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B031600141)
-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薛平温子龙郑强曹良启卢海武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特殊部位肝癌的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LRFA)在特殊部位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39例经螺旋CT证实的肝癌患者实施LRFA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单病灶者25例,2个病灶者14例,共计53个病灶,分别位于肝脏表面、膈顶部、心包及毗邻胆囊、胃肠的肝肿瘤,肿瘤平均直径为3cm。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病灶LRFA平均时间为30min,平均总手术时间为45min。未出现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一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病灶完全坏死率达100%。随访12~24个月,2例发现肝内新病灶,4例消融部位复发,采用TACE或再次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结论 LRFA安全性好、恢复快、疗效确切,已成为包括位于特殊部位肝癌微创治疗的主要手段。
- 温子龙薛平卢海武郑强陈楷
- 浅谈当代外科实习带教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 2010年
- 探讨当代外科实习带教老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提高带教质量。在当今外科技术领域不断发展前提下,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论述新形势下外科实习带教老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树立微创外科观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重学习方法的讲授、提高外语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带教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医学专业人才,使之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 梁惠宏
- 超声联合腹腔镜射频消融术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经超声联合腹腔镜射频消融(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肝癌患者62例,分为三组,A组为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组(22例)、B组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20例)、C组为外科手术组(20例),射频消融组采用超声引导联合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手术组行肝癌根治术,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RFA组治疗前后以及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同时相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CD19+)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 A、B、C三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数目、CD4+/CD8+比值、NK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较正常对照组稍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A组治疗后1周,外周血CD3+、CD4+、NK数目、CD4+/CD8+比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CD8+数目显著下降(P<0.05),且术后第2周~第4周上述指标仍能维持在优于术前水平;B组治疗后1周,CD3+、CD4+、CD8+数目、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至术后第2周时CD3+、CD4+、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术前(P<0.01);C组治疗后1周,CD3+、CD4+、CD8+、CD4+/CD8+比值较术前无明显变化,NK细胞数目显著低于术前,术后第2周、第3周上述指标有所改善,至术后第4周CD3+、CD4+数目、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术前,而CD8+数目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LRFA治疗后1周内,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而TACE及外科手术治疗后1周内,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至术后第2周行TACE治疗者细胞免疫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需经过4周,细胞免疫功能尚能恢复。故三种治疗肝癌的方法中,对于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作用:LRFA>TACE>外科手术。
- 薛平郑超曹良启卢海武郑强温子龙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免疫功能
- 经腹腔镜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癌7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术(LRFA)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并评价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78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为LRFA组32例,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组)21例和手术切除组25例。检测各组术前和术后肝功能和AFP的变化,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进行术后KPS功能状态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肝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术后3月时,3组的ALT、AST、GGT、ALP、AFP各指标明显低于术前(P<0.05);ALB术后1周下降明显,至术后1月逐渐恢复正常(P<0.05);3组的TBIL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LRFA组和PRFA组术后3级疼痛明显低于手术切除组;3组VAS疼痛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RF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12,0.007),手术切除组的伤口感染发生率与LRF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5,P=0.008)。(4)术后6月前,手术切除组的KPS评分低于LRFA组和PRFA组,而后各时间点3组评分相近。(5)3组术后6、12、18、24个月的肝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RFA组的生存曲线均高于PRFA组和手术切除组。(6)手术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高于LRFA组(P<0.05),LRFA组与PR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RFA治疗HCC兼具腹腔镜和射频消融的优点,术后肝功能和AFP的恢复程度与PRFA、手术治疗方法相当。该方法有助于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并发症少,肝内复发率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高,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肝癌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陈楷薛平曹良启蒋小峰卢海武郑强温子龙
- 关键词:腹腔镜射频消融肝细胞癌疗效分析
- 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微波固化范围能否覆盖整个目标肿瘤是其能否取得根治性疗效的关键,本研究探讨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对于提高其固化范围的作用及其在肝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58例肝肿瘤患者(49例原发性肝癌,9例转移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5cm且肿瘤数目≤3)接受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探讨其固化范围及其疗效。结果58例患者共96个肿瘤[肿瘤直径介于1.2~4.8cm,平均直径为(3.8±1.1)cm)]接受微波水冷式微波固化术,水冷式微波固化范围为(5.2±1.4)cm(固化范围介于3.6~6.3cm),共89个肿瘤取得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92.7%。全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结论水冷式微渡固化术能产生较大固化范围,对于直径≤5cm肝肿瘤基本能达到完全固化的目的.是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
- 梁惠宏邵子力曹良启蒋小峰彭和平陈德
- 关键词:肝脏恶性肿瘤微波固化疗效分析
-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评价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进展期胰腺癌在腹腔镜下行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21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进行胰腺癌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疗效指标。应用口诉言词评分法(VRS)评价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检查术后1d和7d血清总胆红素、术后7d和30d CA19-9水平。观察患者体温等生命体征、腹腔引流液、血淀粉酶、腹部症状等并发症指标。应用B超术后复查肿瘤复发情况,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生存期。结果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前0~1级2例,2~3级19例,而术后0—1级17例,2~3级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总胆红素、CA19-9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总胆红素下降至(103.23±22.34)μmol/L、术后第30天CA19-9下降至(170.71±95.64)U/ml(均P〈0.05)。患者术后体温有短暂升高,经治疗后均降至正常。腹腔引流液术后第1天最多,为10—180ml,其后日渐减少。术后第1天8例患者出现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术后7d血淀粉酶为(121.52±62.96)U/ml,与术前水平(110.80±51.85)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腹腔内出血、腹腔脓肿、胃肠烧灼穿孔、胆漏及肠系膜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30d复查B超提示15例完全消融,6例病灶有残留,平均生存期(11±3)个月。结论腹腔镜下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镇痛、褪黄效果,延长生存期,具有微创、安全的优势。
- 郑强薛平卢海武曹良启温子龙
- 关键词:腹腔镜消融技术胰腺肿瘤疗效比较研究
-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 2012年
-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LRFA)作为肝细胞癌微创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以安全、损伤小、疗效确切等优势为病人广泛接受。LRFA近年发展迅速,不论是单一治疗还是联合其他方法治疗,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LRFA治疗肝细胞癌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陈楷薛平
- 关键词:腹腔镜射频消融肝细胞癌
- DC-CIK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临床往往较难早期发现,确诊时往往病情已进入中、晚期,病死率高。目前肝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化学治疗栓塞及其他局部区域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但这些方法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5年存活率仍然较低。目前细胞免疫治疗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采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的细胞免疫治疗是其中方法之一。DC和CIK细胞是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所诱发的免疫应答是免疫治疗的重要部分。现就DC-CIK过继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祖余琪薛平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 DC-CIK免疫治疗联合TACE介入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情况分为TACE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组(A组,n=64)和TACE治疗组(B组,n=48),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A组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78.12%VS 47.92%);治疗前后CD3+、CD4+、CD8+、CD19+、NK、CD3+/CD4+、CD3+/CD8+增加或减少值均高于B组;随访6个月、12个月,A组死亡病例明显低于B组(6.25%VS 16.67%,1.78%VS 12.82%),但两组18个月的死亡病例数比较没有差异。结论 TACE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近期疗效。
- 祖余琪薛平蒋小峰温子龙张大伟
- 关键词:晚期肝癌TACEDC-CIK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