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20A18-01)

作品数:17 被引量:179H指数:7
相关作者:全世明高志强迟放鲁刘稳查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面神经
  • 5篇神经损伤
  • 5篇细胞
  • 5篇面神经损伤
  • 4篇手术
  • 4篇淋巴
  • 3篇动物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淋巴细胞
  • 3篇裸鼠
  • 2篇神经麻痹
  • 2篇肿瘤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显微外科手术
  • 2篇免疫
  • 2篇面神经麻痹
  • 2篇脑干
  • 2篇T淋巴细胞
  • 2篇T细胞

机构

  • 9篇北京协和医院
  • 8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9篇高志强
  • 9篇全世明
  • 8篇迟放鲁
  • 5篇查洋
  • 5篇刘稳
  • 4篇冯国栋
  • 3篇葛平江
  • 3篇王璟
  • 3篇刘宏建
  • 2篇亓放
  • 2篇彭本刚
  • 2篇王正敏
  • 2篇倪道凤
  • 2篇神平
  • 2篇王辉
  • 1篇邵正中
  • 1篇张云
  • 1篇李华伟
  • 1篇姜鸿
  • 1篇褚亚明

传媒

  • 9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面神经肿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面神经肿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原发于面神经的肿瘤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10例面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结果首发症状以面神经麻痹发病并进行性加重7例;以耳部流脓8年、耳后肿痛伴面神经麻痹2周急症入院1例;单纯面部肿物1例;以耳下肿物10年、肿物肿胀剧痛伴面神经麻痹入院1例。7例患者行CT检查,5例同时行MRI检查,6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物位于面神经不同部位。4例MRI检查均表现以长T1长1、2信号为主的不均匀信号影,1例MRI无明显阳性征象发现。2例表现为面部或腮腺部位肿物的患者B超显示为病变区的实性占位。患者均行手术治疗,9例患者完全切除肿瘤,无复发,1例部分切除肿瘤;完整剔除肿瘤和部分切除肿瘤各1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无变化;完整切除保留部分面神经纤维2例,面神经功能均改善,行面神经修复4例,失败1例,改善3例。结论面神经瘤可累及面神经的多个部位,临床表现以进行性面神经麻痹多见;对于面神经肿瘤的治疗应该考虑到面神经的功能、生长的速度、手术的经验和患者的意愿等因素综合判断;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还需要积极探索。
冯国栋高志强倪道凤王文泽姜鸿全世明查洋
关键词:肿瘤多原发性面神经耳鼻喉外科手术
中耳手术中的面神经定位被引量:46
2006年
目的结合颞骨解剖和面神经手术,明确适用于手术的面神经解剖标志。方法44具颞骨标本面神经解剖,10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减压手术。根据面神经周围的固定解剖标志,确定面神经位置。结果①面神经垂直段标志:水平半规管后中1/3交界处垂直线提示面神经后缘;砧骨短角上缘弧度延长线为面神经垂直段前缘;面神经与水平半规管基本在同一深度;②面神经水平段标志:位于砧骨短突之下;在水平半规管隆突前缘向前上呈30。行走;在匙突后方,面神经与匙突平行形成中上鼓室内侧面交界缘;经过匙突面神经向前上行走到膝状神经节;③膝状神经节定位:从镫骨头到匙突等距离延长线为膝状神经节位置;④鼓索神经定位:鼓索从左侧鼓沟的3点或右侧鼓沟的9点出骨管,沿鼓沟向前行走于砧骨长突外侧和锤骨颈内侧;鼓索神经从面神经发出处距离茎乳孔5—8mm;鼓索位于鼓膜紧张部与松弛部交界处。所有手术所见面神经走向符合解剖所见。结论中耳乳突的固定标志是面神经定位的参照物,其中水平半规管的位置最恒定,根据参照物确定面神经位置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迟放鲁王璟袁雅生刘宏建顾峻黄婷顾瑛
关键词:面神经颞骨显微外科手术
面神经周围微血管丛分布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为尽可能避免医源性面神经麻痹,评估面神经水平段周围微血管丛是否可以作为耳显微或耳神经外科术中面神经的定位标志。方法从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共311例因慢性中耳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及外耳道闭锁合并中耳畸形者,分别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291例)、面神经减压术(10例)和先天性耳道闭锁和中耳畸形手术(10例)。观察和评估水平段面神经周围的微血管丛作为术中定位面神经的手术标志的有效性。结果在全部病例中,有95.8%的病例(298例)手术中可满意地观察到水平段面神经周围微血管丛,位于面神经鼓室段表面,仅4.2%的病例(13例)难以在水平段面神经周围发现该微血管丛。用面神经微血管判断水平段面神经管阳性率的95%可信区间为93.6%~98.0%。结论围绕在水平段面神经周围或表面的微血管丛,可作为术中及早且直接定位面神经的手术标志,用它来迅速确定面神经水平段是可靠的。
陈兵戴文佳迟放鲁李华伟王正敏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面神经立体定位技术
