采后呼吸作用、水分代谢和感官品质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其采后衰老特点与生理生化机制,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和生物保鲜等技术进行阐述,展望食用菌保鲜产业的发展,以期为食用菌采后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乔勇进张娜娜戚文元张辉归蔚羚
关键词:食用菌采后生理衰老保鲜技术
杏鲍菇液体菌种应用工艺参数的优化被引量:13
2019年
在工厂化栽培的条件下,利用液体菌种发酵罐和韩国先进的液体接种机等设备对瓶栽杏鲍菇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应用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150 mL、通气压力0. 050 MPa、培养液最适初始pH 6. 3,液体接种设备最佳接种喷射时间为0. 50 s,培养期最佳后熟时间为6—15 d。与使用固体菌种栽培相比,使用液体菌种可以使菌丝发满栽培瓶时间缩短6 d,并能保持单瓶产量稳定。
王涛谭琦李玉李正鹏郭力刚周峰
关键词:杏鲍菇液体菌种工艺参数
不同贮藏温度及薄膜包装对采后金针菇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分别用0.03 mm PE无孔膜、0.03 mm PE微孔膜、0.05 mm智能呼吸膜对采后鲜金针菇进行包装,并置于低温(4℃)和冰温(-0.5℃)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金针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色差、细胞膜渗透率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金针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温贮藏优于低温贮藏,智能呼吸膜包装优于两种PE膜包装,其中冰温条件下智能呼吸膜包装对金针菇的保鲜效果最优,能够长时间保持菇体品质,使金针菇贮藏期延长至30 d左右。
马丽乔勇进张娜娜张辉唐坚黄礼明
关键词:金针菇鲜食品质贮藏温度
食用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促进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用菌保鲜及深加工中的应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新鲜杏鲍菇子实体切片和新鲜金针菇子实体的共晶点和共熔点,于Lyo-0.5型真空冷冻干燥机上进行了两种食用菌的真空冷冻干燥试验,初步获得了两种食用菌的冻干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同时比较了快速与慢速两种预冻处理方式对冻干食用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与慢速两种预冻处理的冻干食用菌色泽均与新鲜食用菌接近、复水性基本无差别,但快速预冻处理的冻干食用菌外形完整度欠佳,有开裂、萎缩现象,而慢速预冻处理的冻干食用菌外形完整,与新鲜食用菌接近。
周靖范良秀王晨光
关键词:杏鲍菇金针菇真空冷冻干燥保鲜效果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0
2015年
通过单因子筛选方法,探讨不同的培养基起始pH、氮源、碳源、培养温度、接种量以及通气、转速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的影响,确定杏鲍菇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起始pH为6,最适氮源为酵母粉与豆饼粉,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培养温度为27℃,最佳接种量为12%,摇床的最适转速为123 r/min,较佳通气方式为纱布塞。
唐利华高君辉茅文俊周陈力黄建春鲍大鹏
关键词:杏鲍菇液体菌种
适于液体菌种生产的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被引量:4
2014年
以液体菌种菌丝量、菌球密度、直径、发菌周期、出菇周期和产量等为指标,对XH、BX、GR、U5-125、U5-150五个杏鲍菇菌株进行筛选。对五个菌株液体菌种的菌丝量、菌球密度、直径变化曲线分析表明,BX生长过程中菌丝量最大,在接种期为0.93 g/mL,其次是XH;BX菌球密度最大,菌球直径较小。栽培试验表明,XH产量最高,为209.2 g。BX发菌周期与出菇周期都较短,分别为18.1天和12.1天。
王涛李玉周峰李正鹏郭力刚鲍大鹏谭琦
关键词:杏鲍菇液体菌种
中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用种SSR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探讨SSR、AFLP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金针菇遗传变异分析和菌种鉴定上的应用。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中国市场上20个主要的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用种的遗传多样性。29对SSR引物和60对AFLP引物分别检测到37个及206个多态位点;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6-1.00、0.54-0.97。AFLP标记的多态性比SSR高。2种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均揭示出中国市场上工厂化金针菇用种遗传多样性相对较小,亲缘关系十分接近。
陆欢章炉军张丹李开盛尚晓冬谭琦
关键词:AFLPSSR金针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