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144)
- 作品数:26 被引量:81H指数:5
- 相关作者:黄诚欧阳娟胡志苹邹晓琴韩立民更多>>
- 相关机构:赣南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00Hz电针刺激对脑组织和脾脏乙酰胆碱酯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100 Hz电针刺激对脑组织和脾脏乙酰胆碱酯酶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的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插针不电组和电针组。给予小鼠电针4天后处死,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延髓、下丘脑和脾脏中乙酰胆碱酯酶(ACh E)mRNA表达情况。结果:RT-PCR显示,小鼠血清、延髓、下丘脑和脾脏中均有乙酰胆碱酯酶mRNA的表达。结论:胆碱能抗炎通路可能参与了100 Hz电针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 欧阳娟邹晓琴黄诚
- 关键词:电针胆碱能系统乙酰胆碱酯酶
-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是否与调控脊髓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Sham组、SNI组、SNI+EA组。SNI+EA组在SNI术后1天进行电针治疗,隔日电针,持续21天。在第21天取大鼠L4~L6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和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SNI大鼠脊髓p-PI3k、PI3k以及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NI组相比,SNI+EA组大鼠脊髓p-PI3k、PI3k和p-Akt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2 Hz电针可能通过下调SNI大鼠脊髓PI3k和Akt的蛋白表达,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 薛梦孙亚兰黄诚
- 关键词:电针神经病理性疼痛PI3K/AKT信号通路脊髓
- 内关穴位埋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肾脏SOD、GSH-PX、MDA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关穴位埋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肾脏SOD、GSH-PX、MDA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2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2周后内关组给予穴位埋针7天,治疗结束后,检测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内关穴位埋针可显著升高肾脏SOD、GSH-PX的活性(P<0.05),而肾脏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高脂血症情况下,内关穴位埋针可调节肾脏SOD、GSH-PX与MDA可能与促进特定脏器的自由基代谢有关。
- 欧阳娟邹晓琴蒋绍祖
- 关键词:穴位埋针高脂血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
- α7尼古丁受体参与100Hz电针调节小鼠NK细胞活性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α7尼古丁受体(α7nAChR)是否参与100 Hz电针调节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测定NK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方法观察α7尼古丁受体在的定位。结果连续给予3 d 100 Hz电针,1次/d,小鼠脾脏的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α7nAChR可在小鼠的巨噬细胞上表达。此外,给予小鼠α7nAChR抗体后,100 Hz电针明显提高了小鼠NK细胞活性(P<0.05)。结论α7nAChR可能在100Hz电针调节小鼠免疫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黄诚韩立民
- 关键词:电针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 2 Hz电针对SNI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IRF8的作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2 Hz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是否通过抑制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干扰素调节因子8(transcription factors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IRF8)的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敏行为。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和电针组(SNI+EA)。SNI+EA组于SNI术后第1天给予双侧的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进行电针治疗,隔日电针,持续21天;于术前1天、术后第3、5、7、10、14、21天分别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在电针的第3、7、14、21天,分别取大鼠L4-6的DRG,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IRF8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IRF8的蛋白表达分布情况。结果:与SNI组相比,在电针干预后的第3、7、10、14和21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上升(P<0.05);与SNI组相比,给予电针治疗后,SNI大鼠DRG的IRF8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CD11b的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P<0.01,P<0.001);与SNI组相比,在电针干预后的第7天,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大鼠DRG的IRF8和CD11b表达明显减少,IRF8与CD11b共定位减少。结论:2 Hz电针对SNI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具有缓解作用,可能镇痛机制是通过下调DRG的IRF8表达抑制DRG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进而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
- 王英江茜黄诚
- 关键词:电针干扰素调节因子神经病理性疼痛背根神经节
- 电针与免疫被引量:8
- 2012年
- 针刺研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领域之一,针灸的应用非常广泛,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虽然目前针灸广泛地被用于免疫调节和神经功能恢复,但是其效应机制还远未被认识。近年来,为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国家加大了对其研究的力度。因此,研究针灸的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及机制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 黄诚韩立民
- 关键词:电针免疫Β-内啡肽胆碱能系统
- 不同电针刺激频率和频度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在小鼠上探讨不同电针(EA)刺激频率和频度对其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生物学和MTT方法,检测不同电针刺激频率和频度对小鼠脾指数、NK细胞活性和T细胞增殖能力等免疫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电针1次后,分别在0,24和48h时间点检测小鼠的脾指数、脾脏NK细胞活性及T细胞增殖能力,2 Hz、100 Hz和2/100 Hz EA刺激均无明显影响。连续电针3 d(每天1次)后,2Hz、100Hz和2/100 Hz EA对脾指数均无明显影响;100Hz EA显著降低NK细胞活性(P<0.05),2/100 Hz EA明显升高NK细胞活性(P<0.05),而2Hz EA无明显影响;2Hz EA显著升高脾脏T细胞增殖能力(P<0.01),而100Hz和2/100 Hz EA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电针对小鼠脾指数、NK细胞活性和T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存在频率和频度的特异性,这将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与免疫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胡志苹黄诚
- 关键词:电针NK细胞活性脾指数
- 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疼痛,临床症状表现为自发性疼痛、诱发痛和痛觉过敏,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以及认知障碍。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系统梳理手术创伤、疾病和药物所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各自特点,为研究该疾病发病机理和干预策略的动物模型选择提供参考。
- 薛梦黄诚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自发性疼痛
- IRF8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关系研究
- 2017年
- 神经病理性痛是一种病理机制比较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发展,而且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是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键转录因子。因此,本文通过厘清梳理IRF8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关系来探讨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
- 王英夏阳阳黄诚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小胶质细胞
- 100Hz电针刺激对脑组织和脾脏胆碱乙酰转移酶mRNA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100 Hz电针刺激对脑组织和脾脏胆碱乙酰转移酶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的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插针不电组和电针组。给予小鼠电针4天后处死,用RT-PCR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延髓、下丘脑和脾脏中胆碱乙酰转移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显示:小鼠的血清、延髓、下丘脑和脾脏中均有胆碱乙酰转移酶mRNA的表达。结论:胆碱能抗炎通路可能参与了100 Hz电针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 欧阳娟邹晓琴黄诚
- 关键词:电针胆碱能系统胆碱乙酰转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