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X0650045)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3
相关作者:檀东飞黄志鸿黄儒珠江凌欧启水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竹荪
  • 5篇棘托竹荪
  • 3篇隐球菌
  • 3篇球菌
  • 3篇酶学
  • 2篇新型隐球菌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石油醚
  • 2篇石油醚提取物
  • 2篇提取物
  • 2篇子实
  • 2篇子实体
  • 2篇酶学特性
  • 2篇菌盖
  • 2篇挥发油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多酚氧化酶特...

机构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檀东飞
  • 4篇黄志鸿
  • 3篇欧启水
  • 3篇江凌
  • 3篇黄儒珠
  • 2篇戴琳孙
  • 2篇陈勇
  • 2篇林清强
  • 2篇卢真
  • 2篇程祖建
  • 2篇林旎
  • 1篇李雯

传媒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棘托竹荪子实体鲜品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棘托竹荪子实体鲜品的挥发油,每100g得到0.093g.用石油醚冷浸提棘托竹荪子实体鲜品,每100g得到0.475g.应用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HP-5MS柱分离,质谱法分别鉴定出35种和37种成分,其中有18种成分是首次从竹荪属中检测到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醇、芳香烃、倍半萜、脂肪酸、酮等;石油醚提取物主要成分为脂肪酸、醇、芳香类、酯、胺等.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挥发油>石油醚提取物.挥发油对受试的霉菌、酵母菌、细菌都有强的抑制作用.
檀东飞黄儒珠卢真林清强
关键词:棘托竹荪挥发油石油醚提取物化学成分抑菌活性
棘托竹荪菌盖的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研究(Ⅱ)被引量:31
2007年
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棘托竹荪菌盖挥发油,得率为0.088%;用石油醚冷浸提菌盖,得率为0.374%。应用GC-MS对棘托竹荪菌盖挥发油和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HP-5MS柱分离,质谱解析分别鉴定出41种和30种成分,其中有15种成分是首次从竹荪属中检测到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芳香烃、醇、脂肪酸、酮、倍半萜、酯、醛等,石油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醇、酯、芳香烃、酮等。菌盖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挥发油>石油醚提取物。挥发油对受试的霉菌、酵母菌、细菌都有强的抑制作用。
檀东飞黄儒珠卢真林清强
关键词:子实体挥发油石油醚提取物GC-MS
枇杷果渣果胶最佳提取条件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从枇杷果渣中提取果胶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不同的酸进行酸解,再进行正交试验以优化提取条件。结果亚硫酸(H2SO3)是最适宜的酸解剂。结论从枇杷果渣中提取果胶的最佳条件为:pH 1.5、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2.0h、固液比1∶30,在该条件下,果胶得率为15.29%,经脱色、脱蛋白、透析、盐沉淀、脱盐、洗涤干燥后,果胶得率为9.50%。
黄志鸿檀东飞
关键词:枇杷果胶酸解
用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10基因mRNA水平评估抗真菌药物疗效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定量检测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CN)的荚膜相关蛋白10(capsule associated protein 10,CAP10)基因mRNA,探索将其用于隐球菌性脑膜炎抗真菌药物疗效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GEMT-Easy-CAP10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反应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利用建立的FQ-PCR体系检测11例氟康唑联用5-氟胞嘧啶治疗、9例两性霉素B联用5-氟胞嘧啶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CSF)CAP10 mRNA拷贝数的变化,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FQ-PCR体系适合于CAP10 mRNA拷贝数的测定。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组CAP10 mRNA的拷贝数的log值治疗前为3.43±0.84,治疗后下降为2.35±0.85(P<0.05);氟康唑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组治疗前为2.65±1.24,治疗后下降为1.84±1.07(P<0.05)。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构建的新生隐球菌CAP10 mRNA的FQ-PCR定量检测体系适合于脑脊液标本的检测,为新生隐球菌感染患者抗真菌药物疗效的判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杨福坤林旎戴琳孙江凌陈勇程祖建欧启水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荧光定量PCR疗效判断
