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PR-2009-28)
作品数:
1
被引量:15
H指数:1
相关作者:
王芙蓉
何生
何治亮
张福顺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1篇
溶蚀
1篇
溶蚀作用
1篇
碳酸
1篇
碳酸盐
1篇
碳酸盐胶结物
1篇
盆地
1篇
准噶尔盆地
1篇
准噶尔盆地腹...
1篇
孔隙
1篇
胶结
1篇
胶结物
1篇
储层
1篇
储层孔隙
1篇
次生
1篇
次生孔隙
机构
1篇
中国地质大学
1篇
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1篇
张福顺
1篇
何治亮
1篇
何生
1篇
王芙蓉
传媒
1篇
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
1篇
2010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深层砂岩储层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010年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多集中在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中,储层埋深主要在3500~6200m左右,目前储层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砂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溶蚀孔隙,次生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20%之间,主要是烃源岩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对碳酸盐胶结物和硅酸盐颗粒溶蚀形成的。根据温度—深度—成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推测,由于有机酸在高温下可转化成CO2,因此垂向上发育的另一个次生孔隙带大约在6500m以下,主要是溶解含铁碳酸盐胶结物所致。
王芙蓉
何生
何治亮
张福顺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物
次生孔隙
溶蚀作用
准噶尔盆地腹部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