单纯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动物模型被引量:54
2006年
目的建立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type 1,HSV-1)感染造成的面神经麻痹动物模型,研究HSV-1与面神经麻痹之间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66只,切断双侧面神经耳后支,右侧神经断端接种HSV-1,左侧接种胎牛血清作为对照。观察小鼠全身情况、双侧面肌运动的对称性;颞骨连续切片HE染色;颞外段面神经锇酸染色;双侧面神经、脑干、三叉神经节、脊髓行PCR检测HSV-1 DNA片断。结果28只小鼠(42.42%)于接种后2~5d发生右侧面神经麻痹,病程持续3~6d后恢复。38只未发生面神经麻痹。与对侧比较,颞骨连续切片显示面神经麻痹鼠右侧神经肿胀、神经周围问隙变小、炎细胞浸润,面神经横截面秽面神经管横截面积的比值明显变大;颞外段面神经出现神经髓鞘变薄、脱失。面神经麻痹鼠和无面神经麻痹鼠的部分神经组织中检测到HSV DNA。结论在面神经耳后支断端接种HSV-1可以引起小鼠暂时性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由于病毒逆行转运引起面神经炎,进而神经肿胀受压发生面神经麻痹。
刘稳高志强神平倪道凤全世明倪安平张云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动物
自身免疫性听神经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建立自身免疫性听神经病动物模型,探讨其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耳廓反射正常的白色豚鼠250只,分离、电泳与纯化豚鼠螺旋神经节及蜗轴内的耳蜗神经纤维抗原,然后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免疫同种豚鼠,其中正常组10只,对照组10只,试验组50只。观察ABR、DPOAE、血清IgG水平、螺旋神经节和耳蜗核团形态学的改变、听神经抗原蛋白在螺旋神经节和耳蜗神经的表达、听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免疫后16只动物(32/100耳)出现听性脑干反应阈提高10~25dB,Ⅰ、Ⅲ波潜伏期延长,到免疫后第3周最为明显,随后有逐渐恢复的趋势,其中Ⅲ波潜伏期到第6周恢复正常;该组豚鼠DPOAE没有变化,动物血清IgG显著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3,P〈0.05);均有不同程度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数目减少,螺旋神经节和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听神经纤维出现脱髓鞘、髓鞘断裂等现象。豚鼠耳蜗核各亚核团平均细胞密度和细胞平均面积各组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听神经蛋白完全分布于耳蜗螺旋神经节和听神经纤维组织。免疫后34只动物(68/100耳)没有出现ABR反应阈升高,血清IgG没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螺旋神经节、耳蜗核团、听神经纤维超微结构没有变化。结论建立了豚鼠自身免疫性听神经病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的ABR反应阈轻中度提高,Ⅰ、Ⅲ波有自然恢复的趋势。DPOAE没有变化。
刘宏建王璟董明敏迟放鲁
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
面神经瘤的诊断与处理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探讨面神经鞘瘤和面神经纤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影像学表现,为面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和不同类型面神经瘤的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例面神经鞘瘤和2例面神经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面神经瘤的手术入路为:颅中窝入路2例,乳突径路8例,乳突腮腺联合径路10例,腮腺径路2例。17例面神经瘤切除后同期进行面神经移植。其中耳大神经颞内段移植3例,颞内外联合移植1例;腓肠神经颞内段移植5例,颞内外联合移植8例。2例后期行面肌悬吊术。结果面神经瘤完全切除21例,20例术后无复发,失访1例。次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者术前和术后接受γ刀治疗,随访无复发。影像学表现:CT示面神经鞘瘤为呈膨胀性改变面神经管缺损。面神经纤维瘤主要表现为面神经管增粗,行走于面神经骨管内。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所有面神经行走途经径,并显示面神经瘤从乳突扩展到腮腺的情况。病理诊断面神经鞘膜瘤20例,面神经纤维瘤2例。结论虽然面神经瘤的发生率低,但是只要了解其临床特点,借助影像学手段,可以早期诊断。对面神经瘤治疗可考虑不同径路摘除肿瘤并行面神经移植手术。
迟放鲁王正敏陈泽宇吴拥真
关键词:面神经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移植
T细胞免疫缺陷小鼠创伤性面瘫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评价
2010年
