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451)
- 作品数:7 被引量:122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淼高会议袁媛郭胜利刘文兆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农业知识工程建设中复杂系统理论与混合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也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本文针对传统农业生产控制和智能农业控制在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系统中存在的农业知识工程的"获取"、"表示"、"应用"和"管理"的系统性、效能性、精确性、时效性所表现出的局限性、脆弱性、孤立性、单调性,以及不能有效地解决农业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及时掌控态势、有效控制风险、提高管理效率)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复杂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混合智能计算为基础,注重开展互动性的语言动力学人机交互与信息抽取、系统性的复杂知识结构设计与模型构造、机理性的领域知识关键因素识别与分析、开放型的农业(大)生产模型扩展与改造4个理论技术和病虫预报、肥水运筹、模式栽培、风险提示、价格分析、销售匹配6个科学实践研究.
- 李淼张浩东张建胡泽林高会议
- 关键词:复杂系统
- 黄土旱塬裸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9
- 2011年
- 于中国科学院长武生态试验站(始于1984年),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8100,USA)于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监测了裸地土壤呼吸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0—60cm土层的温度和含水量,研究了裸地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裸地土壤呼吸四季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或16: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0:00左右或者6:00左右;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无明显差异,年平均呼吸速率为0.94"molCO.2m-.2s-1。土壤呼吸与温度具有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且可以用Rs=aebx形式的指数函数很好地拟合,其中与5cm深度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好。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复杂。裸地土壤呼吸的双变量模型关系显著(P<0.01),比相应的单变量模型更好地解释了土壤呼吸变异。
- 高会议郭胜利刘文兆
- 关键词:裸地土壤呼吸温度土壤含水量
- 基于水平集的作物病叶图像分割方法被引量:22
- 2011年
- 针对具有复杂背景的作物病叶图像中的叶片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水平集模型。首先,在LBF模型中引入纹理信息——结构张量,构造新的水平集模型;其次,采用水平集方法表示目标叶片形状,并将先验形状信息以能量泛函的表达形式引入到上述新的水平集模型中,得到新的基于先验信息的水平集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具有复杂背景的黄瓜病叶图像进行分割。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提取具有复杂背景黄瓜病叶图像中的病叶,为后续的病斑提取、识别和诊断奠定前期基础。
- 袁媛李淼梁青胡秀珍张伟
- 关键词:图像分割水平集方法结构张量先验形状
- 基于协同进化遗传算法的模型拟合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普通遗传进化算法在解决模型拟合问题中,建模与优化顺序结构时优化效果有限、拟合速度慢、稳定性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协同进化遗传算法的模型拟合算法。该算法将建模与优化问题抽象成多种群间协同进化,通过种群间整体的适应度值交换,将种群关联起来,扩大智能算法建模过程中参数优化的时空作用范围。各种群间含有不同基因表达,在解决局部问题时具有自包含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各智能算法(遗传算法、遗传规划)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优于传统遗传进化算法。
- 陈羲李淼袁媛高会议郑高伟
- 关键词:遗传算法协同进化
- 基于智能计算的施肥模型算法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构造施肥模型时,其结构设计和因子选择多依赖先验知识,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主观性。该文针对这些问题,采用GP构造初始施肥模型,再利用GA优化初始施肥模型参数,得到最优施肥模型。同时改进GP/GA初始种群的产生方法,减少了GP/GA进化代数,提高收敛效率。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不给定任何先验知识的条件下,得到很准确的模型,为施肥模型在广大农村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袁媛李淼李录久张国兵陈曦万莉
- 关键词:施肥模型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
- 协同进化理论及其在施肥模型中的应用
- 2011年
-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施肥模型构造,由于受到固定的数学结构的限制,导致有一些实验结果因不能被模型拟合而被舍弃,造成了一些数据的浪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协同进化理论的施肥模型构建算法,将模型构建问题分解为模型结构构建与模型参数优化两个子问题,并将这两个子问题抽象成多种群间协同进化。使用遗传规划算法进行模型结构构建,使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两个过程协同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历史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自动生成动态模型,同时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 郑高伟李淼高会议李录久
- 关键词:协同进化遗传算法施肥模型适应度函数
-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垆土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3
- 2010年
- 依托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中的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利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团聚体,研究了长期施肥对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试验涉及化肥和轮作培肥两个长期试验的9个处理。化肥试验:同一施磷基础上的5个施氮水平(N0、N45、N90、N135、N180);轮作培肥试验:不施肥(CK)、化肥(NP)、有机肥(M)、化肥有机肥配施(NPM)。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显著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p<0.05),提高了>2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施氮(N45、N90、N135、N180)处理主要提高了>5mm、0.5~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与N0相比,提高量为44.3%~73.3%;有机肥(M、NPM)处理对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均有提高,与CK相比,提高量为40.7%~92.2%,其中>5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66.7%和92.2%。低氮(N0、N45、N90)处理、不施肥(CK)处理的1~0.5mm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最大,占13.7%~23.7%;高氮(N135、N180)处理和氮磷配施(NP)处理、有机肥(M、NPM)处理的>5mm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最大,占17.3%~24.9%。土壤有机碳与>5mm、5~2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25m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 高会议郭胜利刘文兆车升国李淼
- 关键词:长期施肥水稳性团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