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9LSD013)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陈蕴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孙中山
  • 1篇政府
  • 1篇政治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三民主义
  • 1篇台湾光复
  • 1篇挪用
  • 1篇中山公园
  • 1篇主义
  • 1篇五权宪法
  • 1篇西方列强
  • 1篇宪法
  • 1篇宪政
  • 1篇宪政观
  • 1篇宪政观念
  • 1篇辛亥革命
  • 1篇辛亥革命纪念
  • 1篇列强
  • 1篇民国
  • 1篇民国时期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陈蕴茜

传媒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民国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作为现代性象征的中山公园被引量:2
2010年
近代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渡与发展的特殊时期.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新型空间进入中国,传统空间开始全方位转型.公园是近代最为典型的新型公共空间,且是最具象征意义的空间.进入民国以后,公园又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随着孙中山逝世后,全国民众为纪念孙中山,中山公园广泛出现于全国城镇中.
陈蕴茜
关键词:中山公园公共空间中国社会西方列强
民国时期宪政观念的日常传输
2010年
'宪政'一词是近代中国极为流行的政治词汇,自晚清至民国,它频频出现予各类报刊及公共空间,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政治话题。近代中国人对于'宪政'充满各种想象,政治精英们将宪政视为解决中国积贫积弱的法宝,而国民党则利用经过训政再实行宪政的治国之策来打造其统治的合法性。史学界、法学界关于近代中国宪政思潮及运动的研究极为丰富,仅中国宪政史、中国宪法史就有数十种之多,但宪政观念的日常化传输尚无专门研究。笔者认为,宪政观念的普及性传输促进了中国人形成宪政意识,对后来人们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实行假宪政具有一定的作用。
陈蕴茜
关键词:宪政观念三民主义民国时期民权主义五权宪法
政治法统、挪用与纪念日的演变——以孙中山“五五”就职纪念日为中心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为强化三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日常化建构,国民党创设孙中山系列纪念日,"五五"非常大总统就职纪念日就是其中之一。它与国民党对政治法统的承继以及革命叙述的连续性相关。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五五"纪念日的內...
陈蕴茜杨涛
关键词:挪用
文献传递
地方展览与辛亥革命记忆塑造(1927-1949)被引量:15
2011年
展览是由西方传入近代中国的新型空间形式和现代视觉机制,它不仅可以传播科学技术、普及文化知识,也可以塑造人们的政治记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各地充分利用纪念馆的常年展与各类临时展(包括西湖博览会)来纪念、宣传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并通过展览陈列的视觉冲击让人们感知辛亥革命的艰辛与壮烈,形成深刻的革命记忆,以强化国民党统治的合法性。
陈蕴茜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辛亥革命纪念
光复初期台湾的孙中山崇拜被引量:3
2010年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在国民党的宣传下,"孙中山"成为国民党与国家的政治象征。为了战后收复台湾、获得民心,国民党强化孙中山与收复台湾之间的逻辑联系,强调用孙中山的心理建设消除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而日据时期台湾民众对孙中山的景仰,为光复后国民党在台推广孙中山崇拜奠定了基础。光复后,国民党沿用大陆的宣传方式,全面推广孙中山崇拜,使其成为尽人皆知的国家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一体化进程。但是,国民党在台对国父遗教的宣传与大陆同出一辙,流于形式,因此,并未能完全获得统治合法性,因民生问题而引发"二二八"事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孙中山崇拜的积极影响。
陈蕴茜
关键词:孙中山台湾光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