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CXLX12-0921)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新忠吕亮杰许如根吕超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杂种优势分析
  • 1篇农艺
  • 1篇棱型
  • 1篇大麦

机构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篇吕超
  • 1篇许如根
  • 1篇吕亮杰
  • 1篇张新忠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麦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为进一步了解杂交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以8个保持系、9个恢复系及由其配制的72个杂交大麦为材料,分析了杂交大麦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单株干重等7个性状的中亲优势与超优亲优势表现以及杂交亲本棱型与杂种优势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72个杂交大麦的7个性状共出现365次显著中亲优势,其中正向显著组合出现348次,负向显著组合出现17次,显著优势组合出现率为72.4%;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出现率差异较大,中亲优势出现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千粒重、单株干重、单株粒重和单株穗数,其中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3个性状的显著中亲优势组合出现率分别达到98.6%、90.3%和91.7%,株高均表现为正向中亲优势,穗长、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和单株干重均出现负向显著中亲优势;显著超优亲优势组合共出现99次,组合出现率为19.6%,超优亲优势出现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穗下节间长、千粒重、穗长、单株干重和单株粒重,其中穗下节间长、千粒重和穗长的显著优势组合出现率较高,分别为59.7%、43.1%和20.8%,株高和单株穗数未出现显著的超优亲优势组合;异棱型杂交种的显著超优亲优势组合出现率高于同棱型杂交种。
张新忠吕亮杰吕超许如根
关键词:大麦棱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