建立FQ-PCR定量体系检测新型隐球菌CAP10 mRNA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定量检测新型隐球菌(CN)的荚膜相关蛋白10(CAP10)基因mRNA,为新型隐球菌的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提供依据。方法用逆转录PCR的方法从CN标准株(ATCC34874)中扩增得到CAP10,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GEMT-Easy-CAP10,以倍比稀释的标准品制备标准曲线。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FQ-PCR反应体系并对其重复性、特异性和线性范围进行评价。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标准品pGEMT-Easy-CAP10,并用倍比稀释的标准品制备了标准曲线Y=-3.11X+38.84。批内重复性试验CV值为0.31%,批间重复性试验CV值为2.73%。FQ-PCR体系能特异扩增新型隐球菌,特异性好,该体系的线性范围为101copies/μL~108copies/μL。结论成功建立CN的CAP10 mRNA的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
戴琳孙林旎陈勇江凌程祖建欧启水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棘托竹荪菌盖胞外β-葡萄糖苷酶酶学特性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棘托竹荪菌盖胞外β-葡萄糖苷酶酶学特性。方法将棘托竹荪菌盖胞外酶冻干粉以缓冲液进行溶解,经透析、离心后,以DNS为显色剂,以水杨苷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β-葡萄糖苷酶的主要酶学特性和不同抑制剂、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pH为4.0,最适反应温度为65℃;Hg2+、Cu2+对酶起抑制作用,Fe2+、Zn2+对酶具有激活作用;棘托竹荪菌盖胞外β-葡萄糖苷酶对水杨苷的米氏常数(Km)为1.320×10-2 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0.143 7μmol/min,比活力为2.874U/mg。结论棘托竹荪菌盖胞外β-葡萄糖苷酶偏好酸性环境,其温度适应范围较宽,温度升高可提升酶催化活性,但影响酶的稳定性。
黄志鸿檀东飞
关键词:棘托竹荪
棘托竹荪子实体多酚氧化酶特性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子实体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和不同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棘托竹荪子实体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pH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45℃,高温短时处理能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L-半胱氨酸(L-Cys)、氯化钠(NaCl)、维生素C(Vc)和柠檬酸(C6H8O7)等对多酚氧化酶均有抑制作用。经正交实验筛选的抑制剂组合(5.0 g/L L-Cys、20.0 g/L NaCl、1.5 g/L Vc、10.0 g/L C6H8O7)可以完全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黄志鸿檀东飞黄儒珠
关键词:棘托竹荪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抑制剂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AD1 mRNA评估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建立RT-FQ-PCR检测新型隐球菌VAD1 mRNA的方法 ,探讨定量测定VAD1 mRNA用于CNM疗效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GenBank收录的新型隐球菌VAD1 mRNA全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RT-FQ-PCR检测VAD1 mRNA的方法 .检测25例CNM患者和30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患者脑脊液,评价方法 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检测25例CNM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中VAD1 mRNA的表达量,分析VAD1 mRNA与CNM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 9,检测下限为101 拷贝数/μl,高、中、低浓度质粒标准品批内CV值分别为0.65%、0.89%和1.23%;RT-FQ-PCR法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敏感度为96%(24/25),特异度为100%(30/30);急性期VAD1 mRNA表达量为3.042±0.906,明显高于恢复期的2.187±0.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3,P<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RT-FQ-PCR方法 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重复性,适合于新型隐球菌的VAD1 mRNA检测;VAD1 mRNA表达水平与CNM的治疗效果有关.
江凌李雯欧启水
关键词:DEAD-BOX
棘托竹荪锰过氧化酶酶学特性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2013年
以愈创木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棘托竹荪锰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及不同生长期不同组织中锰过氧化物酶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棘托竹荪锰过氧化酶最适反应pH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50℃;棘托竹荪菌盖中锰过氧化物酶含量最高,菌托中最低;棘托竹荪菌盖锰过氧化物酶提取液的最适pH为6.0。
黄志鸿檀东飞
关键词:棘托竹荪锰过氧化物酶酶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