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7GO03)

作品数:7 被引量:84H指数:2
相关作者:陈胜蓝刘峰向凯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山大学内蒙古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会计
  • 4篇会计信息
  • 3篇投资者
  • 3篇财务
  • 3篇财务会计
  • 3篇财务会计信息
  • 2篇上市公司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投资者保护
  • 2篇薪酬
  • 2篇高管
  • 2篇高管薪酬
  • 2篇IPO
  • 1篇新股
  • 1篇新股发行
  • 1篇信息质量
  • 1篇抑价
  • 1篇盈余
  • 1篇盈余管理

机构

  • 6篇广东技术师范...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6篇陈胜蓝
  • 1篇向凯
  • 1篇刘峰

传媒

  • 2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金融研究
  • 1篇现代管理科学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中国会计评论
  • 1篇财会通讯(下...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会计实证研究及其展望
2009年
文章评价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成熟国家基于投资者保护的会计实证研究框架,并在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当前的发展与改革对投资者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投资者保护的会计实证研究。
陈胜蓝
关键词:投资者保护会计信息资本市场
财务会计信息与IPO抑价被引量:72
2010年
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核准制实施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为样本,考察发行公司财务会计信息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公司盈余其他组成部分的影响后,操控性应计对IPO抑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意味着二级市场在对发行公司定价时充分使用了其财务会计信息,中小投资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发行公司对会计操控权的使用,在平均意义上给予使用会计操控权增加报告盈余的公司一个折价,从而表现出更低的IPO抑价。
陈胜蓝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IPO抑价中小投资者
IPO环境下财务会计信息的投资者保护效果被引量:1
2009年
由于IPO环境下发行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作为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起着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作用。文章从财务会计信息对投资者保护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个方面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陈胜蓝
关键词:IPO财务会计信息投资者保护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实证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者广泛认为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与会计指标相关的高管薪酬制度安排。但关于盈余管理是否能提高公司高管薪酬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尝试使用分位数回归弥补传统OLS回归分析可能带来的估计偏误。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非操控性应计和现金流量等其他因素影响下,盈余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公司高管薪酬;而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传统OLS回归会低估这一影响。
陈胜蓝
关键词:盈余管理高管薪酬分位数回归
高管薪酬与公司定价——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新股发行的经验证据
2009年
高管薪酬安排是评估公司价值和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由于存在多种信息渠道,往往难于单独考察公司高管薪酬在公司定价中所发挥的作用。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制度环境特征为考察这一问题提供了机会。本文使用中国证券市场2004年至2008年首次发行股票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公司高管薪酬安排在公司定价中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进行结构性检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外部投资者在更大程度上使用发行公司的高管薪酬特征。
陈胜蓝
关键词:高管薪酬新股发行股权分置改革
IPO背景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09年
文章阐述了基于信息供给的主要经验研究,介绍了基于信息需求最新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了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这两种不同视角构建的综合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文章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陈胜蓝
关键词:IPO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并购何以成为打劫上市公司的手段? 市场角度的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将公司控制权转移的有效制度安排的框架具体化为:勤勉尽责的交易参与方、合理的交易定价机制和付款机制、能够识别恶意收购者的有效机制、对机会行为者惩罚的市场环境,并借助万时红集团先后入主、掏空和退出株洲庆云和北大科技的案例,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上同一个并购者如何能够在短期内连续"打劫"两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我们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公司控制权交易制度安排本身还不足以有效甄别、筛选和惩罚不合格的收购者,致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公司并购行为实质上转化为并购者对目标上市公司的有序的、持续性的打劫行为。
刘峰向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