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8JC1415100)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刘晓晟许建荣程杰军尹龙萍沈新程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氧化钛
  • 1篇生物毒性
  • 1篇鼠肝
  • 1篇小鼠
  • 1篇小鼠肝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粒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炎
  • 1篇壳聚糖纳米粒
  • 1篇溃疡
  • 1篇溃疡性
  • 1篇溃疡性结肠炎
  • 1篇二氧化钛
  • 1篇二氧化钛纳米
  • 1篇二氧化钛纳米...
  • 1篇肺组织
  • 1篇TIO2纳米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作者

  • 2篇程杰军
  • 2篇许建荣
  • 2篇刘晓晟
  • 1篇朱炯
  • 1篇朱君
  • 1篇何丹农
  • 1篇冯琦
  • 1篇吴连明
  • 1篇周涓
  • 1篇龙玲
  • 1篇沈新程
  • 1篇尹龙萍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毒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新型肠道对比剂Gd-nanoCPs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靶向MRI成像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建立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探索经直肠灌注Gd-nanoCPs检测炎性肠病的预临床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凝结技术合成Gd-nanoCPs。采用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对正常组(n=14)、结肠炎组(n=14)分别灌注Gd-nanoCPs混悬液(10只),Gd-DTPA水溶液(2只)及尾静脉注射Gd-DTPA(2只),于灌肠前和灌肠20~120min后行结肠MR扫描。对结肠上段、中段及下段肠壁分别进行灌肠前后结肠壁、盆壁肌肉和图像背景MR信号强度进行测量,计算灌肠前后肠壁与盆壁肌肉的相对信号值及强化率,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直肠灌注Gd-nanoCPs混悬液20~120min内肠黏膜均有强化,20~120min内下段、中段及上段结肠黏膜强化率分别为1.8%~35.2%、1.6%~26.4%、1.8%~27.3%和25.2%~71.1%、20.8%~55.7%、9.4%~3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nanoCPs作为一种新型肠道MRI对比剂,具有成为检测炎性肠病的特异性靶向MRI造影剂的潜能。
程杰军刘晓晟朱君许建荣何丹农吴连明周涓冯琦朱炯
关键词:壳聚糖纳米粒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小鼠肝肺组织的生物毒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从体内和体外综合研究分析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对小鼠肝肺组织的生物毒性。方法肝、肺细胞与不同浓度的TiO2纳米颗粒培育不同时间后,利用噻唑蓝(MTT)和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细胞毒性及其胞吞效果进行考察;利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显微观察法对腹腔注射后纳米颗粒在小鼠肝肺组织的分布及引起的病理状况进行考察。结果TiO2纳米颗粒与肝肺细胞短时间培育后,对肝肺细胞的毒性较小,但较高浓度较长时间培育后则表现较大的细胞毒性。300mg/kg的纳米颗粒剂量会在小鼠肝和肺组织有分布,但不会引起明显的病变,且相对而言纳米颗粒进入和分布在肝细胞和组织的量要比肺更多。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TiO2纳米颗粒在较低浓度范围内对肝肺组织没有明显的体内外生物毒性,这一结果为进一步安全应用TiO2纳米颗粒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程杰军龙玲尹龙萍沈新程刘晓晟许建荣
关键词:TIO2纳米颗粒生物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