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ABA060)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丹丹何俊佳罗曼龚丹妹陈俊武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 降低双电层电容器等效内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为降低双层电容器等效内阻,扩大其输出电流,分析了双电层电容器内阻的形成机理,得出其等效串联内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电导率电解液的选取、极化电极的制备、极化电极和集电极的接触电阻以及封装工艺等。据此,用高比表面积的工业活性炭制备出比电容高达143.73F/g,等效串联内阻仅为113mΩ的电极材料。对电解液浓度、极化电极、集电极以及隔膜等因素影响的实验分析表明:降低双电层电容器等效串联电阻的有效措施为减少集电极和极化电极、引线和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采用低电阻率的高性能电极材料和电解液。
- 张丹丹罗曼何俊佳
- 关键词:双电层电容器等效串联内阻比电容电化学活性炭
- 接地电阻测量回路中辅助电极位置的变化规律
- 2005年
- 针对测量接地电阻时通常采用的三电极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增加辅助电流极的个数,用多电极法测量接地电阻.从三电极法出发,导出了四电极、五电极、六电极、八电极法及任意电极法测量接地电阻时电位过零点、误差补偿点的表达式,并通过计算得出了随着电流极数目的增加电位过零点和误差补偿点的位置的变化规律.以四电极、六电极法为例,用电解槽模拟试验证明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的正确性.
- 刘浔龚丹妹张丹丹陈俊武
- 关键词:接地电阻电流极电压极
- 低内阻炭基双电层电容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双电层电容器是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介于电池和传统静电电容器间的新型储能元件。但内阻过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当用作大功率电源时,必须降低其等效串联内阻(ESR)。该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双电层电容器ESR的形成原因,得出双电层电容器的ESR主要由引线、集电极和极化电极的电阻、电解液的电阻及极化电极与集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组成。降低电容器内阻,应降低上述电阻。通过交流阻抗谱试验证明了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同时,通过试制电容器样品,研究了极化电极、电解液、集电极、隔膜对其ESR的影响,并探讨了双电层电容器的串并联特性。
- 张丹丹罗曼何俊佳
- 关键词:双电层电容器等效串联内阻活性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