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03133)

作品数:11 被引量:102H指数:7
相关作者: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贾志宏潘励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集美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硬化层
  • 5篇显微组织
  • 4篇硬化层深度
  • 4篇显微硬度
  • 4篇残余应力
  • 4篇淬硬
  • 3篇65MN钢
  • 3篇表面硬化层
  • 2篇磨削淬硬
  • 2篇40CR钢
  • 1篇形变
  • 1篇硬度值
  • 1篇湿磨
  • 1篇碳钢
  • 1篇平面磨床
  • 1篇切入磨削
  • 1篇中碳
  • 1篇中碳钢
  • 1篇马氏体
  • 1篇马氏体相

机构

  • 10篇江苏大学
  • 5篇集美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1篇王贵成
  • 11篇刘菊东
  • 10篇陈康敏
  • 7篇贾志宏
  • 1篇潘励

传媒

  • 4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工具技术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5钢磨削硬化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在平面磨床上,采用干磨削方式对45钢进行了磨削硬化处理,研究了磨削硬化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削温度场和应变场的综合作用下,完全硬化区马氏体相呈现“细-粗-细”的变化规律,且相对粗大马氏体相出现在次表层;而过渡区组织的形成主要在于磨削热循环温度场的作用.磨削深度或原始组织对显微硬度无显著影响,硬度值均在700~750HV之间;但磨削硬化层深度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或原始组织均匀性的提高,从0.9mm增大到1.4mm.
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贾志宏
关键词:45钢马氏体相磨削温度场硬化层深度次表层硬度值
原始组织对40Cr钢磨削硬化层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6
2004年
在平面磨床上 ,采用刚玉砂轮和干磨削方式对 4 0Cr钢进行了表面磨削硬化处理 ,研究了原始组织对磨削硬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磨削温度和应力的综合作用下 ,完全硬化区马氏体均呈现“细 -粗 -细”的变化规律 ,且相对粗大马氏体相出现在次表层 ,而过渡区组织的形成因原始组织而异。此外 ,原始组织对完全硬化区显微硬度无显著影响 ,硬度值均在 6 30~ 70 0HV之间 ,原始组织越均匀 。
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贾志宏
关键词:显微组织硬化层深度
65Mn钢磨削硬化层组织的研究被引量:22
2004年
采用刚玉砂轮在普通平面磨床上对 65Mn钢进行磨削硬化 ,研究其硬化层组织及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磨削硬化层由完全硬化区和过渡区组成 ;完全硬化区由细小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少量点状碳化物组成 ,过渡区由马氏体和回火索氏体 (珠光体 )组成 ;从表面到里层 ,组织形貌呈现“细→粗→细”的变化规律 ;在本研究的磨削工艺条件下 ,显微组织无明显变化。
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潘励
关键词:显微组织
双程切入磨削表面硬化层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缓进给磨削方式和不同的磨削行程对40Cr钢进行了磨削淬硬,对单程和双程磨削表面硬化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单程和双程磨削时的原始组织不同,但两者的表面硬化层组织及其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双程磨削淬硬可使表面硬化层深度及其均匀性、显微硬度及耐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其最大残余压应力值及应力影响深度有所降低。双程磨削硬化层组织的形成机制同样适用于多程磨削淬硬或淬硬钢的磨削淬硬等场合。
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贾志宏
关键词:淬硬显微组织硬化层深度残余应力
冷却条件对65Mn钢磨削硬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通过在普通平面磨床上采用刚玉砂轮对 6 5Mn钢进行磨削硬化试验 ,研究了冷却条件对其硬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冷却条件下 ,硬化层的马氏体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无明显变化 ,完全硬化区显微硬度均在 810~ 870HV之间 ;干磨时 ,马氏体和碳化物含量减少 ,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多 ,其完全硬化区深度高达1 7mm ,而湿磨时仅为 0 6mm。
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贾志宏
关键词:65MN钢硬化层显微硬度平面磨床刚玉湿磨
基于磨削加工的表面形变淬火工艺——磨削淬硬被引量:28
2004年
磨削淬硬是利用未淬硬钢零件磨削加工中产生的热—机械复合作用直接对其进行表面形变淬火的新工艺。研究表明 ,该工艺可使淬硬层获得超细化马氏体和压缩残余应力 ,同时可显著改善零件的摩擦磨损和疲劳性能 ,在生产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刘菊东王贵成
关键词:磨削淬硬形变表面淬火残余应力
磨削深度对65Mn钢磨削硬化层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在普通平面磨床上采用刚玉砂轮对65Mn钢进行了磨削淬硬试验,研究了磨削深度对其硬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磨削深度条件下,硬化层的马氏体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无显著变化,完全硬化区显微硬度均在810~870HV之间;但随着磨削深度增加,马氏体和碳化物含量减少,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多,完全硬化区厚度增大;在磨削深度为1mm时,完全硬化区厚度可达1.7mm。
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
关键词:锰钢显微组织显微硬度
磨削用量对40Cr钢磨削淬硬层的影响被引量:22
2006年
以平面磨削淬硬试验为基础,研究了磨削用量对40Cr钢磨削淬硬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削淬硬加工中的热、力耦合作用下,磨削用量对磨削淬硬层的马氏体组织形貌及其高硬度区硬度值无显著影响,其高硬度值均在HV630~HV680之间。随着磨削速度的提高、磨削深度的增加或工件进给速度的降低,磨削淬硬层表面残余压应力值相应减小,但淬硬层深度以及应力作用深度相应增加。
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
关键词:表面淬硬显微硬度淬硬层深度残余应力
非淬硬钢磨削表面硬化层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在平面磨床上对非淬硬钢进行了磨削硬化处理,研究了磨削方式和冷却条件对表面硬化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化层完全硬化区均由细小的孪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组成,且硬化层的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无显著变化,但硬化层略粗马氏体相的出现位置有所差异;在磨削用量恒定时,顺磨硬化层的深度以及最大残余压应力均大于逆磨硬化层;在磨削功率恒定时,采用逆磨方式可以获得更深的硬化层;与干磨相比,湿磨硬化层表面残余压应力有所提高,但其硬化层深度减少了约30%。
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贾志宏
关键词:硬化层深度残余应力
中碳钢缓进干磨表面硬化层特征被引量:7
2005年
在平面磨床上采用缓进干磨方式对两种常用中碳钢进行了磨削淬硬试验,研究了表面硬化层特征。结果表明,中碳钢磨削表面硬化层具有多样化的组织分层以及相应的微观组织特征,这是温度梯度、应变梯度以及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磨削表面硬化层具有相似的硬度分布特征,即高硬度的完全硬化区以及硬度值缓慢下降的过渡区,这是缓进给磨削温度场分布的直接结果。
刘菊东王贵成陈康敏贾志宏
关键词:中碳钢硬化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