目的尝试建立T细胞免疫缺陷小鼠面瘫模型,并运用形态学技术分析免疫缺陷小鼠的面神经损伤特点,深入探讨面神经修复再生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切断裸鼠面神经出茎乳孔主干,于术后2周灌注固定动物,收集脑干切片,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标记面运动神经元损伤情况,并结合面神经周围主干锇酸染色情况分析裸鼠面神经损伤特点。结果术后观察免疫缺陷小鼠面瘫出现情况,如瞬目反射、触须拂动、鼻尖方向、耳廓运动等均出现典型的完全周围性面瘫,术后14d裸鼠右侧面神经损伤远端锇酸染色显示面神经重度变性。面瘫小鼠面神经核团可见"健康"、"受损"、"死亡"的各型面运动神经元。T细胞免疫缺陷小鼠与野生型小鼠面神经核团计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细胞免疫缺陷的小鼠创伤性面瘫模型稳定、可行,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外伤性面瘫发生与演进过程中以T细胞行为研究为中心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全世明彭本刚高志强
关键词:面神经T细胞免疫缺陷
别嘌呤醇对内淋巴积水模型豚鼠耳蜗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豚鼠的内淋巴积水模型,并研究别嘌呤醇对豚鼠内淋巴积水耳蜗的影响。方法采用右侧枕后硬脑膜外进路做创内淋巴囊联合醛固酮腹腔注射制备豚鼠内淋巴积水模型,观察药物别嘌呤醇对豚鼠耳蜗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结果模型耳与正常耳比较耳蜗积水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BR 反应阈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耳和预防耳比较耳蜗积水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BR 反应阈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内淋巴积水可以通过右侧枕后硬脑膜外进路微创内淋巴囊联合醛固酮腹腔注射来成功制备。别嘌呤醇在预防和治疗实验型内淋巴积水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听觉脑干电反应的阈值。
尹彦波迟放鲁
关键词:内淋巴积水听觉脑干电反应醛固酮别嘌呤醇
丝素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孔丝素材料用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能。方法以多孔丝素导管修复SD大鼠面神经5 mm缺损,设壳聚糖导管为对照。术后4、6、8周行电生理学检查,2、4、6、8周取材HE及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检查,以了解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时间推移,大鼠神经得以成功再生,8周时多孔丝素导管组的再生神经动作电位平均振幅已达健侧的24.9%±5.7%(x±s,以下同),与壳聚糖导管组(13.7%±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125);8周时丝素导管组有髓神经纤维平均计数(62.5±6.3)与壳聚糖导管组(55.3±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结论多孔丝素导管对面神经缺损能起到一定作用,有可能促进和引导神经再生。
陆艳迟放鲁赵霞邵正中曹正兵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神经再生丝素
小鼠面神经损伤急性期T细胞CD69表达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探讨面神经损伤急性期T细胞功能状态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为揭示外伤性面瘫的神经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面神经轴切损伤模型小鼠,分别于损伤后3天、2周分离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MLN)、术侧颈部引流淋巴结(cervical draininglymph node,CDLN)细胞,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上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手术后3天,面神经损伤组颈部引流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相应手术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57);而神经损伤组、手术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2817、0.2724)。面神经轴切损伤后2周,神经损伤组CD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神经损伤组M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出现上调,与相应对照组及术后3天时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82、0.0133)。结论面神经轴切损伤3天、2周时,颈部引流淋巴结存在T细胞活化并上调;在2周时,肠系膜淋巴结也出现低水平的T细胞活化。提示面神经损伤急性期,伴随着一个局部免疫应答向全身免疫应答转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体协调控制免疫应答的规模与方向。
全世明高志强葛平江亓放刘稳李予鲁王辉查洋
关键词:面神经T细胞CD69神经免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